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72)
2013 (74)
2014 (70)
2015 (55)
2016 (64)
2018 (67)
2019 (63)
馬關條約後日本占台,經過了多年的武裝抗日,同胞們的熱血應該仍在,但是熱血的效果基本上變成用腦袋去浪費日本警察的子彈了。回歸大清臣民無望之際,如何提升自信心?換句話說,就是活個啥勁頭?同胞們當時有些煩。記得太祖爺要改造知識分子嗎?(無知識的不用改造,開墾就靈。) 同胞們當時也在被日本占領者改造,而且被挺強勢的改造,被要求不當“清國奴”。
拋開粽子,年糕,十二生肖等一係列“濃於水”的熱鬧,同胞們被稱“清國奴”不冤枉。被人賣了還幫忙數錢該是“奴”的明顯標誌。問題是日本人“改造”同胞的熱情不在去“奴”上,而是在修“奴”上。後來同胞們反思曆史,對日占早期的一位“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有褒議,因為該人確是很“民生”過,台灣社會走入工業化的基礎有不少是在他的“督導”下成型,包括上下水道,鐵路公路與疾病預防等,把台灣從大清的硬件水準帶到了日本的硬件水準。但是,就是該人,針對台灣社會與日本社會差別,提出“生物學原理說”。原理是啥“比目魚的眼睛不能變成鯛魚的眼睛”,一種是兩眼長同側的,一種是兩眼長異側的。這個,是赤裸裸的種族主義理論,太TND直白了。啥意思呢?連眼睛都長錯地方了,再如何把同胞們的“奴”去掉,你也達不到日本人的水平。改造的奧妙就在這兒,接著奴,不過有效率的給我奴。
日式的硬件之下,同胞們的待遇卑微。啥待遇?政治上,有個“六三法”。說的是啥事兒?台灣的法律法規由日派“台灣總督”說了算。換句話說就是同胞們沒有選舉權與立法權,俗點說就是被新來的皇帝繼續專製獨裁。言論上,有“台灣新聞紙令”。說啥事兒?限製出版許可證,控製發行規模,檢查文字。違者刪文,沒收刊物直至取消你丫執照(熟悉吧?)。俗點說就是控製不了你的大腦,起碼控製你大腦能接受的信號。社會控製上,有一大摞。“匪徒刑罰令”用來“打黑”殺人,抗日屬於可殺的“叛國罪”(有文章說日總督府用此法在占台早期的5年中就殺了三萬多同胞,當時總人口不滿三百萬。);“罰金及笞刑處分例”,就是類似水滸裏賊配軍們進監獄要享用的殺威棍,即羞辱又威懾;“台灣浮浪者取締規則”,用來勞動教養的,標準稀鬆,看不順眼的都弄走。後來咱連聽帶哼的那個“綠島小夜曲”的綠島,就是日本人用來勞動教養看不順眼的同胞的場所。曆史上獨裁專政的哥幾個,都是一種套路,西方南方北方的不敢說,東方的,就是秦始皇那點老玩藝兒。當年太祖爺的治下,郭沫若曾批過秦老大,郭徹底奴才前整個一呆子。
回到開頭的如何提高自信心?活個啥勁頭?待遇卑微,按理說同胞們也沒啥脾氣。原來的“清國奴”不也是奴嗎,接著奴有啥了不起的?文明的進步,有時候也憑機會(機會主義不全是壞事,汙名化是被太祖爺給鬥爭的,比方像“林來瘋”就是靠機會主義促成)。日本人在鼓勵同胞們走出“清國奴”時,也號召要做天皇的好臣民。通過交往,尤其是通過同胞中在日本留學生的海鷗,知道日本公民有選舉權,立法權,出版權,結社權等好多在台灣做日本臣民所沒有的權利。於是,一個名正言順的爭民主的機會來了。就是台灣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有名的“台灣新文化運動”。
說是文化運動,實際上是同胞們在全麵的爭“高興”權。不是讓我當臣民嗎?權力拿來!高興,不是日本人拿點兒硬件“民生”就說了算的。前麵所說的日本在台灣的惡法,都是文化運動的衝擊對象。政治上有爭取立法權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爭言論自由誕生了本土知識分子的報紙“台灣民報”,並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後來還玩出來個政治組織,成立了“台灣民眾黨”。同胞們運動的態度就是“老子是不做‘清國奴’了,也不做你日本奴,我要做個平等的人”。
說到“新文化運動”,就要提一位頗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蔣渭水蔣大俠。前麵提到同胞們爭權利的覺醒受惠於台灣在日本的海鷗留學生,但不是每位運動員都是留學生。蔣大俠是絕對的本土,生為大清人,五歲趕上“馬關”被日本臣民了。在台灣受的日式教育,醫學專科畢業後成為開業醫生。同胞們的“新文化運動”,都有他的份兒,不是主謀就是主要協謀。結果成為日本人眼中釘,前後十幾次被抓,兩次判刑坐牢(都不長,各四個月,比咱們的頭一位本土諾貝爾獎獲主差遠了)。去坐監獄有民眾送行,放鞭炮給他 壯聲勢,出監被英雄般的歡迎。最終蔣很不幸的在41歲時死於傷寒病,死後有同胞5千多人冒大雨給他發喪。蔣死後他的同誌們將他的文章整理成“蔣渭水全集”,出版前被台日當局查封燒毀,於是社會上盛傳“死渭水嚇破活總督”的笑話。
除了如上的曆史事件之外,蔣大俠還有許多在坊間流通的傳奇的故事。比如似有人證的蔣派人回大陸刺殺稱帝的袁世凱的故事。說得有鼻子有眼,要把傷寒菌投到北京的自來水廠,讓總喝水廠水的袁大人染病而死。還有疑似的蔣親自參與的遙殺日本皇族行動,也是將傷寒菌注入上供日本皇族的台產水果中。由於兩件事兒都沒結果,也就沒有警方的調查檔案,沒有冒煙的槍。靠類似007電影類的故事,真假就全憑大家的愛好了。蔣大俠的真正曆史遺產,自然不是這些疑似的“革命”舉動,而是他一次次帶領同胞們爭民主,爭權利,爭高興的“文化運動”。從理念、水準到經營方式,蔣同胞對時下“中華民國”民主成果的貢獻,應不在民國的孫國父之下。
向往同胞們的民主成果,來龍去脈要搞清楚。 1987年的蔣經國是果,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蔣渭水蔣大俠代表的殖民地爭權運動才是首因。
(下篇預報:一假一夾,同胞們最早的兩次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