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文革時,從1966年秋天始,全國各地一下湧出許多“革命群眾”辦的報紙,後來統稱“文革小報”。乍一聽,該是好事,出版自由畢竟在咱那個憲法裏寫著,文革湧出眾多報紙,也算促進憲法執行。行憲, 豈不快哉?!
沒那麽簡單。雖湧出許多報紙,沒有一張敢說一句反對文革的話或是建議太祖爺去五七幹校磨練筋骨意誌啥的。出版“自由”是太祖管著的“中央文革小組”定義的“自由”,後來說停就都給停了,連不停的“自由”都沒有,前後延續了大約兩年。這是最早的“小報”之一:
(才發現,九一三,這個創刊五周年時,林大帥摔下來了,嗬嗬,純屬巧合。林大帥“紅”的時間比“小報”還是長不少。)
這些報紙, 拜太祖、頌文革、折理橫、色彩強,並暗攜那多的拐彎幽默成分,是文革“文化”的“土豪”型化石。老漢最近讀了一些,從中發現許多老漢之所以成為老漢的“原來如此”。這裏做個係列,將小報給大家抄錄、翻譯、侃開去。這是第一篇:加法還是乘法?
下麵的小報是“教育革命”,應該是教育部“造反派”辦的。這是報頭:
在那天的報紙上,有這麽一篇:
老漢記性不好,文革時的課本有記憶,不確定。見了這個,記憶清晰回來,這就是當年的那個課本呀(老漢就是67年底68年初北京小學複課後的“超齡”一年級學生)。雖說是“征求意見稿”,後來的“發行稿”變化小小地。這是前六課的課文:
老漢後來有個毛病,去菜市場買菜,經常把長茄子與黃瓜買混了。雖說形狀相近,二者味道、質地、顏色其實毫無共同之處。可是,這兩家夥在菜市場裏價錢極接近,都是x塊錢一斤。幾次下來,既然長茄子是x塊錢一斤,黃瓜也是x塊錢一斤,長茄子就是黃瓜深植老漢腦中,以至家有特色菜譜,燒黃瓜與涼拌生茄子。
長茄子與黃瓜都能混的蠢事,很讓老漢沒麵子。不過一直不知這問題出在哪裏。重溫此課本恍若大悟。文革時學校是沒教邏輯,像:
A=C; B=C。 那麽就有:A=B。
可是簡單的邏輯潛意識孩子們還會“實踐出真知”。既然咱黨、咱國、咱太祖思想、咱文革、咱太祖路線、咱總路線、咱大躍進和咱人們公社都是“萬歲”,咱黨就是咱國就是太祖路線就是文革。“邏輯思維”的習慣性延伸,結果就是燒黃瓜與涼拌生茄子。老漢這文革傳人貨真價實,不是吹的。
燒黃瓜就罷了,不耽誤大事。課文裏還有更不靠譜的。課文一至六,用的最多的字是“萬”,共14次。除了萬歲,太祖爺以及“總路線”與眾不同,都“萬萬歲”一次。“萬萬”是一萬加一萬還是一萬乘一萬?這差別大了,涉及太祖有活兩萬歲還是活一億歲的潛力。因為太祖萬萬歲是小學一年級的第一課,當時無論加法還是乘法都還沒教呢。可是,一加一這種基本運算,一般孩子會懂,就是有了一個茄子又有了一個茄子。乘法就天方夜譚了,四年級的事兒。所以那個“萬萬歲”在本老漢的同學同伴們學習並高呼時,應該是潛意識的兩萬歲,不是一億歲。不知這對太祖後來的實際高壽隻有82歲有無影響。
萬萬歲的困惑,不單是太祖的壽命的問題,更長線的是建立了老漢們數學與語文不協調的基礎。語文革命往前衝數學拖後腿,一種結構性不協調,有革命理想沒革命手段。跟女士們的櫥窗購物似的,越欲望越失望,失望了還欲望,造成後來許多東西不協調。害的鄧大人文革後不得不設法協調、讓“兩手都硬”,又發財又不缺德。再後來江大人用“戴表”協調,又繼續擔當“沒錢先鋒隊”又不影響發財。直到現在習大人還得繼續協調,為把“權力關籠子裏”得先把從“主席”到“小組長”的責任都負起來。
文革的影響,想逃是逃不掉的。待老漢給您慢慢尋根。
再付幾段課文:
除了王八萬壽,人,幾人能過百,可當人坐上那個龍椅,沒幾個不利令智昏的,要是我,有人天天在我眼前喊萬歲,也敢信自己會逆生長。
很好,開眼界了,以前沒見過這麽多,如今還有幸見證荒誕,真要說聲謝。
暖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