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印度行程最終目的地是瀕臨印度洋的果阿邦(Goa)。來印度是因公幹而來,不然根本不會來(至少沒打算近期來)。
從新德裏到果阿,經過兩個半小時航程,李子夫婦終於踏上了果阿的土地。機場在南果阿,從機場到首府帕納吉(Panaji)市區打車要花四十分上下。果阿看起來真的很不印度。紅色土壤配上綠色棕櫚樹葉突顯出異國情調。司機說這裏土壤含鐵高,葡屬果阿年代曾有過四百多個鐵礦。
這條河叫Zuari River,把果阿邦分為南北果阿。
果阿是印度最小也是最富饒的邦,才180萬人口,人均GDP產值是全印平均的2.5倍。
從十六世紀初,葡萄牙人開始在果阿殖民,直到1961年被印度武力兼並,一共451年。官方語言是孔卡尼語(Konkani)和馬拉地語(Marathi),說印地語的倒沒地位。
果阿保留下不少葡萄牙遺風,每年有100萬外國遊人到此觀光。帕納吉街道兩側有不少歐式風格的建築。有的雖然陳舊不堪,仍能看出當年的輝煌。
到了晚間,東道主皮教授夫婦為我們設宴接風。這兒的居民仍保留著南歐和地中海沿岸的習俗,晚餐很晚,一般在八九點鍾以後。
皮教授夫婦很熱情,得知李子夫婦不是印度餐的粉,所以特地找了一家印西合璧的店。皮太熱情能侃。皮教授很學究氣,皮笑肉不笑,老婆開口大笑,他也跟著大笑(恐妻症狀之一);皮教授開車,皮太指導(恐妻症之二);皮太擁有最後否決權(恐妻症之三)。
席間,皮太得知我們北方之行的遭遇後,開始吐槽北方:又髒又亂,人沒禮貌。他們夫婦是基督徒,不僅說英語,還說葡萄牙語,孔卡尼語。
教授夫婦為李子夫婦製定了兩天的遊覽計劃並包了輛出租車。皮太擬出清單,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遍及南北果阿的二十幾個景點。其中,基督教堂七八處,佛教廟宇三四處,海灘三四處。
老果阿的教會(Basilica of Bom Jesus)。葡萄牙人十六世紀初期就來到果阿,這個教堂始建於1594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保護地。
聖卡塔琳娜教堂(SE Cathedral de Santa Catarina)
老果阿的聖奧古斯丁教堂,建於1602年。現在隻剩斷壁殘垣。
三賢炮台(Reis Magos Fort)俯瞰Mandovi河入海口。這個炮台據說是葡萄牙人1541年建的,後來改建成監獄。1961年葡萄牙人走後,建築遭到破壞被毀。2008年完成重建,是個嶄新的古跡。
炮台內設一個圖片展廳。
內容是果阿曆史的印度官方版,無非是果阿自古以來就是印度神聖領土,殖民地人民水深火熱,壓迫越深反抗越烈,最後被印度陸海空三軍一舉”解放“(後來印度用同樣說辭又武力解放了很多別國領土,包括錫金)。
果阿事件後,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召見印度大使說,你們動輒教導他國使用非暴力,可是你們的舉動就像一個溜出妓院的牧師,被人逮個正著。
隨後西方的製裁讓印度離天堂更遠了(so much history for today)。
Dona Paula望景台。日落的餘暉下,俯瞰浩瀚的阿拉伯海,真的很爽。
北果阿的海灘上人滿為患,除此之外還有動物,人氣牛氣衝天。(省略吐槽文字256個)。對比之下,人煙相對稀少的南果阿的海灘非常幹淨。有的地方還招攬俄國人的生意用俄文作廣告。
瓦洛尼亞海灘。
大足(BIG FOOT)是南果阿的博物館,用舊民居,人物塑像還原舊時當地的的農耕文化。
南果阿的農莊實物博物館(Goa Chitra Museum)值得一看。裏麵展示殖民地時期的農耕工具,器皿馬車之類的實物。
吉普賽人用的馬車,加個車棚就能周遊世界。
歐洲各地的吉普賽人是來自印度。其實我們都是吉普賽人:哪兒有工作就上哪兒,唯一的進步就是車好:)
早晨天蒙蒙亮李子上街跑步,體驗帕納吉的城市氣息。新聞說這天是今年以來最冷的一天,氣溫“plunged”3攝氏度,達到17.6度。
出了旅店大門就是警察局,外麵圍了一大群人,有男有女等著開門。
問他們為何而來,可沒人懂英語。
街對麵是印度軍隊的一個訓練營地。
問站崗的士兵才知道這些人是來考摩托執照的。
河濱大街是帕納吉主要街道,招牌大街,有四五個不同名稱。這一段名稱為巴西路。
這條河叫Mandovi River。皮太說沿著河邊不出五公裏就到了海灣。
河裏停的遊船其實是一個個賭場。為了搞活經濟果阿也拚了。
公雞是葡萄牙的民族象征。把雞塞在提包裏給人以偷雞摸狗的聯想。
街邊的歐式建築。
路邊的一個市立公園,很安靜,一條小道通向河邊。
河濱一景。
在裏麵沒跑多遠,碰上幾隻流浪狗。別看它們一無所有,領土意識特別強(跟人一樣!)一看有人進來,狂吠著撲了過來,嚇得老夫趕緊撤退回到大街上。
印軍的醫院和救護車。
便道上看起來打掃地還算清潔。
其實垃圾無處不在,你得知道往哪兒看:)
李子就是安東尼奧尼!
到了Miramar Beach,就到了河的入海口。進入海灘的必經之路點綴著垃圾無數。
這裏就是Mandovi River的入海口。
這幾天正趕上果阿邦政府舉辦的2018年度諾貝爾係列講座。今年有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出席。為了這項活動,政府把帕納吉主要街道裝飾得有頭有臉兒。
果阿馬拉鬆博覽會會場。
到達帕納吉後才知道這裏有個馬拉鬆,我們離印後次日開賽。讓人感覺失之交臂。教訓就是事先要做足功課。
裏麵是個田徑場。場子裏坑窪不平,晴天一地土雨天一地泥。還有人居然不畏嚴寒,身著長衫長褲在跑步。
既有諾貝爾又有馬拉鬆,果阿是個不差錢的地方。怎麽沒有個像樣的運動場?
來回十公裏。一路遇見野狗無數,可是沒見一個乞丐。
有451年殖民史的果阿,真的不很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