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香榭

聽殘荷雨聲,赴心靈之約。
正文

時光碎片和喬哈裏窗

(2025-09-07 05:13:26) 下一個

人生中無意埋下的疑問有時候需要幾十年的光陰才能找到答案去填補。

二十年前我還在加拿大讀研究生,有一次的Group Project是一個創意設計作業,小組團隊有我、羅瑞和馬特。羅瑞是一個來自波蘭的移民後代,但是她的家庭很早就移民加拿大她應該算作加拿大本地人,她本人也快人快語還有點瘋瘋扯扯,馬特是安省附近的一個男孩,家境很殷實,思維很活躍,但是有時候也很懶散,像這種事情不到最後時刻是不會主動發力的,所以我隻有發揮中國人勤勞的品質,在小組設計裏作了大量前期的工作,並畫出了設計初稿,我把圖紙拿給羅瑞看,反正我也找不到馬特,羅瑞看了後若有所思,問我:你的家鄉是不是有一條河?,我說算是吧,她說,你的設計一般說來會出現一條河或者水體,然後你會圍繞它作一些文章。我說是這樣的嗎,我怎麽沒有發覺呢?你是沒有發覺,因為這可能是你的盲點什麽盲點?,我有點不解,她繼續說道,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身上有四個Self, 第一個是Open self, 就是你知道,別人也知道的地方,第二個是Blind self, 自己不知道,但是別人知道,這是你的盲點,第三個是Hidden self, 你知道但是別人不知道,這可能是你的隱私,第四個是Unknown self,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這裏麵可能會有你未開發的潛能。,她說完後嘻嘻哈哈地走了,留下我在那裏發矇。

她說的這種觀點我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但是我當時感覺裏麵好像有一種很深奧的道理,可能跟心理學有關。我其實對心理學也很感興趣,與心理學有關的社會新聞和分析文章我都會刻意的關注,但是我沒有接受過係統的學習,除了弗洛伊德、馬斯洛等主要的心理學家和他們的主要理論以外,我並不了解其他的心理學流派,所以羅瑞說的這種觀點具體來自哪裏,有什麽深刻的心理學的洞見我也完全不知道,隻是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一個疑問的深坑,不知道何時能找到填滿它的答案。

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隨著資訊時代的蓬勃發展,心理學也從少數精英知識分子階層才能觸摸到的陽春白雪變成了平民大眾都在談論的日常話題,什麽十六型人格,原生家庭,情緒管理,精神內耗等,但是我還是始終沒有看到羅瑞給我談到的四個Self的相關內容,直到前幾天看油管突然跳出來一個視頻介紹一本書叫《有效交際》,它是美國傳播學教授約瑟夫·德維托所著的一本傳播學著作,英文名叫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ook。油管為我推薦的心理學方麵的視頻我會挑一些有質量的大致瀏覽一番,這本書的主要框架大致圍繞人際溝通的本質、過程、技巧與情境展開。在書的第二部分強調溝通的核心驅動力是認識你自己,並指出一切有效溝通的起點都來源於對自我的清晰認知。書中還提供了一個極其強大的幫助探索自我的工具?喬哈裏窗。當看到喬哈裏窗的示意圖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一直要找的東西找到了。

喬哈裏窗把人與人的溝通分成了四個區域

這不就是羅瑞說的四個Self? 真是太欣慰了。

我再仔細往下讀,看一下這裏麵到底講了什麽道理。原來它是由兩位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盧夫特 (Joseph Luft) 和哈裏·英格拉姆(Harrington Ingham) 的名字組合而成的,這個模型將我們的自我比作一扇窗戶,分成四個區域:

一、開放區 (Open Self)

這是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部分。它包括你的外貌、你的職業、你願意與人分享的興趣愛好、觀點和經曆。這個區域就像你家客廳,是對外開放歡迎訪客的,一個人的開放區越大通常意味著他越坦誠,越容易與人建立信任。

二、盲目區 (Blind Self)

這是自己不知道,但別人知道的部分,它就像你臉上的飯粒或者背後的標簽你自己看不到,但別人一目了然。這通常包括一些你自己不自知的口頭禪、小動作、性格上的優缺點。盲目區是自我認知的重要盲點。

三、隱藏區 (Hidden Self)

這是自己知道但別人不知道的部分。這裏存放著你的秘密、你的恐懼、你未曾說出口的夢想、過去的創傷和某些真實的想法。這是你的私人臥室你會選擇性地邀請極少數信任的人進入。每個人都有隱藏區,適度的隱藏是自我保護的需要。但如果隱藏區過大,可能會讓你與他人產生隔閡,顯得神秘而難以接近。

四、未知區 (Unknown Self)

這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部分。這是你尚未被開發的潛能、深埋在潛意識中的欲望和動機,它就像一座有待開發的寶藏。或許禰從未想過自己有演講的天賦,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推上台。或許禰一直以為自己不善於處理複雜問題,直到臨危受命,才發現自己有化繁為簡的強大能力。未知區需要透過新的經曆、挑戰和深刻的自我反思才能被探索和認識。

然後在《有效交際》的書中進一步通過對這四個區域的了解來促進有效的溝通。諸如通過擴大開放區、懇請反饋、自我袒露、探索未知等手段來進行高度的自我覺察和對他人的坦誠。

視頻裏進一步介紹《有效交際》這本書作為傳播學、心理學、人際關係的教材被廣泛應用,具有強大的實用性和社會價值。不過活了大半輩子,對於教科書似的東西我已經不太當回事了。說實話,自我認為人與人的溝通其實很難,不是書上說的那麽簡單,起碼隻有同等認知的人才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溝通,你和周圍的大多數人的交流其實是雞同鴨講,根本不在同一個頻率上。

不過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始終是一個值得探尋一生的旅程。我現在完全同意喬哈裏窗對自我的劃分,我們的每個自我的區域都值得去關注,相對來說我會特別想要保護好隱藏區,保護好自我的邊界,防止他人侵入。我不覺得隱藏區越小越好,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特別看重隱私的重要性,他說:隱私是個體存在的基石,一旦完全喪失便是一種徹底的迷失;而自願放棄隱私,則顯現出道德的巨大扭曲。我也覺得人在自己的隱私裏麵才有最真實的自我。

二十年的疑問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答,這證明了我還算是一個不斷學習不輕易放棄的人。在探尋自我的道路上,我朝著圓滿豐盈的人生邁向更堅實的一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