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打電話給在咱國的的一位父老鄉親,順便說一句,“聖誕快樂”。對方說,“別介,別介,今年不讓過洋節了”。
有這情況?
“那就預祝新年快樂了。”
“新年快樂。”
新年可以過?
“新年”是從“新中國”那一年開始的嗎?從太祖到大祖,還沒到兩千多年呀?
為什麽有2019年與2020年?怎麽排序排出來的?
其實“新年”也是“洋節”。2020年前的兩千又一十九年,一位“聖”,基督(Christ)“誕生”在人間。於是有了事件標記“原點”,AD 1年,基督誕生年。
所以,“新年”實際上是“聖誕節”的“配偶節”,互為鏡像,左手右手。那個AD,是拉丁文“阿耨.稻米倪(Anno Domini)”的簡略式,“In the Year of the Lord”。“老德”之年”。那個“德”,不是聖人孔子同誌,是另一個聖人基督同誌。
有了“聖誕”那一年,時間才有刻度,1年,100年,1000年,2019年,馬上就要2020年。
在美國,重要的曆史文件,其時間是這樣寫的:
That on the first day of January,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one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sixty-two…….
大家馬上要慶祝的“2020年元旦”,是“老德”的兩千又二十年。
此刻的“世界係統”,是基督係統放上的坐標,刻度與彩筆。2019年,2020年,每一個“新年”,都是係統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不過聖誕節”,但是,說“不過洋節”而依然“過新年”就很抽筋扭曲分裂了。
不單是年份,還有許多“洋刻度”,比如“星期”。
為什麽時間有了年月日之後還有“星期”這個雙重標準?為什麽一個“星期”有7天?為什麽“星期一”至“星期六”後變出一個“星期日”來?怎麽不是“星期七”?
“星期”,也是“洋類”的“不平等條約”!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由路遙同名小說“人生”改編的電影裏有一個情節,熱戀中的農村女孩“劉巧珍”對男朋友“高加林”說,“高加林,我給你過星期天”。說的是文革中的事兒,50多年前,“星期”這個“洋時間”還不曾普及於咱國生活。就是此刻,不用“星期”這個“洋刻度”,咱國碼工的一個時髦語“996”也不存在了,“早九點工作到晚九點,一周六天”。哪兒來的“一周”。再細摳,那個“99”的記時法也是“洋人”的“不平等條約”,是不是,^_^?
“不過洋節”而慶祝新年,讓本老漢想起侯寶林老先生當年的一個相聲,“醉酒”。
說一酒鬼,喝醉了,撒酒瘋,躺馬路中間不起。
或有告知“起來,起來,來車了。”
酒鬼問“什麽車?”
“自行車。”
“我不躲,讓他從我身上壓過去”。 橫豎不起來。
直到被告知“消防隊的車來了”,這位疑似酒鬼才站起來躲開,因為救火車真有可能從他身上壓過去。
借酒撒瘋。
不過“洋節”但是新年依然可以“快樂”,酒鬼,還是疑似的。
你在國內的那位父老鄉親是基督徒嗎?不是基督徒,喊“聖誕快樂”豈不是瞎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