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報”尋根又五十七篇。
著名作者查良鏞查先生去世,留下一眾懷念粉絲。
查先生粉絲眾,但仍有沒讀過他作品的傻冒,比如本老漢。所以查先生不能說是咱國“讀者”最多的現代作者,“讀者”最多的現代咱國“作者”,非一人莫屬,太祖啊!
上“小報”:
要讓“讀者”超多,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就像社會的“戒煙努力”需要從別讓孩子們學抽煙一樣,^_^:
上麵的“小報”取自1967年初,北京小學“教師”們辦的“火炬報”。
戚“小爬蟲”本禹那時還非“蟲”,正得意,在指導小學如何跟著太祖亢奮“文化革命”。看看戚大人在講話中如何設計“流水線”來為太祖生產讀者的:
1967年春天,戚大人在說小學“複課”的事兒,後來“複課”發生,戚大人的心願得以實現,小學的語文課本被太祖獨領風騷,主角就是“三毛”,毛著作、毛語錄、毛詩詞。
這種從娃娃抓起的“流水線”產“讀者”辦法查先生當然沒法競爭,他的作品後來雖然也進了高中語文課本,但離“三毛”獨享的“孩子讀者生產線”差遠了,他的讀者數絕對不是太祖的對手。
除了“教材”,還有其他細節,把戚大人的講話“全文”貼上來:
這個“流水線”是這樣的,太祖的“三毛”(著作、語錄、詩詞)是“機器”,小學的孩子們是“產品”。雖然所有“產品”都是在“太祖機器”上做出來的,可“產品質量”咋保證?這就是下麵這段的說的:“教員問題,學校有政治、語文教員,要選毛澤東思想舉得高的,好的,可以選”。所以,文革期間能教語文課的老師,必然是“太祖粉”。這個“粉”,與此刻的“金庸粉”不同,“金粉”大部分是自願的真“粉”,你是不是“粉”查先生的作品,與你的生存能力無關。而文革中你如果不狂粉太祖,你就不能在小學教語文課。所以,文革中大多小學語文老師是當時的“太祖左”。當然,其中有些“太祖左”可能是為了教語文的“偽太祖左”,演進至2018年,並不是當年所有的小學語文教師都還是“太祖粉”。其中真李逵假李逵真假李逵耍大錘的比例就不易搞清楚了。
靠著生產太祖讀者的機器“三毛”,操作機器的又必須是“太祖粉”,當年太祖的讀者不但比查先生多許多,而且從比例上算,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有朋友說此刻“定於一尊”的大祖也許日後能挑戰當年太祖的讀者數。對此,本老漢不看好。不過,本老漢老花眼嚴重,看東西常常看走眼。大祖到底日後能有多大的讀者數,待檢測。
這是比查先生讀者多的辦法。
後注:此處設計“複課”並“量產”太祖讀者的戚大人心願實現了,可他本人並沒體驗到他的“果實”,因為1968年初“複課”發生時他已經被關進了秦城監獄,對“複課”的教材與教師的後續發展,戚大人當時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