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文革小報”尋根又七十六篇。
不久前在咱城回首壇有網友談到郵票與集郵的事兒,於是想到這個文革“集郵”的話題,侃一個。
文革,說是關於“文化”的革命。革命前的“文化”是啥樣就不說了,革命後的“文化”當然該是“更好的文化”。“更好的”怎麽界定呢?有標準,就是太祖思想所界定的“文化”。具體些有太祖大書,太祖小書,太祖嘮嗑,太祖最新嘮嗑。更具體些,包括“太祖牌”郵票。上小報:
取自1967年夏,北京的“郵電戰報”。
印郵票,有“工農兵“,但更多的是太祖,比如:
“神采奕奕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像郵票”,放射性的。
這是文革時的郵票問題,那“集郵”呢?
接著看“小報”:
取自1967年春,北京三機部的小報“紅旗報”。
王振乾王少將的身份文章裏說了,不過這不重要。要點如“王振乾”在文章中所“辯解”的那樣,“集郵”萬一被人抓住,必須強調非太祖“文化”的其它郵票,是為了陪襯太祖“更好文化”的“反麵教員”。
這就回到了前一篇“小報”文章裏提到的“關公戰秦瓊”技巧。“關戰秦”是已故相聲大腕侯寶林侯先生的一個經典段子,說權勢可以肆無忌憚的胡編曆史、虛擬“自信”以意淫。太祖呢,文革中是“偉大的”什麽什麽什麽又什麽,權重如“關公戰秦瓊”故事裏的“韓老太爺”,太祖“更好文化”的郵票自然類似“韓老太爺”喜歡的“秦瓊”,其它的非太祖類的“壞”郵票,集郵中萬一被人抓住而命懸一線,一定要設法解釋成反襯太祖類郵票的“反麵教員”,或是說“關公戰秦瓊”裏的那個倒黴“關公”。
這是文革“集郵”問題,“關公戰秦瓊”技巧得已傳承、演進、“提高”。
所謂“文革文化”中一例具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