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周末,我打開存放精致服裝的衣櫃,取出那條被冷落多年的旗袍,穿上。
我是喜歡穿旗袍的。
在國內,雖說是旗袍的故鄉,但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把傳統丟得很遠,旗袍似乎早已作古,或是媽媽照片裏的過去。反而來到國外,每到重大場合和華人節日,作為華人的我們,最得體的服裝,似乎就是旗袍。單位要慶祝華人節日時,大家卻總是問我(而非其他中國人):你會穿旗袍嗎?似乎我身上的傳統味最濃。
從來我是中等身材的代表。
讀高中時,學校要做校服,找了三類學生量身材,我便是中等的那個。那時候,我紮著馬尾,不施粉黛,鏡子都很少照,更不會孤芳自賞,所以麵對這份打擾學習的美差很是抗拒。當老師時,我們新上任的女校長別出心裁,居然建議老師們穿校服上班。校服是免費的,雖然不怎麽好看,但大家也欣然接受。所以,學校裏有好一陣子是忙於量體裁衣的。而量體的代表人物中,就有我。那一次我的心裏才有些甜滋滋的,感覺自己的身材比較標準,量了我,尺寸放放、縮縮,大家基本都能合身。最近,單位要開運動會,要求員工穿統一的免費T恤,負責人一見我就拉著我試穿中號T恤,我答應著,沒有其他感覺。
2003年,為了應急一項活動,我在中國城買下了第一條昂貴的旗袍。粉紅淡灰相間的碎細花,左右高開叉,立領斜襟,蝴蝶紐,無袖,黑色滾邊,長及腳踝。為了配套,我還買了中國風的真絲粉色手提包和看似絨布的粉色雞皮鞋。
穿旗袍,最大的要求就是直腰收腹脖子直,最好還要不吃不喝。隻有這樣才能穿出效果,當然也穿得辛苦。
那天,穿著旗袍顯得頎長娉婷的我一出現在會場,大家都送來驚喜和讚美,這其實是我第一次著旗袍上班。走出家門前,我掙紮了很久。我知道那一定是引人注目的一款,與我的個性不符。但是,為了尊重這一活動,也為了滿足我心底對旗袍的暗戀,我豁出去了。果然。
活動進行中,當我想試圖搬動椅子時,一位男同事馬上衝過來阻止,很紳士地說:“別動別動,讓我來幫你。”似乎,那天的我,是畫,是不能動的畫板。
確實,穿著旗袍,兩臂用力是艱難的。弄不好旗袍的背後會崩裂?我那旗袍,實在緊身。穿著它,我一整天端著,在讚美中忍受饑餓和僵硬。事後,我還專門開車去海邊,讓家人為我拍了一張“香車美女”照。那一年我父母都在我身邊,幸福滿溢。以後,我略略發胖了,便時常拿出這張照片來欣賞,甚至有一陣把她作為電腦背景,聊以自慰。
我知道自己合適穿旗袍類的衣服是在小學的時候。鄰居小燕子的媽媽和我的媽媽是很要好的姐妹淘,常常切磋裁剪技術。不知何故,有一次,小燕子的媽媽為我做了件顏色很老氣的連衣裙,記得是灰色和白色的小格子,由於做得太合身,我穿在身上,像極了旗袍。衣服穿出去,大家都連連誇好看,並得出兩個結論:一小姑娘穿老氣的顏色其實是會好看的;二這個小丫頭白白淨淨的很有穿旗袍的氣質。這是全民穿灰的文革時期,年少的我把灰暗穿出來旗袍味,夠大膽。
自從穿過第一條旗袍後,我的著衣風格就似乎被定格了。我無論穿多麽貴的時裝,大家都說無法和旗袍媲美。而且每當需要穿旗袍的日子,似乎這個責任和義務就必定落在我的身上。所以,每次回國,我都會去旗袍專賣店買幾條旗袍,我的旗袍也因此越來越多。我從不重複穿亮相過的旗袍;我所需要的旗袍尺寸也在不斷變大。但我不舍得丟棄任何一條旗袍。它們似乎是我身材漸變的見證。漸漸地,我的旗袍越來越寬鬆,它於我隻是盤起長發的一種結合,沒有什麽優美可言。發胖,實在是擋不住的“惡勢力”。
然而,最近一個月,我驟然變瘦,每一天踏上磅秤,體重都在下降。於是,我停止了遊泳,努力大吃晚餐。但第二天早上起來一量,體重還是不斷下降。我知道這不是什麽好現象。媽媽在電話裏知道後也焦急萬分,催促我去看醫生。我忽然發現,我曾經討厭的發胖,如今可真經不起減呀。
醫生告誡我,若體重在一個月內驟降4公斤,就必須徹查了。這個周末,我發現,我的體重升了0.2公斤。所以我心情大好,順利地穿上了我久違了的最喜歡的2003年旗袍。
我站在落地鏡前照了半天,感歎:若能健康地保持這樣,多好。162米的身高55公斤的體重,這是我常年追求的身材。更重要的是,腹部和腰部沒有一點贅肉。
“媽媽,我穿得下2003年的旗袍了。”我在電話裏無意地對媽媽說。
“啊,已經這麽瘦了。我馬上買機票過去。”媽媽的反應嚇壞了我,媽媽知道那條旗袍我早就穿不上了,包括之後的第五條第六條。
“別別別。我今天體重有回彈了。再看看吧。”
“那好。你一定要多留心。”母親終於安靜了下來。
“媽媽,放心,我會好好的。”
掛了電話,我換下旗袍,撫摸著它的絲滑柔軟,感動著媽媽的牽腸掛肚。年邁的媽媽一生都在忙著照顧別人,就像倪萍活到99歲的姥姥。但願我的媽媽也能如此長壽,那麽,我就可以繼續撒嬌繼續受寵繼續戰勝所有的生活難題。媽媽是我最強大的後盾,我閱讀再多閱曆再廣,也達不到媽媽的豐富。為了媽媽晚年的幸福,我一定要健康安全幸福。為了媽媽,能否穿上旗袍不重要,停止消瘦才是最重要。
想著想著,就熱淚盈眶了。
在一些正式場合我也常常穿旗袍,165cm,60kg.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