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儒學與科學的關係,高談闊論否定者多,而實踐者少。下麵是一篇以中國古典哲學指導實踐的文章,文章中例舉了實例。同時,糾正了兩岸對我們古典哲學研究中的一些錯誤觀點,是對我國儒學的維護和發展。並且,有益於振奮民族精神和讓國外正確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下麵是轉載的文章。
儒學與科學
Confucianism and Science
瞿文吉 張人驤
QU Wenji ZHANG Renxiang
摘 要
要珍愛生命,人人都應該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本文介紹儒學有益於科學發展,維護人類健康的實例,即通過對「大社會健康觀」、「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理念的提出與「健康學」的構建實現在健康基礎上的長壽。
對於人體疾病的診斷,治療與研究,要重視每個人的個體差別,同時要考慮到人體的局部對人體整體的影響。
對人體的刺激有六類(包括:物理刺激,化學刺激,生物刺激,環境刺激,情感刺激和其牠刺激),可以通過正向反饋和反向反饋影響人體健康。
文中還介紹了人體雙向反饋關係圖示和人體通路的三維生物力學模型。學習儒學有益於科學研究。
關鍵詞: 大社會健康觀,人體雙向反饋,人體全麵健康,健康學,儒學
一. 前言
通過科學(科學詮釋和科學實驗)進行自然科學、傳統醫學和古典哲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純學術探討,讓世界正確了解我們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簡稱民族文化或者傳統文化)。本文介紹儒學對指導科學發展的事實。
二. 重視古典哲學對人體全麵健康的作用
(一)開創性的兩部「辭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兩部分別包括我國古典哲學家及其著作在內的開創性辭典《心理學人物辭典》1 和《心理學著作辭典》 2 。知識出版社也出版了《諮詢心理學》3 等壹係列心理學著作,其中也包括非常敏感的《台灣心理學》4 。在以上這兩部辭典中介紹了孔夫子、孟子、曾子、荀子等等我國古典哲學家們。這兩部辭典和著作壹方麵向國內、外介紹我國古代哲學家們在心理學方麵的成就,有益於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我國古典哲學家們的正確了解和正確評價,尤其對大陸非常重要;另壹方麵打下科學發展我們傳統文化的基礎,為人體「大社會健康觀」(Whole society health view)即「大健康」科學理念的提出進行鋪墊,奠定了理論基礎。這兩部辭典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二)「大社會健康觀」理念與「健康學」
「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後漢書?孔僖傳》)
「身其康強。」(《尚書·洪範》)
「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禮記·中庸》)。
「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
「樂易者壽長,懮險者常夭折。」(《荀子·榮辱》)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養心莫過於寡欲」(《孟子·盡心下》) 。
以上古訓名言告訴我們人體健康不僅僅是生理疾病問題。於1985年,在國內對我們古典哲學誤解,並認為人體健康隻是生理疾病的大環境下,提出了「大社會健康觀」理念,發表了建立在傳承我們傳統文化基礎上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健康心理學」 5 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雖後,在此理念下創構及開拓「健康學」新學科;提出了「健康學」及其哲學、社會、倫理、教育的理論基礎,闡明「健康學」學科體係與框架結構及分支學科的任務及相互關係。1993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首部《健康學》專著6 為我國「健康學」奠基,填補了生命科學的空白;弘揚了我們的古典哲學,並有益於實現在健康基礎上的長壽,造福人民。
(三)「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孟子·盡心上》)。
「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人體健康長壽也必須遵循「道」。在古典哲學與傳統醫學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詮釋,於1992年提出了有利於提高生存質量的「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新理念。「人體雙向反饋」是人體的獨特係統。
在古訓名言的基礎上考慮到所有對人體的一切內、外影響和其在體內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
1. 物理刺激:物理刺激包括力、能、光、聲、電、磁、射線等等。
2. 化學刺激:化學刺激包括藥物、化學製劑、化學物質汙染等等。
3. 生物刺激:生物刺激包括細菌,微生物、病毒侵害、動植物傷害、生理因素等等。
4. 環境刺激:環境刺激包括體內與體外環境例如:宇宙天體、四季、氣候、時晨、自然條件、突發事件等等。
5. 情感刺激:情感刺激包括七情六慾,心理刺激與調整等等。
6. 其牠刺激:其牠刺激包括飲食、動作及運動(方法、量、強度及形體姿態等等)、思維、意念、信仰、語言、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及其牠等等。
在考慮到對人體全麵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新理念7 。對人體的刺激並非都是單一影響。而且,對人體的同一刺激對於不同人有不同的影響,因人而異。刺激可直接作用於人體內臟(器官、骨骼等等) 進行正向反饋,也可以通過體外刺激實施反向反饋。
刺激可以對身體健康有不利影響。但是,也可以恢復和有益於健康。正確控製和選用體外刺激通過體內反饋可以維護人體健康和增強體質。我們可以選用一種或多種刺激,一個或多個特定局部位置(或者點)維護健康,也可以採用綜合方法診斷和進行治療。刺激的影響程度與刺激種類、刺激方式、方法、刺激量、個人體質、個人適應程度等等有關。在採用刺激時必須考慮到正確選擇可以有益於疾病治療的刺激點(單或多點)。由於人體內部複雜的相互影響,診斷時除了明確某一個部位病變外不可忽略是否也對其它部位產生影響,即非單一影響;也要考慮進行局部刺激是否會對體內其牠部位產生不良效果,這也是判斷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
「人體雙向反饋」是人體的獨特係統。「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 科學地概況並體現了我們古典哲學中的有關名言,重視個人的身體差異,同時又反映了對人體健康的全麵影響;統一了西方醫學與傳統醫學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麵的作用。
(四)如何實現「人體全麵健康」
「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理論告訴人們不僅要重視自己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關愛他人,為此,提倡「五要」。
1. 要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應該重視自己對他人健康造成的影響。
2. 要做到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人人都應該受到尊重有尊嚴,人人都要平等和博愛。隻有人類知道父母恩,兄弟情。
3. 要做到 凡事都要以「天下為公」(《禮記· 禮運》)為鏡。「滅私欲則天理明矣」(《二程遺書 · 卷二十四》),私(情)慾即為己,或者名為族或者小集團,實則個人說了算,仍然是為自己百變不離其宗。這就不可能實現「人體全麵健康」,這也是是我們民族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天下事,壞於懶於私 」(《朱子語類》)。
4 要做到博愛。 「君子學道則愛人」(《論語·陽貨》),「仁者愛人」(《荀子·議兵》)。不要隻愛自己和一小部分人。
5. 要「敏於行」(《論語·裏仁》),為實現在健康基礎上的長壽,應從行出關愛人人全麵健康做起,造福於民。
「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 科學地概況並體現了我們古典哲學中的有關古訓名言;
在重視個人的身體差異的同時又反映了對人體健康的全麵影響 ;統一了西方醫學與傳統醫學在維護人體健康方麵的作用。「人體雙向反饋」和「人體全麵健康」理論告訴人們不僅要重視自己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關愛他人,要重視自己對他人健康造成的影響 7- 9 。
三. 結束語
(一)儒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要虛心學習我們的古典哲學正確對待儒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1. 要做到「天下為公」(《禮記·禮運》)。隻有「天下為公」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相互團結、包容、公平對待的和諧環境;形成一個目標一致,齊心協力良好的科學研究氛圍,減少不良情緒的影響,共同為完成研究課題而無私奉獻。
2. 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薦行之。」(《禮記·中庸》)勤學、博覽、嚴謹鑽研、正確選擇並付諸行動。不要成為「書呆子」,更不要「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
3. 要「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重視實踐,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認識。
4. 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大學》)不可因循守舊,滿足已經取得的成就。要繼續努力鑽研,並不間斷地進行科學發展。
5. 要「與時偕行」(《周易·損卦》)不斷創新,不斷前進 10 -13 。在世界發展的大潮流中永不止步。
儒學傳授的是正確的為人之本,處事之「道」。孔夫子開創的儒學是提倡為公、博學、博覽、嚴謹、正確選擇、強調實踐與創新;對科學發展,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均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二)儒學真正的實質
「君子謀道」(《論語·衛靈公》)。
「修道之謂教」(《禮記·中庸》)。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學而》)。
「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荀子·天論》)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下》)。
「夫成功則天地」(見《孟子·梁惠王下》)。
儒學是傳播為人之本的 ,儒學的實質是弘揚「道」 10 , 11 。
(三)警惕對儒學的曲解
儒學(Confucianism )的創始人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孔丘(551 - 479 B. C.),即為世界人民所尊重的孔夫子。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有孟軻(372 - 389 B. C.)先生,尊稱孟子和荀況(313 - 238 B. C.)先生,尊稱荀子。學習和弘揚儒學應以典籍記載為準,必須警惕各朝代的統治者和禦用文人對原意的誤導和在離經叛道的內、外思想指導下的偷梁換柱和曲解。
參考書目
1. 張人駿,朱永新:《心理學人物辭典》(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2. 張人駿,朱永新:《心理學著作辭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3. 張人駿,朱永新 ,袁振國:《諮詢心理學》(北京:知識出版社, 1987年)
4. 張人駿:《台灣心理學》(北京:知識出版社, 1988年)
5. 張人駿:<健康心理學>. 《健康報》,1985年 2144期。
6. 張人駿: 《健康學》.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
7. Zhang Kui, Zhang Liang, Zhang Renxiang, Qu Wenji:”Two-way feedback of human body”. 《Proc. of SPIE》, 1992, 1380: 326-328. Boston, USA.
8. Zhang Liang, Zhang Kui, Zhang Renxiang : “The two-way feedback and passing-way of human bod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8, 6(2): 37-41.
9. 殷梅英:<《人體雙向反饋及通路》讀後感>,《中國中醫藥報》第4版 ,2008年11月20日。
10. 張若菲,邢軒瑄,黃若桉, 邢妤珮,張人驤:<融入傳統文化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校園英語》, 2015年第13期,頁29。
11. 瞿文吉,張人驤 : <虛心學習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校園英語》 2016年 第13期,頁206。
12. 殷梅英, 殷新茹:<堅忍不拔,博學多才>,《校園英語》2015年第13期,頁25。
13. 張人驤, 瞿文吉:<外籍生學習儒家思想的趣聞>,《孔孟月刊》2017年第55卷7,8期,頁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