藍月星雨

本人信奉之藍人準則:但求三餐不愁。睡大覺,喝小酒,穿花衣裳。
正文

在聯合國框架內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

(2005-01-06 01:18:01) 下一個

在聯合國框架內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

    ——藍月星雨  
 
2003-02-16

伊拉克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是“在聯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那麽中國應該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運用聯合國這個當今世界具有權威性的國際組織來達到外交目的和實現國家利益呢?


這裏我們不能不考慮到以往中國在這一問題主張和做法。在九十年代初的伊拉克問題上中國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上投了棄權票。反觀當時的情況是伊拉克冒天下之大不韙,侵略了科威特,並且拒絕執行安理會就此做出的687號決議以及此後的一係列決議的要求--從科威特撤軍,因而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第42條)所規定的動武準則,並且對地區的安全和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當時的安理會出現了一邊倒的情形,連約旦都投票支持對伊拉克動武,隻有中國投了棄權票。於理來說,中國是斷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上縱容伊拉克踐踏國際法,置安理會決議於不顧的,但是,當時中國身處的國內和國際環境十分不利,本身在國際上就比較孤立,又處於西方國家的經濟製裁之下,在這個問題上的“堅持政治解決”的立場無疑為中國贏得了跟西方談判的砝碼,運用安理會的棄權換取了美國在世界銀行貸款問題上的鬆動,可以說是符合中國當時的利益的,不虧為務實外交的上策。但中國務實,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負責任的形象在國際上形成了,埋下了西方,尤其是美國認為中國在安理會的投票權是可以被金錢或物質利益所收買的隱患。所以美國及其它一些國家可以對後來中國在國際上和安理會的正義訴求不予理睬或有意打壓,肆意貶低中國的國際形象。在科索沃問題上中國就已經嚐到了苦果,中國的主張被消音,甚至在使館被炸之後,也隻得到了一個不關痛癢的主席聲明。


在新一輪的伊拉克危機中,中國應當如何應對才能符合自己的利益, 才能順應潮流?


竊以為,中國應當有所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並借此進一步樹立、加強自己正麵的國際形象--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從另一方麵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總體實力在海灣戰爭後這十幾年已經大大增強了,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伊拉克的生死存亡也決定著中國今後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為此中國應當堅定地提出自己的主張,積極地利用聯合國和國際法所允許的一切手段而努力實現自己的主張。中國在很多場合一再重申,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這一點在最近安理會舉行的關於伊拉克問題的一係列會議上,在本周末在世界各地舉行的大規模反戰遊行中又一次被證實了,事實證明維護和平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一〉 中國外交中迷信武力,無所作為,被動低調的時代應該結束了。在此危機中中國應該以聯合國為中心,聯合一切反戰的力量,盡力避免無謂戰爭。在安理會裏要堅持武檢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美國強調,伊拉克問題的關鍵是解除伊拉克所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不是沒完沒了的武檢(見鮑威爾2月14日安理會發言)。事實上,是武檢而不是戰爭,才是最有效的解除伊拉克武裝的手段,過去89%的伊拉克的生化武器是通過武檢銷毀的,而海灣戰爭的狂轟濫炸隻摧毀了11%。更不要說再次發動戰爭的花費可能高達上千億美元,除了極少數軍火販子可以從中受益,整個世界經濟都有可能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其中首當其衝的是美國人民。上次的海灣戰爭有科威特和日本買單,美國分毫未花,這一次美國買單之後全世界都要為美國的經濟不景氣付出代價。現在,全世界還有13億人生活在赤貧之中,12億人無法獲得生活必需的安全飲用水,艾滋病正在吞噬著數以千萬計貧病交加、絕望無助的人們……2000年聯合國召開的千年首腦大會上,各國首腦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製定了千年發展目標,而現在目標中的大多數都由於缺乏資金而舉步維艱,那些美國打算花在戰爭上的費用,如果用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哪怕隻有一小部分也會使全人類受益。戰爭的結果還會使無辜的 伊拉克的人民再一次遭受戰火的蹂躪, 而且十幾年來他們已經盡嚐經濟製裁之苦 ,這種美國一向反對的人道災難應該盡早結束而不是通過運用武力而加劇。


〈二〉 樹立中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正麵形象。中國最近在外交上采取了一係列有益舉措,大力援助飽受戰火摧殘的阿富漢人民,任命中東問題特使為解決中東問題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向和平進程中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提供維護人員……在舉世矚目的伊拉克問題上,這種形象應該進一步加強,積極利用外交手段進行斡旋,發出自己正義的聲音,用和平(政治?太容易和以往混淆了吧,而且政治給人的信號是那麽曖昧)的手段解決問題。“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中國自古就有‘和為貴’的主張”,在上周五安理會關於伊拉克問題的會議上唐家璿如是說。無獨有偶,安理會其它的幾位常任理事都不約而同地誇耀起自己的古老傳統,鮑威爾在為戰爭搖旗呐喊的同時還不忘吹噓美國擁有“最古老的民主”(THE OLDEST DEMOCRACY),聯合國,安理會不僅僅是探討“解決燙手問題(BURNING ISSUES)的最佳場所”(俄外長2月12日安理會發言)而且毫無疑問是世界各國展示自己的舞台。值得憂慮的是,中國的聲音可能被刻意地消音或忽略。2月14日的《紐約時報》的網站上全文刊登了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智利、敘利亞在安理會的發言,中國是5常之中唯一被略過的國家!(第二天該報刊登了中國發言的部分內容)。也許,憑中國和其它一些國家還不足以改變當今世界的秩序,阻止戰爭的爆發,但是我們不能聽任自己正義的聲音被消音或自己的形象被刻意地貶低。畢竟,中國在安理會裏的席位、中國在安理會裏說話的權利是中國人民用8年抗戰的鮮血和無數捍衛和平的生命換來的。無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維護和平都是中國和世界其它國家和人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當今世界的大勢所趨。


〈三〉 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已經被空前地孤立了。盡管想美國竭力掩蓋這一點,事實是在安理會裏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國家同意美國現在的觀點。“古老的歐洲”(OLD EUROPE)法國和德國堅決地對美國說了“不”。“文明古國”中國也應該放棄曖昧,一味被動地等待美國發揚它一貫的“民主傳統”來收買我們對戰爭投棄權票,畢竟良知和正義是不能被收買的,畢竟我們主張“和為貴”。這個和應該是和平的“和”,而不是為了懼怕得罪美國而和和氣氣的“和”。上周法國和德國曾有在伊拉克部署聯合國維和部隊(藍盔部隊),增加武檢人員數量的構想,盡管後來因為美國的竭力反對而沒有了下文,但無疑為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伊拉克問題提供了一個思路。隻要美國反對,此提議在安理會是沒有可能通過的,因為即使有安理會十五個成員國中的九個讚成,美國還是可以運用否決權一票否掉,但是這樣一來,美國一意動武的用心就昭然於天下了而且將會變得更加孤立和被動。也為反戰方 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手段奠定了基礎。在聯合國的框架內,盡管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安理會對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負有最根本的權利,但是聯合國大會也可以討論關於和平和安全的問題。根據1950年的《聯合維護和平》(UNITING FOR PEACE)決議,如果安理會由於少數常任理事使用否決權而不能采取維護和平的行動時,在安理會的要求或其它會員的要求下,聯合國大會可以進行討論並作出決議。這在聯合國曆史上是有先例的--蘇伊士運河危機。大會可以召開緊急特別大會,來討論危機事件,也可以授權維護部隊,當然條件是要有2/3會員國的同意。下周二(2月18日)的非安理會成員國就伊拉克問題的公開發言會就可以看出聯合國其他成員在伊拉克問題的態度,而國際社會的態度對決定伊拉克問題的走向增加了一個變數。


每一個危機的時刻都是一個新篇章的開始。科索沃危機初步確立了後冷戰時期世界的格局,美國+北約的一極主導初露端倪,在阿富漢危機中這一模式被強化了,世界格局出現了嚴重的傾斜。伊拉克問題上北約的分裂,應該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多極時代的真正到來。一個多極的世界才是更安全、更公道。更符合當今中國和其他各國發展需要的格局,讓我們為之努力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