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環遊巴爾幹】喀爾巴阡山中絕美的德國城堡

(2020-09-13 12:46:23) 下一個

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一百多公裏的喀爾巴阡山山麓,有一座小鎮叫錫納亞(Sinaia)。1866年,剛剛被選為羅馬尼亞聯合公國的大公、來自德國霍亨索倫-西格馬林根(Hohenzollern-Sigmaringen)貴族家族的青年卡羅爾,來到錫納亞度假,被當地的旖旎風光所迷戀,便有意在那裏修建一座行宮。

1872年,卡羅爾在那裏購買了五平方公裏的土地,以此為基礎,開始興建獵場和消夏行宮。從幾個建築方案中,大公最後選擇了德國建築師舒爾茨(Johannes Schultz)的設計。1875年,工程正式動工,其間經曆了羅馬尼亞獨立戰爭,1881年羅馬尼亞終於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卡羅爾加冕登基為羅馬尼亞國王,稱卡羅爾一世(Carol I),行宮的規格也隨之提升,1883年宮殿正式竣工,命名為佩萊什城堡(Pele? Castle)。

佩萊什城堡。

這是一座新文藝複興風格的城堡,外形采用德國“黑森林”地區的木骨架結構,內庭的牆壁上裝飾著薩克森風格的壁畫,散發著濃濃的德意誌味道,聊慰卡羅爾國王的思鄉之情。

城堡前是一座由意大利雕塑家Raffaello Romanelli創作的卡羅爾一世銅像。羅馬尼亞國王卡羅爾一世,原名卡爾·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Carol I,Prince Karl of Hohenzollern-Sigmaringen,1839 - 1914),1839年出生,是德意誌南部一個諸侯國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的君主卡爾·安東的次子。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家族,與統治勃蘭登堡-普魯士及後來的德意誌帝國的霍亨索倫家族,同屬一個大家族的不同旁支。

青少年時期,卡爾曾在明斯特軍校和柏林炮兵學校學習,之後在普魯士軍隊擔任軍官,1864年曾參加過普魯士對丹麥發動的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積累了一定的軍事經驗,為日後指揮羅馬尼亞獨立戰爭奠定了基礎。

1866年,羅馬尼亞發生了政變,幾年前首次將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組成統一的羅馬尼亞聯合公國的亞曆山德魯·伊昂·庫紮(Alexandru Ioan Cuza),因為土地改革和金融危機,得罪了貴族、大地主和資產階級,被趕下了台。為了填補權力真空,不得不從歐洲王室貴族中尋找一位替代者。他們首先找到了比利時國王的弟弟,弗蘭德斯伯爵菲利普,但被後者拒絕。於是法蘭西第三帝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推薦了菲利普的妻兄卡爾。由於霍亨索倫-錫格馬林根家族與普魯士的親戚關係,羅馬尼亞人接受了這一建議。1866年4月20日,卡爾被推舉為羅馬尼亞大公,5月10日他抵達布加勒斯特,正式就任。為了表示對他的第二祖國羅馬尼亞的熱愛,他將自己的名字改成羅馬尼亞化的卡羅爾。

同年6月29日,卡羅爾簽署了一會通過的新憲法。這部憲法以比利時王國的憲法為藍本,確立了君主立憲的現代議會政體體,保障人民的私有財產和言論自由,為羅馬尼亞作為統一的國家,走向現代化奠定了基礎。雖然那時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還是羅馬尼亞名義上的宗主國,但是在法國普魯士等西歐列強的支持下,羅馬尼亞的首部現代憲法還是順利通過,向日後的徹底獨立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自1875年起,巴爾幹地區爆發了反對土耳其統治的大規模反抗活動,1877年,俄國趁機又一次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被稱為第十次俄土戰爭。俄國在巴爾幹和高加索兩線出擊,旨在收複上一次(克裏米亞)戰爭中失去的領土,打通通往地中海的通道,並幫助巴爾幹地區的斯拉夫兄弟民族獲得獨立。

應俄國的請求,由卡羅爾親自統帥的羅馬尼亞軍隊也加入戰鬥。在關鍵性的普列文會戰中(Siege of Plevna,發生在今保加利亞的城市普列文),卡羅爾擔任俄羅聯軍的總司令,經過士兵的浴血奮戰,終於在1877年12月勝利攻占了戰略要地普列文,贏得了這次俄土戰爭的重要勝利。最終土耳其戰敗,被迫與俄國簽訂《聖斯特法諾條約》,後經列強調停,雙方又簽署《柏林條約》,土耳其割地賠款,並被迫承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三國的獨立。

羅馬尼亞在戰爭中雖然傷亡過萬,卻獲得了徹底的獨立,盡管被俄國占去了摩爾達維亞的一部分(今摩爾多瓦),但是作為補償卻得到了北多布羅加地區的領土和多瑙河出海口。卡羅爾被羅馬尼亞人奉為英雄,威望大增。1881年,羅馬尼亞修改憲法,改國體為王國,5月10日,卡羅爾加冕成為羅馬尼亞王國第一位國王,稱卡羅爾一世。加冕的鐵王冠,是用羅馬尼亞軍隊在普列文戰役繳獲的土軍大炮融化鍛造的。

圖中右邊即是卡羅爾一世加冕的鐵王冠,現存布加勒斯特國家曆史博物館。左為王後佩戴的王冠。

卡羅爾一世的妻子,羅馬尼亞王後,伊麗莎白“卡門·席爾瓦”(Queen Elisabeth of Wied,Carmen Sylva, 1843 - 1916),1843年出生在德國的新維德,父親是維德親王。1869年,與卡羅爾成婚。在羅馬尼亞獨立戰爭中,她親自組織照料傷員,並為傷員頒發伊麗莎白王後十字勳章。她熱心慈善事業,讚助紅十字會,並創辦學校為婦女提供教育。她身為王室成員,思想卻相當自由,甚至在私下裏表示支持共和。伊麗莎白王後精通多種語言,曾以卡門·席爾瓦的筆名,用德語、羅馬尼亞語、法語和英語發表過詩歌、小說、戲劇、雜文等作品。

城堡前的羅馬尼亞王後伊麗莎白的雕像。

1893年與1914年,城堡又經曆了兩次大規模的擴建,負責工程的捷克建築師Karel Liman為城堡設計修建了中央塔樓。前後將近40年的建造工程,共耗資1600萬羅馬尼亞金列伊(相當於現在的一億多美元)。令人驚歎,羅馬尼亞人對這位外來的國王真的非常慷慨。

捷克建築師Karel Liman設計的中央塔樓,高66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城堡被羅馬尼亞共產黨政府沒收,改為一座曆史博物館。2007年,城堡的產權被歸還給羅馬尼亞王室後裔,作為博物館的佩萊什城堡繼續對公眾開放。每年的十一月份,佩萊什城堡都會關閉一個月,進行內部清理修整,在安排行程時需要注意這一點。

佩萊什城堡。

佩萊什城堡。

佩萊什城堡。

城堡的內庭。

內庭裝飾的德國風格的壁畫。

宮殿的總麵積為3200平方米,大小房間超過一百七十間,包括一座劇院和一座音樂廳。內部裝修采用了傳統的巴洛克風格。佩萊什城堡是第一座使用電力的歐洲城堡,有自己的發電廠。這是城堡的前廳(Vestibule)。整座城堡裝飾著精美的木雕和各色大理石,十分富麗堂皇,讓人不禁驚歎一個歐洲普通國家的國王行宮,竟然如此奢華。

宏偉的貴賓大廳(Hall of Honor),氣度不凡。

貴賓大廳。

貴賓大廳裝飾的木刻雕像。

貴賓大廳。

貴賓大廳四角的螺旋式樓梯。

大廳屋頂的彩色玻璃窗。

回廊通道。

兵器大廳(Armory Hall),陳列著王室收藏的四千多件盔甲武器。。

兵器大廳。

兵器大廳。

卡羅爾一世的書齋(Carol I Study)。

圖書室(Library)。

圖書室的彩窗,圖案分別為錫格馬林根和霍亨索倫城堡,卡羅爾一世的故鄉。

新覲見大廳(New Room for Audiences)。

舊音樂室(Old Music Room)。

舊音樂室的彩窗,裝飾著德意誌神話題材的彩繪。

金碧輝煌的王座大廳(Throne Room)。

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佛羅倫薩大廳(Florentine Room)。

精工雕飾的家具。

氣派的餐廳(Dining Room)。

北非風格的摩爾大廳(Moorish Hall)。

土耳其大廳(Turkish Hall)。奧斯曼風格的裝飾,包括來自伊茲密爾的掛毯和小亞細亞、波斯的銅器。

新藝術風格裝飾的小劇場。

畫家克裏姆特(Gustave Klimt)為小劇場設計的裝飾圖案。

音樂廳(Concert Hall)。

貴賓專用的樓梯(Staircase of Honor)。

舉行小型音樂會的音樂室(Room for Musical Auditions)。

音樂室內具有東方(印度中國)情調的裝飾。

伊麗莎白王後的書房(Queen Elisabeth's Study)。

國王王後居室(Royal Apartment)。

盥洗室(Bathroom)。

早餐室(Breakfast Room)。

早餐室。

親王居室(Princely Apartment)。

皇帝居室(Imperial Apartment)。供來訪的奧地利皇帝約瑟夫·弗朗茲一世專用。

佩萊什城堡。

供客人使用的圖書室(Library for Guests)。

羅馬尼亞王室竟有如此華麗的行宮,讓人歎為觀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