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秘魯十四日:高原湖泊蒂蒂喀喀

(2014-02-17 19:00:42) 下一個

Avianca航空公司從利馬到Juliaca的航班,飛行時間不到一個半小時,從Juliaca打車,45分鍾就能到蒂蒂喀喀湖邊的普諾,這是利馬到普諾最便捷的走法。缺點是一下子從零海拔上到3800米,沒有緩衝,高原反應可能會比較厲害。

1. Juliaca的Manco Capac機場。



很快就拿到了行李,出了機場,叫了一輛出租車去普諾,80個索。和早晨在利馬時相比,沒有什麽特殊的感覺,不敢相信這裏是快四千米的高原。這時剛過正午,又沒有任何高原反應的征兆,於是決定先去附近的Sillustani看古墓塔群,這樣就不用再從普諾跑回頭路了。跟司機商量的結果,再多付100個索,讓他拉我們先去Sillustani。

Sillustani是古代居住在這一代高原的Kolla人的墓葬遺址。Kolla人,講Aymara語,是印加帝國征服蒂蒂喀喀地區之前的原住民。Kolla人埋葬先人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們的墳墓不是建在地下,而是在地上修建的一座座圓形石塔,叫做Chullpa。死者被擺放成胚胎形,用布層層裹緊,與陪葬物一起放入塔內。印加帝國征服了這個地區之後,當地人仍然沿襲這一習俗,直到西班牙人到來之後,才被禁止。

2. Sillustani遺址最大的Chullpa墓塔,高12米。



3. 塔上刻著一條蜥蜴的浮雕,依稀可辨(從下往上第五層深顏色的石塊上)。因為蜥蜴具有斷尾再生的能力,被Kolla人看作是重生的象征。



4. 每座Chullpa都有一個入口,開在塔基朝向太陽升起的東方。Kolla人相信,每天早晨,太陽都是從大地母親身上重新誕生。



5. 修複的Chullpa。



6. 印加時期建造的Chullpa。區別是:Kolla人建造的Chullpa,每塊石頭都是橫平豎直的長方形;印加人的石塊則是多邊形,不如Kolla人的整齊。



7. 環繞Sillustani遺址的Umayo湖。



8. 遺址旁邊的教堂。



9. 小吃店。



10. 屋頂上裝飾的小牛。



11. 經營小賣部的當地婦女。



12. 她的女兒。



13. 小羊駝(Vicuña),美洲三種駝裏體型最小的一種,毛質細滑柔軟,極為珍貴。



14. 普諾(Puno),位於蒂蒂喀喀湖畔,普諾地區的首府,人口十萬。



15. 普諾大教堂。



16. San Juan Bautista教堂供奉的是普諾的守護神燭光聖母(Mamita Candelaria)。



17. 三輪車。



18. 當地婦女。



19. 我們的旅館在普諾城外,窗外就是蒂蒂喀喀湖。



20. 想著第一天到高原,不宜多動,下午基本上就在旅館修整,到湖邊的草地上走走。



21. 旅館的草地上養了4隻可愛的羊駝。



22. 羊駝挺溫順的,就是有點害羞怕人,老躲著我們。



23. 隻有這一隻,對LD很友好。



24. 鴨子一家。



25. 湖邊上停靠的這艘船,不就是迪子她們住過的水上旅館嗎。



26. 傍晚時的蒂蒂喀喀湖,對麵岸上的普諾,燈火萬點。



27. 兩個人懶得在出門,晚飯就在旅館解決。LD點了蒂蒂喀喀湖的鱒魚。



28. 我嚐試了羊駝Steak,肉很老,不好吃。現在知道羊駝為什麽老躲著我了。



第二天參加了蒂蒂喀喀湖一日遊,出發前就在網上訂好了的,每人29美元,早晨7:30從普諾碼頭出發,乘船到Uros島和Taquile島,包午飯,下午4點左右回普諾。如果不事先預訂,到普諾之後先找也可以,說不定還可以找到更好的價錢。

蒂蒂喀喀湖(Lake Titicaca ),南美洲第一大湖,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接的安第斯高原,平均海拔38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商業通航的湖泊。這個地區融合了北方講克丘亞語(Quechua)和南方講艾瑪拉語(Aymara)各民族的原住民,蒂蒂喀喀湖的名字,也分別來源於這兩種語言,Titi的意思是美洲獅,caca意思是岩石。

29. 從衛星拍攝的地圖上看,蒂蒂喀喀湖果真像一頭追逐野兔的美洲獅。



30. 普諾的碼頭。



31. 船行半個多小時之後,首先來到Uros島。Uros島由四十幾個蘆葦製成的人工浮島組成,據說是當年Uros人為了躲避印加人而建造的。現在的Uros人,大部分已經不住在島上,隻有少數人家留在島上,供遊客參觀。



32. 我們登上了其中的一個浮島,先由導遊介紹Uros島的由來,教大家用Aymara語向島上的人問候。



33. 然後由一位島上的居民演示浮島的建造過程:地基是由一塊塊蘆葦根構成,用繩子捆綁固定在打入湖中的樁子上,上麵鋪上幾層新鮮蘆葦,然後在上麵建造房子。這些蘆葦地基最長可以維持20年,麵上鋪的新鮮蘆葦則要經常更換。



34. 島上的居民為遊客表演歌舞。



35. 站在草棚前的婦女。



36. 島上的小姑娘。島上有四五個小孩子,LD給他們帶了一些文具。據導遊講,這些小孩子上學,都要坐船到另一個島上。



37. 島上的居民出售自己編織的織物。



38. 蘆葦(Totora)編製的小船是Uros人的交通工具。



39. 島上的居民撐船帶著遊客在湖上兜一圈,每個人給20索,作為對居民的經濟資助。



40. 艄公。



41. 湖中茂盛的蘆葦。



42. 蘆葦編製的小船裝飾。



離開Uros島,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航行,來到第二個島——Taquile島。Taquile島離普諾45公裏,麵積不到6平方公裏,島上最高海拔超過四千米。西班牙殖民時期,Taquile島是Taquila伯爵的領地,因而得名。現在島上有兩千多講克丘亞語的居民。Taquile島上實行一種集體所有製,分成六個社區(生產隊),區幹部由居民輪流擔任。島上的人信奉非常簡單質樸的道德標準:ama sua(不偷竊), ama llulla(不撒謊), ama qhilla(不懶惰)。除了種植和漁牧,島上主要的收入是旅遊業。

43. Taquile島。



44. 島上沒有汽車和現代化交通工具,運輸全靠牲畜或人工。



45. 我們從島的一端下船,沿一條比較平緩的山路走向山頂,這裏的海拔接近四千米,但是我們並沒有感覺到特別的不適,隻是略微有些氣喘,偶爾覺得指尖有些發麻,不知是不是高原反應。那天天氣很好,湖水湛藍。



46. 路上遇到的村民。



47. 島上的梯田。



48. 母女倆。



49. 這種石拱門,島上有好幾座,是Taquile島的標誌之一。



50. 終於爬到山頂上的廣場。



51. 導遊把大家帶到山坡上的一家農家飯店,休息午餐。



52. 新鮮的烤鱒魚,來自蒂蒂喀喀湖。



53. 喝上一杯古柯茶,能提神解乏,幫助緩解高原反應。



54. 飯後,由當地居民演示Taquile島著名的編織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的農業社會的男耕女織不同,Taquile人男女都從事編織,而且以男人為主。男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編織,學不會是不能結婚的。



55. 就像西方人的婚戒一樣,Taquile島的男人可以從所戴帽子的顏色上區分單身還是已婚。這頂帽子上半部分是白色的,是單身的標誌。



56. 帽子全部是紅色的為已婚。



57. 而男子結婚時佩戴的腰帶,則一定要未婚妻來編織,而且必須混入她自己的頭發。



58. 最後在音樂的伴奏下,村民和遊客共舞。



59. 沿著這條“五百級台階”的山路,拾級而下,比上來時要輕鬆多了。一路美景連連。



60. 又一座拱門。



62. 拱門正上方的石雕,是村長的象征。



63. 邊上的兩個,是村幹部。



64. 湖光美色,盡收眼底。



下一集,從普諾翻越安第斯高原到庫斯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