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報”尋根第79篇。
太祖喜歡供給製,真的喜歡。 上小報:
取自1967年底,北京的小報“勞動工資”。
在“返讀紅寶書”時說過,太祖對治下的“人民”都是按土豆數的,不需要有啥個性與自我意識。都一樣了,養起來容易許多,就是供給製, 每人一個饅頭,按頓領。
太祖治下的“革命人民”有啥想法?
取自1967年夏天,北京的“紅色工交”。
北京第一機床廠的“工人”說的明白,“不要臭錢”,隻要太祖思想。具體就是“我們工人階級最大公無私,決不為個人爭什麽工資,爭什麽待遇。”
(雖如此,1963年長工資時誰多了誰少了還是記得滿清楚的,^_^。)
太祖喜歡,被“供給”的也喜歡,皆大歡喜。供給。共產主義好!
文革時如日中天,稍揮揮手就能讓“革命群眾”衝鋒的太祖為什麽沒把工資製給廢了?有的時候有具體困難,比如有些東西個頭太大,數量太少,不夠一人發一個:
取自1967年秋,上海的“工人造反報”。
不能一人一個或是一人數個時,如何才能“革命化”的分,就有貓膩了。
“樣板戲”票,“發揚相互謙讓風格”,“讓列寧同誌先走”,誰愛看誰看,好說,^_^。
“批判電影”的票?革命中的新革命問題,不好辦。
到日後工廠裏開始分些難得的“房子”時,摸彩?門都沒有!真刀真槍的玩了命了。
這些煩心的瑣事,讓偉大的太祖著急,於是號召革命群眾“要鬥私、批修”。
“鬥私”開始之前,太祖其實該進行一番“可行性”論證。不用東拉西扯,照一照鏡子就能得答案:
如此辛苦的一個位子,太祖當仁不讓,腦袋都豎不直了還不讓給其他革命同誌們。連最親愛的江青女士都舍不得給,一定要在位子上坐到死,害得日後江女士成了快速“反革命”。那個位子真的該“供給”出來。您己所不欲,非要別人“鬥私批修”?“鬥私”是反自然,反人性,反曆史,反現實,反地心引力的笑話。最直觀的,是反照鏡子。
供給製,還是免了吧。
太祖的事兒,已經太“祖”了。說眼前的。資本主義的東西,還是得按前人積累的資本主義辦法來。什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你騙我我騙你轉著圈的騙,何苦來?
咱黨在咱國早就不是啥“道德標準”了,啥時候能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把飄在雲端的高椅子上下來,有個最低標的“民主監督”,一切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