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2024 (45)
2025 (4)
什麽是美麗島?就是同胞住的那嘎達地方。
具體說到台灣的“美麗島事件”,是說圍繞1979年12月10發生在高雄市的一次遊行事件的故事。為什麽說這個故事是“美麗島”?因為遊行是由一個叫做“美麗島”的雜誌組織的。 都清楚了? 下麵講故事。
台灣的所有民主活動,都是圍繞著“地方自治”選舉發展的,這在前麵第九篇和介紹民進黨大佬幾篇裏都提到過。到了1977年的選舉,“黨外”選出些氣勢來了,20個縣市拿下來5個,尤其是桃園的許信良壓倒多數選上桃園縣長,在黨國鐵打的地盤上攻下一城,那震撼不小於在黑人弟兄們主導的NBA 中冒出個華裔的“林來瘋”。黨外於是信心爆滿,朝著1978年底的“中央民代”增額補選渴望。
有個NBA 的例子就好理解了,一個林來瘋紅過紐約,紅在休斯敦,下麵要是有二三十個華裔小子都奔紐約或是休斯敦想找個NBA的組織後衛打打,前景肯定不妙。1978年同胞那兒的黨外運動也如此,原本就才起步的黨外,在和黨國過招之前不能先內鬥把自己毀了,於是“組織”就是自然而然的問題。美麗島事件,說到底就是個黨外走向組織的故事。
組織有啥大不了了?貓膩都在這兒呢。像眼下咱那兒,憲法明定你可以有組織(結社自由),但是你不能有組織,(不信問劉曉波去)。1978年的台灣,還在“戒嚴”狀態之下,戒嚴法明定公民不可有政治組織。所以黨外的組織隻能玩擦邊球。前麵才說了,同胞民主的發展都靠選舉,“組織”的起始名義就是“黨外人士助選團”,發起人是大佬黃信介,操盤手是政治猛獸施明德,助黨外人士在1978年底勝選。助選團提出了12條共同政見。見下:
這12條挺逗。有行憲結束戒嚴,軍隊國家化,司法獨立,言論出版自由等基本的自由民主訴求;也有“廢除保護資本家的假保護企業政策”,“實施全民醫療及失業保險”,“製定勞動基準法,厲行勞工法,承認勞工對資方的集體談判權”等左派要求。從政黨DNA 分析,除了不提暴力革命之外,民進黨的建黨理念與上世紀二十年代咱黨很攀親。應該屬於左派社會主義政黨。前麵第15篇“台獨”中說了,“黨外”到民進黨的“台獨”訴求正好與太祖的“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對上號。 但是“台獨”當時是直接進監獄的簽證,所以在12條裏不見蹤影,而是黨外多數人的潛在主張。
如何打這個“組織”的擦邊球?因為沒有政黨,“黨外”一幫人從法律上說互不搭嘎,甲在台北選、乙在台南選相互沒有支援的“道理”。沒有政黨不能成立助選團,而想成立政黨又非法,能走的路黨國都給堵上了。但是…..
界內與界外之間總有個“邊”。台灣當時的“全國民意代表”選舉,除了各個地方的代表與候選人之外,還有“工農兵”代表。一個工人候選人可以代表整個台灣的工人弟兄。參選工人代表的楊青矗先生,正好是黨外大將。據法律,楊可以去台灣任何地方舉辦選舉活動。於是那個“黨外人士助選團”在法律操作上就拽了個楊青矗助選團的名號,到各地辦競選活動。相當了得,許多助選演講的場子能搞到萬人以上,用當事人楊青矗先生的話說“助選團所到之處,有如秋風掃落葉,看得國民黨都腳底發冷”。
組織,實際上已經有了。
然後就有了上一篇說的台美斷交,小蔣大人停辦選舉。選舉都沒了,“助選團”也就不需要了。才有的組織眼看就要蒸發。
各位黨外大俠那火大了。黨國一直說沒事的老大哥出事兒了;眼看能大有斬獲的選舉停了;最重要的是沒有組織的組織有作鳥獸散的危險。壓力鍋已經蓋上了閥子,如果加點兒熱,就要噴氣兒了。黨國就有這本事,哪兒不該加熱就往哪兒加。
黨外是個鬆散的結構,除了前麵介紹過的大佬之外,還有好些“山頭”。其中一個大佬是高雄縣的原縣長餘登發。火大之下,黨外請餘出來罩一罩。就在說好了黨外在1979年2月1日去高雄餘家聚會造勢的當口,黨國緊張的一抽筋,胡亂找個借口在1979年1月21日淩晨把74歲的餘老爺子和他兒子給抓將了起來。這熱加的。
1月22日,黨外眾大俠齊聚高雄縣橋頭鎮的餘家,要把火發出來,聲援餘老人家。要幹啥?上街遊行示威。
上街遊行,風險很大。戒嚴法規定,不登記獲準的集會遊行一律禁止。在此之前,戒嚴法下沒有一次有計劃的上街示威遊行。因為非法,遊行會遇到啥命運都不清楚,後來參與的回憶說那次是“提著腦袋走的”,走上街有用身體浪費黨國子彈的可能。而且參與的一共沒多少人,雖然黨外有頭有臉的基本到齊,一共就27大位。(同胞們太實誠,全不得咱黨“打土豪、分田地”動員群眾的要素,如此大的風險,一次性把黨外“中央政治局”全數放到第一線去衝鋒。 )
這是出發前在餘家車庫裏列隊,黨外“中央政治局”全體。
黨外的人為啥勇敢?被逼的。按黨國的一貫模式,抓了一個餘登發不會算完,不出來爭一爭,在家等著可能會一個個都被抓。違法遊行有破釜沉舟的意味。隊伍走出去,確遇到警察列隊攔截。老牌“政治犯”施明德往前一衝,對警察說“開槍!警察開槍,我們不會躲避。”結果警察被衝開了。戒嚴法下同胞的第一次遊行示威就這樣走入曆史。
這是遊行間的紀錄。右邊的女士是陳菊,左麵的是陳婉真。 後麵能看清的是張俊宏與黃順興。再往後好像是施明德與許信良。這張與另幾張類似的照片,後來成為同胞那兒走向民主的招牌形象。
不但沒用身體費子彈,水槍、催淚彈、警棍都沒見麵。這個得給小蔣大人記一筆。如果當時用機槍把黨外政治局都給嘟嘟了,此時大家就不會有個走向民主的經驗能借鑒了。
組織就是力量。橋頭之後黨外向“美麗島”進發。
下篇介紹:美麗島----入戲
再謝大妹子捧場。是,台灣當時雖有“美麗島”等雜質,但是傳播的輻射力沒法與現在的互聯網比。咱那兒對話語權禁錮的突破,應該是潑出去的水了。新年好。
水寧新年好。是,台灣的民主是同胞自己掙出來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這個中國文化我認。暖和著。
咱那兒出這個皇權的怪圈,希望就在互聯網上。一人一個博,也滿厲害的。新年好。
“提著腦袋走”那一段真的很勇敢。不管目的是什麽,都欽佩那種勇氣。
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暴民就能攻進政府機關。
有了機槍坦克,總有專政者想對同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