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傳人

祖國在唱紅歌。祖國山河一片紅。 文革在延續,因為有文革的傳人。 文革不是毛主席的文革,不是文革一代人的文革。是我們民族的文革。
個人資料
文革傳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介紹奧斯卡獲獎片“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2018-05-10 01:49:36) 下一個

講電影,一定會劇透,還沒看的朋友,想原汁原味的欣賞,請不要往下讀了。

這是部“生活片”,也可以說是“文化片”。得了兩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Frances McDormand),最佳男配角獎(Sam Rockwell)。得表演獎,此刻的好萊塢,角色必然要“不同”。如果是帥哥Orlando Bloom在哪個影片裏瀟灑走一回,奧斯卡的提名都混不上。

此片故事其實簡單,在密蘇裏州的一個小城附近(Ebbing),一位單親母親Mildred (McDormand),其才成年的女兒在家門口附近的公路上被人奸殺,案發後7個月,破案無進展。於是,Mildred在案發地點附近的三個廢棄廣告牌上打出大幅標語,直指當地警察局的無能。影片說的是廣告打出後,這個小城內的後繼故事。不是“偵探故事”,是“生活故事”。

Mildred (McDormand)是小鎮Ebbing的一位普通婦女,在一個小禮品店裏打工。除了被害的女兒外,還有個上高中的兒子與她生活在一起。從打大型廣告促使警察破案就能看出,她是不甘生活擺布的人,人生的“積極分子”。尤其不受“權勢”限製。在她認為“權力”不能容忍她的基本訴求時,不惜以身相抗,火燒警察局。而對她認為站在權勢一邊,對她打壓的任何人,包括舉著道德牌的天主教神父或是服務全鎮的牙醫師,反擊!這個反擊也許是言語類,也許是行動類,不論哪類,絕對的辛辣、直接、不留餘地。

如此的特色,必然“政治不正確”。典型一例:

Mildred 與警長 Willoughby (Woody Harrelson 扮演)討論破案問題時----

Willoughby 警長: 我太想抓住罪犯了,可是當犯罪現場留下的DNA和任何已知罪犯的DNA都對不上,全國範圍內的罪犯,犯罪現場又沒有任何人證,我暫時無法破案。

Mildred: 你可以把全鎮男的,包括八歲以上的孩子都圈起來,抽血驗DNA。

Willoughby 警長: 這麽做違反人權法,並且,如果是鎮子外的人幹的呢?恰好那天從鎮上過?

Mildred: 那樣,就采集全國男人的血,驗DNA。

……..

Willoughby 警長: 這個肯定違反人權法。我在全力追查,你打廣告攻擊我,不公平。

Mildred: 你不抓緊時間破案,跑到我家來像個小母狗一樣抱怨,浪費時間,沒準另一個女孩又被謀殺了……

Willoughby 警長: 我得告訴你一個秘密,我被診斷癌症末期。

Mildred: 我知道。

Willoughby 警長:那你還要打廣告攻擊我?

Mildred: 我現在不打廣告,等你死了再打你就看不見了。

Mildred的辛辣與黑色幽默貫穿全戲。

Mildred “政治不正確”,但隻涉保護自己利益,她明顯不是在“南部”常見的“種族主義者”。有自認的“正義感”。

與她演對手戲的警察 Dixon (Sam Rockwell扮演)則正相反。他在開場不久,就先後辱罵墨西哥人,黑人,同性戀人,身體異常人…..

雖如此,Dixon也有他自認的“正義感”。受才死去的Willoughby 警長感動,他在逃出火勢“宏浩”的警察局時,不忘保住調查 Mildred 女兒案件的卷宗。後來為了獲取他認為是重要嫌犯的作案證據,不惜用自己的身體為代價,搏命而為。

Sam Rockwell的演技可以說是該片成功的一大要素,得獎不在話下。

陰差陽錯,電影的結尾處,Mildred 與 Dixon合夥去遠方懲治與Mildred 女兒案無關的另一個罪犯……

全片緊湊、幽默、精彩。值得一看。

這是IMDB上的介紹:

https://www.imdb.com/title/tt502777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