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月星雨

本人信奉之藍人準則:但求三餐不愁。睡大覺,喝小酒,穿花衣裳。
正文

滄海一聲笑

(2004-12-02 18:51:54) 下一個
 

 

滄海一聲笑

詞 曲:黃沾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隻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煙雨遙
濤浪洶盡紅塵俗世幾多嬌
清風笑竟若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癡癡笑笑
啦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nyjade 回複 悄悄話

远去的中国心



作者: formation






我从来都不是歌迷,知道的歌坛名人少之又少,以至于今天才知道刚刚去世的黄霑是“我的中国心”的作者。我为自己在这点上的无知感到惭愧,因为这首歌是第一首让我感到震撼的歌,是那种真正的震撼,连灵魂都感触到的震撼。。。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清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当张明敏穿着中山装站在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时,我世界观的一部分在刹那之间得到了改变。。。在我年幼的印象里,港澳台的人都是西装革履特别有钱,但反华人士居多,不然为什么不回大陆来呢?直到张明敏唱了这首歌,突然之间“同胞”的概念在我脑海中分外清晰起来,而涌到胸中的那种血浓于水的感觉无比强烈,西装革履也不是那么可怕和可憎了,因为他们“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在一个小学生的眼里,这就跟看球赛一样,他们原来跟咱是一伙的。。。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港”,“澳”都成了彻头彻尾的自家人,唯有台湾,“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过那时,我仍想,台湾人,是自家人;那时,谁要说台海将来发生战争我绝对认为他脑子有问题。不过去台湾开会回来的老师和同学有感觉到台湾的独立意识的,我只是付之一笑而已,心里想怎么可能呢?于是仍然在尽量不买日货的同时,毫不顾忌地选购台湾的产品,攒钱请女朋友去人大旁边台湾的珍珠茶坊喝茶。WINBOOK这个笔记本电脑的品牌现在已经被TCL收购了,它最早是台湾的品牌。经我手购买的这个牌子的电脑就有5台,还不算我大力帮朋友和导师推荐的。当时中美贸易中方有巨额顺差,但跟台湾却始终有巨额逆差。我想,这没什么,因为台湾是自己人。。。



今天,黄霑离我们远去了,但港澳的中国心都已经回归,作为生在香港的作曲家,黄霑可以含笑。然而台胞何在?是的,他们曾经存在,于右任曾经在高山上痛哭,余光中也空怀乡愁,国军的老兵大多凋零,他们的后代正在因为“外省人”的“出身”而成为台湾的二等公民。身穿和服的李灯灰和辞令善变的陈水变偷走了台湾的“中国心”,他们的教育部长公然阉割历史而又振振有词。于是,我的世界观又在慢慢地改变了:支持这样的教育部长和总统的台湾人,还是“自己人”么?



不管怎样,请黄霑走好!



不管怎样,请台湾三思!!!


点击进入原文




nyjade 回複 悄悄話

香港最香
黄霑最“黄”


香港四大才子兼悼黄霑


老巴巴




香港最香 黄霑最“黄”---香港四大才子兼悼黄霑



老巴巴



香港的广告林立,商业发达,一切让位于钱。是金钱最吃香的地方。

街上逛逛,很少能感受到文化氛围。从大陆和台湾的学人看来,香港是个文化沙漠 ,

这是很多年来内地人经过香港的印象。

其实虽香港弹丸之地,各路人马聚会 ,文化的宽广、种类和翻新程度一直在内地之上。

竞争激烈 ,这样重压出来的媒体没有点真东西吸引读者, 倒闭是几个月的事 ,只是报社就埋伏着很多

资深老编 、特色撰稿人,更不用说各学院内有素质的教授和研究人员, 香港比内地差的是读者数量和社会资源。



港式的文化代表,有人讨口彩,列出“四大才子”,他们是:武侠名家金庸、 科幻小说作家倪匡、

百科全书的蔡澜、快枪词手黄霑,〔依我看,至少还要添加上怪杰专栏作家及词手林振强 〕。

黄霑的死使港人扼腕叹息, 因为他是香港的音乐人 ,香港的文化人 ,一个创造性的源泉。

香港如果死几个亿万富翁,大家是不会感到可惜的, 香港亿万富翁太多,而黄霑一样的才子太少。



四大才子中,金庸出名的最早,而且社会地位很高, 一直办报写头版社论兼写武侠小说, 所以

笔下比较严谨,中立,本人很少花边新闻。 现在随着电视剧,“有中国人处有金庸”应非虚话 。

而倪匡则一直独在家中写科幻小说和专栏 , 倪匡是传说中的“打字机”式作家,几千字的文章片刻即就,

一本小说几天就搞定,所以书店中倪匡的小说有如小长城,书店中辟出专柜,就是一面墙 。

蔡澜本身是电影监制,以美食评论成名, 其实那只是他生活中最喜爱的一部分。 生活中吃喝玩乐,

诸项细琐小事和各色人物在蔡澜的笔下无不绘声绘色, 是个说故事的能手。而且写的很纯朴干静,

让人读后觉得:嘈杂的香港产生这种人物不可思议, 有魏晋人物的风貌。



黄霑开始和很多香港艺人一样, 做过多样工作。 诸如:过电影、电视、广播等……在我们内地人

看来完全不搭界的事,但他这些领域内都创造了很多纪录。但他最有成就的则是做词, 特别是和名

曲家顾家珲先生的合作,人称“珲黄”。

做词虽然是小艺,但能写好,特别是在影视剧要求的有限的时间内写好,殊为不易。

比较一下大陆内地的成名的作词人的数量和质量 ,就会明白黄霑在高峰期的20年内创作的2000多首词,

其中有好几十首留传于世,平均每3、4天就一首,这需要多么敏捷、多么勤奋。

黄霑有旧学根底,广东话又有古汉语的宗根,所以黄霑写的好词兼顾流行上口和雅致简洁。街头卖菜的

师奶听得明白 ,研究古汉语的教师也会喜欢。



除了作词的成就外,黄霑最红的原因还因为他最“黄”!

《不文集》是他最“黄”的代表作。

现在网络时代 ,传播的很快,人人可以在网上匿名写些黄色笑话 ,不足为奇。

而在80年代初,黄霑正是当红炸子 ,没有必要趟这个浑水, 可黄霑实在是个性情中人,

他的口无遮拦是圈子里有名的, 本色使他率性而为。用自己的话说:“《不文集》是为真正的小人物

争取社会地位,不让伪君子霸占与语话世界。”



《不文集》黄到什么程度呢? 按照编辑杨古的话讲:不仅儿童不宜,甚至有些连成人都不宜,

原因是:其中味道太过浓郁 ,中人欲醉, 导入非非 …云云〔大意〕。

这样一部作品不看下去,枉做男儿 !

我看到这本书已经是出到第40版了 ,而且还是90年代后期〔后来听说出到60版,叹为观止〕。

最初是偶然看到,随便翻翻 ,惊为天人。转述别人的笑话很轻松 ,创造出一个好的黄段子则十分不易,

除了有相当的语言功底,没有通达洞世和悲天悯人的心怀,很难有可以流传众口的‘抖包袱’。



这本书写得短小精悍,地道的香港文化, 一篇500字短序之后, 也无目录就直接进了主题 。

所有笑话古今中外不分,或图或文,或学术或村语,只以脍炙人口为是。

像所有的妙书, 这种书端庄正读不行, 一定要在床上、沙发上、厕所中仰卧斜靠的乱读 。

读完后一定要与人分享其中快感。要在三言两语中,把一个垂头丧气的人逗得五官开花是件非常积德的事。

记得几年前初上〈文学城〉, 不知道写什么吸引大家眼球, 就抄过《不文集》里的段子,

现在想来:那时有过开心一刻的网友应该感谢黄霑的功业。

其实黄霑言语出位,是因为其人聪明绝顶 常领风气之先,而实际上生活中,这种人往往是“有贼心,无贼胆”,

更多的一逞口彩 ,过过嘴瘾,博取名声 。



黄霑的死使香港使去了一个文化重镇, 按照他的性格,是不喜欢看到人们为他的死哭哭啼啼的为他送行。

我觉得他喜欢的方式最好是每人左手一瓶好酒 ,右手搂着美人, 个人唱着自己喜欢的“黄词顾曲”的老歌 ,

看着已经享受了人间喜乐的性情男儿大笑离去, 一直伴他走到那个重门深掩的门坎.....



霑叔, 慢走!


点击进入原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