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帖子沒寫完,一直都在補充修改中。請大家包涵!
從解放軍對戰士的待遇看中國文明與西方的區別
這個帖子和題目開始於眾所周知的事實:解放軍對戰士的待遇比西方國家的軍隊對他們的士兵的待遇普遍性的低,而相應的解放軍對戰士的犧牲要求卻比西方國家的軍隊對他們的士兵的犧牲要求普遍性的高。
大家也許會說這個差別是中國窮造成的,窮自然是原因,但隻是原因之一,而且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那麽,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麽呢?
造成解放軍對戰士的待遇比西方國家的軍隊對他們的士兵的待遇的差別的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原因是兩個軍隊所進行的戰爭的性質是相反的,這裏我不用“侵略戰爭”或“非正義戰爭”描寫西方軍隊進行的戰爭而是用“進攻性戰爭”,我也不用“反侵略戰爭”或“正義戰爭”描寫解放軍進行的戰爭而是用“防守性戰爭”,雖然我這裏說的“進攻性戰爭”和“防守性戰爭”是抽象的。
這個差別體現的最為明顯的具體的問題就是大家今天都感覺不太舒服的十分強烈的對比:解放軍的戰俘回來幾乎是作為罪人(也許有誇張)對待的,而美軍的戰俘回來幾乎是作為英雄(也許有誇張)對待的。
雖然,對於為國家利益上戰場的軍人作為戰俘回來了這個現象,我這裏用“罪人”和“英雄”也許有誇張,但是,我也以為誇張了不大。
如何對待自己的軍人為國家利益上戰場作為戰俘回來了這個問題,我很多年前就想寫了,一來是因為實在是非常牽扯感情,自己不以為自己能把握好;二來是因為討論這個問題難免要評價這些軍人的被俘,我自己何德何能當然沒有資格;三來是因為討論這個問題涉及最基本的價值觀和人生哲學,如果不是麵麵俱到就意思不大;四是因為我一直也沒有想好一個題目。
前一段時間裏,利比亞發生了一個裏應外合的事情,“裏”應“外”合缺一不可。這事情使我覺得有必要寫這個帖子,雖然我對這個題目也不滿意。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還是決定寫了,那我就從結論開始說,然後一步一步的說到我以為的原因是什麽,也就是說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
我盡量用中立的語言文字來寫這個帖子,比如說我不用“侵略戰爭”或“非正義戰爭”而是用“進攻性戰爭”,我也不用“反侵略戰爭”或“正義戰爭”而是用“防守性戰爭”,等等等等。當然了,雖然我這裏說的“進攻性戰爭”和“防守性戰爭”是抽象的,其實我腦子裏想的就是美國人打的戰爭和中國人打的戰爭。但是由於我是一個中國人,很可能無法避免的有所偏向,著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家見仁見智吧。
我準備說一下這些小題目
○,為什麽從解放軍對戰士的待遇看中國文明與西方的區別
一,從某個歐洲國家有投降計劃說起
二,“進攻性戰爭”和“防守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
三,“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對軍人的要求
四,軍人的“集體主義”和社會的“個人主義”
五,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還是“沒有卵那有巢”?
六,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家庭與個人
七,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國家與個人
八,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揚善與揚惡
九,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無神與有神
十,中國文明對人類的使命
現在我就開始說
○,為什麽從解放軍對戰士的待遇看中國文明與西方的區別
因為,國家和民族都是由人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成的,政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係,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然後,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由於戰爭是你死我活的,所以戰爭是不遵從任何協議和協定的,這一點當麵對基督教文明的西方人的時候是尤其生死攸關,因為基督徒是上帝和耶穌父子倆兒的“舊約”和“新約”兩本書都管不住的。
因此,當麵對基督教文明的西方人的時候,人們必須一切都從最壞的可能性準備。正因為如此,當麵對基督教文明的西方人的時候,戰爭就必然是國家、民族、文明和文化的本質的赤裸裸的表現。
所以,我從解放軍對戰士的待遇略見一斑看中國文明與西方的區別。
首先,對士兵最高的待遇大概就是不必打仗了,不必打仗的一種就是允許軍人投降。
一,從某個歐洲國家有投降計劃說起
很早以前,好象是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有了,一些人開始津津樂道歐洲某個國家有投降計劃,這個現象讓剛剛從毛澤東時代過來的中國人似乎耳目一新,因為在毛澤東時代,“投降”可不是個好詞兒。
也許一,哪個有投降計劃歐洲某國家沒有過被占領的經曆;也許二,他們有過被占領的經曆,但是他們覺得可以忍受;也許三,他們打算先活下來再說。
其實呢,投降難道還需要計劃嗎?我以為投降不需要計劃,因為投降差不多就必須按照你投降的對方的計劃做。
中國文明不是沒有投降哲學,比如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和“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等等等等。中國人不是沒有投降的人,比如說汪精衛。
既然如此,那麽有些人為什麽還要以一個新鮮玩意兒好象中國人從來沒見過一樣來給中國人講某個歐洲國家有投降計劃這個天方夜譚呢?
因為,中國文明雖然有投降哲學,中國人雖然有投降的人,但是,中國文明並不都是投降哲學,中國人也並不都是投降的人,中國文明還有寧折不彎哲學,中國人還有楊靖宇。
但是,如果,投降哲學浸透了中國文明的話,如果,中國人都接受了投降哲學的話,也就是說中國人當中沒有一個人不是投降主義者的話,如果,中國人也有了投降計劃的話,那麽
中國人還有楊靖宇嗎?
這就是一些人繪聲繪色給中國人講某個歐洲國家有投降計劃的原因,他們在試圖抽去中國人的脊梁。
當然了,我相信他們是不會成功的,但是,我們中國人意識到這一點也是隻有好處和沒有壞處的。
說到允許軍人投降,那麽,什麽樣的戰爭是允許軍人投降的呢?
二,“進攻性戰爭”和“防守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
我這裏說的是戰爭,雖然“進攻性戰爭”的局部會有“防守性戰鬥”,“防守性戰爭”的局部也會有“進攻性戰鬥”。
我開始已經說了,雖然我這裏說的“進攻性戰爭”和“防守性戰爭”是抽象的,其實我腦子裏想的就是美國人打的戰爭和中國人打的戰爭。大家也可以回憶抗日戰爭,還有中國曆史上的很多戰爭。
首先,“進攻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是最高的。因為“進攻性戰爭”往往發生在外國,所以,這樣的戰爭與軍人的切身利益往往關係不大,因此,這就要求軍人得到足夠的回報才可以使他們到異國他鄉出生入死,這些回報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體的和物質的回報。這樣的戰爭是不大可能會出楊靖宇式的英雄的。
在古代的中國,比如說在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的“進攻性戰爭”中,抽象的回報就比較微小,具體的和物質的回報就是奸淫搶掠。近代,自從鴉片戰爭開始的,外國在中國土地上的戰爭也是如此。
上麵說個是士兵個人在“進攻性戰爭”中的角色,現在說國家的角色。由於“進攻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是最高的,因此國家就必須盡量減小自己的士兵在這種戰爭中的風險。一旦軍人犧牲,運回屍體也就越發的重要,因為影響士氣。同樣的道理,對軍人作為戰俘回來了也是作為英雄對待的,這樣也可以鼓舞士氣,因為他們不必考慮是否對得起他們的楊靖宇,反正他們沒有。
可見,“進攻性戰爭”是比較可能會允許軍人投降的。
因此,辯證法用在這裏就是雖然“進攻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恰恰是這個原因,“進攻性戰爭”對軍人的犧牲要求是最低的。因為,如果某個“進攻性戰爭”對軍人的犧牲要求太高的話,這個“進攻性戰爭”應該就不會發生,或者,即便是發生了也是因為對軍人的犧牲要求的估計錯誤,一旦在戰爭的進程中發現軍人的犧牲要求過高的話,這個“進攻性戰爭”就應該會停止,比如說“抗美援朝”戰爭。
相對而言,“防守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就最低的了。因為“防守性戰爭”往往發生在本國,所以,這樣的戰爭與軍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因此,這就要求軍人幾乎不需要任何回報就可以使他們出生入死,因為他們的身後是親人,是父老,是妻子,是兒女。因此,這樣的戰爭是很可能會出楊靖宇式的英雄的。
在古代的中國,比如說在中原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防守性戰爭”中,抽象的回報就比較巨大,那就是保家衛國,具體的和物質的回報就是比較微小了,因為當時的北方少數民族的實在是沒有什麽可以值得中原人奸淫搶掠的。近代,自從鴉片戰爭開始的,外國在中國土地上的戰爭也是如此。
上麵說個是士兵個人在“防守性戰爭”中的角色,現在說國家的角色。由於“防守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是最低的,因此雖然國家也必須盡量減小自己的士兵在這種戰爭中的風險,但是由於保家衛國是義務是責任,因此,一旦軍人犧牲,是否馬革裹屍還就相對“進攻性戰爭”不那麽的重要了,因為不能馬革裹屍還反而會鼓舞悲壯的士氣造成哀兵必勝。同樣的道理,對軍人作為戰俘回來了也是作為罪人對待的,因為他們會問為什麽沒有戰死,為什麽沒有與敵人同歸於盡,因為他們會覺得對不起楊靖宇。
因此,辯證法用在這裏就是雖然“防守性戰爭”對軍人的要求是最低的,也恰恰是這個原因,“防守性戰爭”對軍人的犧牲要求卻是最高的。因為,“防守性戰爭”是應戰是被動的,因此,“防守性戰爭”往往不會在準備充分的條件家開始。
可見,“防守性戰爭”是比較不可能會允許軍人投降的,尤其是對於有著楊靖宇這樣的戰友的軍隊。
難道楊靖宇不可以搞“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
如果他搞“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了,那麽,他的價值就是他一個人。
由於事實是他沒有搞“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那麽,他的價值就是千秋萬代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同時,也是千秋萬代警告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敵人。
說到有著楊靖宇這樣的戰友的軍隊就不得不說“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
三,“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對軍人的要求
無疑的,“集體主義”對任何軍隊都有著提高戰鬥力的效果,但是對於“進攻性戰爭”中的軍人來說,因為他們在進行著對他們要求最高的戰爭,因此對他們的犧牲的要求必須是最低的,因此對他們的“集體主義”的要求也就是最低的了,而且反而鼓勵他們的“個人主義”。
相對而言,對於“防守性戰爭”中的軍人來說,因為他們在進行著對他們要求最低的戰爭,因此對他們的犧牲的要求就必須是最高的,因此對他們的“集體主義”的要求也就是最高的了,而且“個人主義”對“防守性戰爭”中的軍隊來說是致命的。
所以,大家就不難看到為什麽美國人要對中國人宣傳“個人主義”價值觀,人性,愛惜生命,等等等等,因為這樣一來可以降低“防守性戰爭”中的軍人的“集體主義”觀念,從而降低“防守性戰爭”中的軍隊的戰鬥力,減低對於“進攻性戰爭”中的美軍軍人的風險。
這就是一些人繪聲繪色給中國人宣傳“個人主義”價值觀,人性,愛惜生命,等等等等的原因,他們在試圖抽去中國人的脊梁。
因為“進攻性戰爭”和“防守性戰爭”是性質是相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爭,“進攻性戰爭”的目的是攻城略地和需要保護的是士兵,而“防守性戰爭”的目的是保家衛國,雖然士兵的生命重要,但是士兵身後是親人,是父老,是妻子,是兒女,因此,他們的生命是要求士兵犧牲自己的生命去保護的,也就是說進行“防守性戰爭”的士兵的生命就變得不那麽重要了,或者說相當於父老鄉親的生命,士兵的生命是第二位重要的,父老鄉親的生命是第一位重要的,這樣的戰爭是很可能會出楊靖宇式的英雄的。
所以,不是解放軍不愛惜士兵的生命,而是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解放軍更愛惜人民的生命,因此,解放軍要求戰士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
中國文明對於西方文明的攻守態勢還沒有改變,自從鴉片戰爭以來這個攻守態勢一直都是中國文明處於守勢而相對於西方文明處於攻勢,因此,解放軍進行的戰爭隻能是“防守性戰爭”。
所以,一些人繪聲繪色給中國人宣傳“個人主義”價值觀,人性,愛惜生命,等等等等的原因,他們在試圖抽去中國人的脊梁。
因此,解放軍需要的不是“個人主義”價值觀,解放軍需要的是“集體主義”價值觀。
那麽,說到解放軍需要的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就不得不說軍隊是人類社會組織性最強的組織,也可以說軍隊是人類社會“集體主義”價值觀體現的最突出的組織或地方,相對而言,軍隊所存在和保護的社會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社會日常生活體現的最突出的不是“集體主義”價值觀,人類社會日常生活體現的最突出的是“個人主義”價值觀。
軍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和社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是一對矛盾,由於人類社會日常生活體現的最突出的是“個人主義”價值觀,這就造成了一些人繪聲繪色給中國人宣傳“個人主義”價值觀,人性,愛惜生命,等等等等的機會和市場,因為老百姓能聽懂也能接受“個人主義”,因為絕大多數老百姓沒有楊靖宇那樣的境界,他們也做不到楊靖宇那樣的犧牲,但是他們需要楊靖宇那樣的犧牲。
說到楊靖宇那樣的境界和犧牲就不得不說軍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和社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這一對矛盾。
四,軍人的“集體主義”和社會的“個人主義”
人類社會日常生活體現的最突出的“個人主義”價值觀表現在柴米油鹽上,更表現在文化上,而“個人主義”價值觀在文化上的表現就是人們日常生活喜聞樂見的各種各樣的文化產品,從詩歌到小說,從電視到電影,等等等等。
舉個例子,比如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不可能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產生,中國人都知道,中國國歌是在抗日戰爭中產生的。
為什麽老百姓的正常的日常生活中不大可能產生《義勇軍進行曲》呢?因為,正常的日常生活不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候”。
那麽,難道中華民族一定要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才需要這樣的歌曲和文化嗎?
當然不是!
但是,事實是人類社會日常生活體現的最突出的“個人主義”價值觀,由於老百姓的正常的日常生活中不大可能產生這樣的歌曲和文化,因此,因為“忘戰必危”,中國社會就必須要維持那麽一片地方用來保護“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和“集體主義”的精神。
那麽,中國地方是哪裏呢?
這個地方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關於長征,毛主席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也描述了解放軍的任務和性質,也就是說不僅僅是一個打仗的軍隊。
有人也許會說《義勇軍進行曲》有用,那是合唱,解放軍不需要宋祖英,解放軍有合唱就足夠了。
大家可能忘了《黃河大合唱》了!《黃河大合唱》雖然名字叫大合唱卻不隻有合唱。因此,解放軍僅僅是隻有合唱是不夠的,各種各樣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和精神的文化產品都是需要的,不能得到將來有一天“鬼子”來了,有了需要再產生冼星海,再產生《黃河大合唱》。
因此,由於“忘戰必危”,中國社會就必須要維持那麽一片地方用來產生“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和“集體主義”的精神的文化。這個地方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這是由曆來中國人經曆的戰爭的曆史所決定的。我說保守一點,那就是:曆來中國人經曆的戰爭的曆史是一個“防守性戰爭”的曆史。
有人也許會說了,中國人肯定也侵略過別人,不然的話中國這麽大的土地是哪裏來的?
我必須糾正這種毫無根據的異想天開,中國這麽大的土地是哪裏來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說中國這麽大的土地是中國人侵略別人得來的是不對的,因為我不知道中國人侵略了什麽國家得來的這些土地,而且中國文明裏也沒有對於侵略別國的英雄或對於跟開疆擴土的有關人物的宣傳,總之沒有開疆擴土的價值觀,有的卻是封閉自己的萬裏長城。中國文明裏進攻性最強的英雄人物無非複仇性的霍去病,其它的就都是防守性的嶽飛等等等等了。
中國文明沒有自己的哥倫布,也法宣傳自己的哥倫布,也無法紀念自己的哥倫布,更無法過“哥倫布節”。
因此,中國文明是一個“防守性文明”,而西方文明是一個“進攻性文明”。由於西方文明是一個“進攻性文明”,西方軍隊沒有“忘戰必危”的問題,因為人家成天自然而然想的就是進攻,所以西方軍隊不需要宣傳隊。相對而言,作為是一個“防守性文明”的中國文明就不可以鸚鵡學舌,因為曆史的經驗告訴中國人“忘戰必危”,或者說中國人是會忘戰的,中國人也是忘過戰的,中國人為此付出過千百萬人頭落地的代價。
所以,不要看西方軍隊沒有什麽就說解放軍不需要什麽,因為,西方軍隊和解放軍是兩個現在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軍隊:西方軍隊是“進攻性軍隊”,解放軍是“防守性軍隊”。
“進攻性軍隊”進攻的是別人的“巢”,“防守性軍隊”防守的是自己的“巢”。
說到“巢”就不得不說“巢”和“卵”的關係。
五,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還是“沒有卵那有巢”?
六,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家庭與個人
七,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國家與個人
八,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揚善與揚惡
九,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區別:無神與有神
十,中國文明對人類的使命
他們隻不過是借機攻擊中國人和中國文化,同時顯示他們高尚而已
工業化就是標準化,還有規範化,如果有個性也是幾個人的,比如說
老美的如意算盤永遠是損人必然利己,隻要損了人就肯定利了己
問題是損人利己是需要條件的,不是任何情況下損人就一定達到利己的目的。
其實呢,從突尼斯到利比亞,我以為這些事實是增強中國人的凝聚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