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這篇與文革和“小報”都有關係,算“文革小報”尋根的穿越篇吧,^_^。
回國一遊,自然會看報,先上一篇“小報”登的廣告:
廣告登在2015年3月13日的“中老年時報”上。
廣告中幾個要點:
黃金可以保值,用太祖包裝的黃金可以“保值”保值。
太祖“保值”的黃金,有太祖“光輝形象”在,不便“買”與“賣”,但是可以花錢“領取”(繼承了文革的“傳統”)。
“領取”太祖“保值”黃金的“領取者”,當然會對太祖有感情,但感情不夠深的可以用一折的價錢加深感情(中美間打折有差別,咱國的“一折”是美國的“九折”,就是用原價的10%“領取”)。
如此大的折扣,屬賠本“發放”,是一種變相“福利”,所以“愛太祖”一族優先。優先中幾項有“準剛性”框框,比如“老紅軍”,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國企員工”,冒名頂替還是要稍費些力氣;“60歲以上老人”,有身份證為準。但也有彈性的,“愛國愛黨讀者”,這個隻要不在酒席桌上被錄像,冒名頂替不費力氣(被王督察岐山請去喝茶的都曾冒名頂替過)。
金條這個東西嗎,有個不成文的常識,就是裏外同質的黃金鑄品。重量雖無嚴格限製,一般是整數,5克算說的過去。咱國金價現時在每克250元左右,這一套60克重如是純金,光金價就在1萬5千元左右。
一折“領取”才收1680元,這“福利”是不是太大了?本老漢看了廣告後稍調查了一下(在咱國穀歌不能用,用“百度”搜的),說此“金條”不是純金而是鍍金的,每套鍍金也有8克多的黃金在上麵(金條也有韭菜盒子式的?)。嗯,其它在外,2000元的黃金成本1680元“發放”?
絕對的福利!
所以才有“每天發放100套”,“前50名”每人可“領取”兩套的限製。不然“全國限量發放3000套”還不一天就被搶“領”一空?
再多“百度”幾頁,發現這“限量”的3000套從2014年春天就開始“發放”,多地區“發放”(杭州、天津、青島、濟南、重慶……),而且開始時不是“限量”3000套是2014套。那多地方一天100套,這一年時間得“發放”出去多少套啊?一年了還沒“發”完?
說到這兒,您應該明白這1680元“發放”的該是太祖,與黃金沒啥關係。老漢再擴展了一點兒搜索,發現除了太祖“金條”之外還有“40枚”太祖“紀念金幣”、太祖“金龍玉璽”、太祖“福壽金鑽表”,全部都是“一折發放”,*_*。難怪老畢酒後一唱能攪出如此多的“感情”來,光一折收集“太祖財寶”的愛好者他就得罪的沒邊兒了。
回到那個“金條”,花了1680元“領取”回家的當然可以對產品進行鑒定。於是“不含金”的太祖形象讓一些收藏者很不爽,開始各處理論。網上也見討論,為何多找老年人下手? 其中一位打醬油的發言說“商家考慮的是:被洗腦的紅衛兵,是容易被再次洗腦的。”
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_2_5409273_1_0.htm
唉,年輕時,青春送給太祖隨便用了;退休了,還得給販賣太祖牟利的“自願”進貢。
要罵老畢就罵吧,誰讓他讓你們做他的觀眾呢?
某黨也是這麽要求其黨員的,好一點的時候,黨組織就是那個真神,而毛時代,老毛則成了那個真神。
中國社會轉型的下一個挑戰,是個人與個人如何自發的形成有效、互信、互利的組織,而不是外加、強迫性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