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俗解讀屠呦呦獲獎(1):拉斯克獎和諾貝爾獎

(2011-11-01 18:10:47) 下一個
屠呦呦領導的團隊因為發現抗瘧藥青蒿素使第三世界數億人民受益。屠呦呦因此而獲得2011年度拉斯克(LASKER)臨床醫學研究獎,實在是可喜可賀。但隨後的新聞和網上評論,有很多過度的解讀/誤讀。



誤讀之一:有人稱拉斯克獎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於是預測屠呦呦離諾貝爾獎僅一步之遙。

其實這個拉斯克基金會,有四個拉斯克獎,一個是基礎醫學獎,一個是臨床醫學獎,一個是特別成就獎,一個是公共服務獎。


(1)The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honors scientists whose fundamental investigations have provided techniques, information, or concepts contributing to the elimination of major causes of disability and death.

(2)The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honors investigators whose contributions have improve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3)The Lasker-Koshland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in Medical Science honors scientists whose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 are of unique magnitude and have immeasurable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science, health, or medicine, and whose professional careers have engendered within the biomedical community the deepest feelings of awe and respect.

(4)The Mary Woodard Lasker Public Service Award honors men and women who have helped make possible the federal legislation and funding that supports research, and who have created public communication, public health, and advocacy programs of major importance.


作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是基礎醫學獎(1),而不是臨床醫學獎(2)。因為諾獎隻獎基礎研究,而不獎應用研究。但臨床醫學獎的研究兼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原創性則例外。

舉一個大家知道的例子, 可以看出拉斯克基礎醫學獎和諾獎的關係。羅伯特.佛契哥特(Robert Furchgott)於1978年,發現一種在內皮細胞層的物質能軟化血管,稱為內皮衍生舒張因子(EDRF)。於1986年,他得出內皮衍生舒張因子的性質及 作用架構,並發現這些因子其實是一氧化氮(NO):一種在心髒血管生理重要的化合物。輝瑞藥廠根據這個理論,研發了傳說中的偉哥。他與費瑞·慕拉德(Ferid Murad)、路易斯·伊格那羅(Louis Ignarro)共同獲得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並分別於1991年及1996年獲得了蓋爾德納基金會國際獎及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說屠呦呦的臨床獎與諾獎無緣,並不是貶低她的工作。而隻是說她的工作隻有重大的臨床意義,而不具有諾貝爾獎要求的基礎性和原創性。 她這個工作的貢獻,和工業界的JOBS的貢獻比,很有一些相似性。創性雖然不足,但社會意義非常重大。

誤讀之二:青蒿素獲獎證明西方權威機構對中藥的承認和肯定。

下一篇準備從天然產物藥物研發角度談青蒿素發現與現代方法和中藥傳統的關係。

相關鏈接: 通俗解讀屠呦呦獲獎(2):青蒿素的前世今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