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習博士同學上位後一直跟“中國人民”說他要帶領哥兒幾個“偉大複興”,具體複到哪個等級、興至哪個“曆史高度”?習博士同學沒說。
反正是要弄成比“此刻”好的狀態,當然的,不可能“複興”到“萬惡的舊社會”,那也太拿著太祖不當幹部了。
可是呢,不久前,2023年的“五四”紀念日,消息出來說習博士同學要青年們去“自找苦吃”。
這個嗎……
“偉大複興”和“自找苦吃”是親戚?是同黨?還是同一實體不同 ID?
不敢揣測“聖意”,那是犯忌的。這樣吧,把曆史上的倆“等級”與“高度”分析一下,看這個“複興”與“吃苦”的關聯。
曆史上,秦始皇“偉大的複興”(也許說“偉大的起始”才對,^_^),實際是“偉大的吃苦”。“偉大的起始”,非長城不可象征。秦皇老嬴同學當年的疆土不在此刻“自古以來”的敘事範圍內,連台灣都沒包括進去怎好吹牛?最能牛一把的自然是“萬裏長城今猶在”的那個長城。萬裏長城,秦始皇,老贏同學,“偉大的起始”,“複興”可以借用的“曆史高度”。
但是……
“偉大的起始”是老贏同學的,可“偉大的吃苦”也是顯史。孟薑女?她的新婚丈夫老萬?新婚不久被抓壯丁去修後來著名的萬裏長城(令老贏同學有了“偉大的起始”的那個政績工程),壯丁老萬死無所墓。一對新婚夫婦用“吃苦”成就了老贏的那個“偉大的起始”。
如果“複興”至秦始皇這位老贏同學,“偉大的複興”就是老萬與孟薑女的“偉大的吃苦”。
老贏之後呢,許久沒什麽能讓人激動而可“複興”至的高度,幾個代表人物不是略輸文采就稍遜風騷。雞肋。就是被太祖認可的朱和尚,也有其子孫後代某朱同學弄出名的那棵景山歪脖樹。
然後有了讓習博士同學推崇的太祖。
太祖呢,自稱一生幹成兩件大事,一是把蔣同學中正給打敗了,二是搞了個“偉大的革命”,文革。
文革被習博士同學稱為“偉大探索”中的一部分。這個“探索”呢,是太祖的探索,太祖自己明顯沒在文革中“偉大的吃苦”。是,後來太祖的夫人江青江女士因為文革而成了“反革命”被判刑,太祖的至親侄子毛遠新也是,但那都是太祖身後的事兒,他不知道,算不上他的“偉大吃苦”。可是,文革中也有“偉大的吃苦”人物。包括:
取自1968年底,上海的“複旦戰報”。
這些複旦“615班”的“全體戰士”在寫此帖子時並沒“吃苦”,他們中許多人在1968年後去農村吃沒吃苦不知道。可若幹年後,被太祖派下鄉的許多“知識青年”則有不同想法:
這是太祖用文革“偉大探索”而駕崩後的1978年,來到北京請願要求回城的雲南知情們。照片中人明顯是“吃苦了”。
所以,“偉大複興”與“偉大吃苦”可以是同一件事兒。關鍵是看你是造長城還是顯長城,派“知青”還是當“知青”。
遙祝習博士同學早日帶給眾人“偉大複興”。
反對!!那批人,並不具有恥辱感!!甚至,不具備他們自己常常提到的“靈魂”……說實在的,看城裏那幾個幾十年如一日的碼字女作家們,幾乎隻寫成功:學習成功,出國成功,工作成功,燒菜成功,種花成功,處處成功,代代成功,但是她們從來不碰華夏時政……在我看來,這是沒有靈魂,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之精英!!
最近在看這裏的《要是當初不出國》係列,特別是其中的(3)……不管哪一篇,下麵的留言幾乎都少有城裏的20大女作家博主出現……可能都忙著寫“溫馨回憶”給世界日報定期發稿了……
幾天前看到媒體一個報道,如今國際上移入中國的具有博士學位的人的數量已經超過移入美國的,包括美國的博士也是大量去了中國。這個消息其實是美國人反省川普開始的對學術界華人迫害的問題。
比如最近發射成功的天舟七號,記不清是第幾次了,反正不論多少次都是100%成功,這次引起注意是因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而整個設計團隊年齡都是在三四十歲,對比美國F35開發團隊平均年齡60歲的局麵,差別太明顯了,F35如今被評為類似雞肋的產品。
世界上目前還沒有過一個文明輝煌兩次的例子,因此中國這個複興確實是例外,目前看實現的機率很大。按照IMF的預估,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經濟規模會是美國的三倍,應該算是複興了。
但即使如此,中國人平均收入仍然低於美國,畢竟人口數量是美國四倍。但因此而產生的collective作用是遠超這個局麵的,這也是沒人懷疑,畢竟中國文化具有集體優勢。
如果對比中美的話,中國人相對願意學習,而美國人至今還抱著兩百多年前的憲法,比如第二修正案的問題。這就是不同。
過去三十幾年中國的崛起和下過鄉的那一代知識青年的奮鬥不可分割。
今天的年輕一代還真應該給他們一個機會去吃苦。就如同吃過讀書苦的一代創造出今天航天,五G的世界領先。
個人的成就也和吃過苦有關。
但是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把這樣的人弄到元首的位置,絕對是那個國家全體精英的恥辱。
這樣的國家,一點也不值得尊敬和愛戴。
必須有更明確的目標。沒有目標的吃苦,那是自殘。
但中國的問題是在指導思想上人們提不出合理的、和諧的個人生活目標(因為已經被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所灌輸),甚至認為人就不應該有“個人的生活目的”,隻有國家是有價值的(類似有些生物學家認為人的目的就是傳遞基因,僅僅是基因的載體)。本質上還是劉少奇那種做馴服工具、螺絲釘的人生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反個人的,最後就一定帶來災難。
當人們(特別是年輕人)被用集體、國家的名義運動起來後,狂熱的運動中,個人就微不足道,劉少奇像個螺絲釘一樣被擰在床上動彈不得,就可能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