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文革小報”尋根又七十一篇。
才有咱城的一位玩音樂的朋友介紹了些很不上檔次的老舊音樂,什麽巴赫啊、老維啊、老門啊,聽都沒聽說過。要說音樂,本老漢是難得的高手,從記事兒時起就通唱太祖的語錄歌,沒有一首落下的。因為當時是孩子,不知道那位作曲者“劫夫”其人,後來才知道所謂的“語錄歌”基本上都是“劫夫”的,所以本歌手該算是“劫夫專唱”。
可惜,文革時沒有能方便錄像的蘋果手機,老漢的童聲精品不得傳世。不過網上有接近的,比如下麵這個,雖不是“語錄歌”,效果差不太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udmDNrc-o
好了,自我表揚完畢,說個許多人熟悉的,“梁祝”。
文革時的“梁祝”既不是“民族藝術”也不是“音樂經典”,而是“音樂自信”的陪襯物,“大毒草”:
取自1967年夏,上海出版係統的“造反”小報。
文革中批“梁祝”,不是上海的幾位“三海您”心血來潮隨便提落出來奚落一番。1968年,接著批。1970年,接著批。鑒於上麵的一篇“大批判”已經超長,把1968與1970年的兩篇“小報”附在最後,給時間富有的朋友們選讀。
這個“批音樂”的事情比較滑稽,像後來的“批判孔老二”,起碼還說出來個“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複禮”的孔老先生原話。可是批“梁祝”,從頭到尾批了個夠,居然不得被“梁祝”給“毒害”一遍的機會,像本老漢這樣的“語錄歌高手”在文革中不曾聽聞過“梁祝”,保持音樂上的真實“革命童子”本質。
至於此“批判文章”,您如若沒讀完,本老漢不怪您。此文總的感覺如同咱城回首壇一位“變態農民”的發言,說了半天也不知它在說什麽,啥是“梁祝”具體的“罪”? 是不是說“梁祝”是劉少奇的音樂,所以必須是反太祖的?
這麽一說,到想起此刻的一個“名言”,“前三十年與後三十年互不否定”。
“批梁祝”中說“梁祝”是前三十年中的前17年弄出來的“毒草音樂”,需要被徹底批判。那麽,“後三十年”既不否定“前三十年”中前17年的“毒草音樂”又不否定文革對“毒草音樂”的否定?Huh?
“梁祝”是藝術?還是“大毒草”?都不否定,咋糅合?
迷惑中,忽然想起另一個“音樂”,現代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_1tYyJ-aE
原來是這樣,如此,“梁祝”的“毒草性”與“藝術性”就有效的糅合了,^_^。
附另兩篇批“梁祝”的小報帖子:
取自1968年春,天津的“天津新文藝”。
取自1970年春,天津的“文藝革命”。
認識作曲的弟弟,就在我這個地方,青年交響樂團在這裏第一場演出時他還代哥哥在演出前講了話。他本人是唱黃河大合唱裏那個領唱/領誦的,聲音渾厚,響亮。我們這一代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