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裏,我的一張帖飛的海報被他撿了起來。他催著我去教室裏避寒,哈一哈凍得通紅的手,自己卻耐心地反反複複重新粘貼。由此,我們走近了。
這是誰都沒有想過未來的交往,是沒有任何世俗雜念的純純的相愛,是他的也是我的初戀。我19歲,他21歲。
戀愛,是什麽?不就是一起吃奶昔,一起看電影,一起複習功課,一起放學回家,一起跳舞,一起唱歌。還有任由女生任性。
最記得的是我們一起旅遊。
大學生的旅遊,是節儉的,也是快樂的。我們買的是三等艙的船票,住的是十幾人一間的通鋪旅館。記得,早上起來時,他已站在供水站,等著去刷牙洗臉。一路上,我們帶足了幹糧。
我們的旅遊點是一個海島,台風不時刮起,也吹動著我們美麗的憧憬。
在白白的沙灘上,我們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腳印,更留下了一串又一串笑聲。船上同行的是一支教師旅行團,看著活潑又無憂的我倆,教師們不時地以感歎的口吻對我們說:“真配啊。”似乎我們的年輕快樂,也勾起了他們美好的回憶。
那時候,我不知道從哪裏讀到,男女身高的最佳搭配是相差16cm,而他正好比我高16cm,難怪大家都覺得我們很配。
在山上的寺廟,我們算了命,但卻沒有記得算命的結果,記得的隻是我不肯合影留念的堅持----爸爸媽媽也是到結婚才拍合照的呀,怎麽可以婚前隨隨便便和一個男孩子合影呢?所以,這段初戀,我們沒有合影。但在學校活動中,我們有一張與很多同學在一起的大合影,照片上的我,有些嬰兒肥,梳著小鹿純子的發型,細白嫩肉的模樣,就像含苞的花兒。我把這張照片夾在了1986年出版《現代漢語詞典》中,當書簽。出國時,我把這部詞典帶上了。這也是我至今都認為最權威的的一版《現代漢語詞典》。
分手,是緣於激烈的爭吵,而爭吵則緣於彼此不想讓的固執。每一次我失聯(那時候沒有電話),他就一定要我解釋去向;每一次我駐足和同學聊天,他就一定要我匯報談話內容。連我同寢室的女生都會遭到他的訓斥,因為她們陪我出校門導致他找不到我了。任性的我,除了接受嗬護,怎麽可能接受質疑和要求,當然,斷然拒絕了他所有的要求,也沒有給他任何解釋和安慰。
“同學們都說你會不要我的。”“怎麽有這麽多人都認識你呀?”我是校學生會幹部。他活在無盡的擔憂中。
當愛,變成糾纏,變成渴望擺脫時,那份愛已經不存在了。於是,寒假裏,我不告而別地去了青島親戚的家,過春節。但,當兩個星期後我坐的輪船停靠到我居住的城市碼頭時,寒風凜冽的碼頭上竟然站立著他高高瘦瘦的痛苦的身影。
“你媽媽說你去青島了,我便每天在這裏等你。”他的言語一點都沒有打動我。我揮不去的是他可怕的嫉妒的樣子。
“我們分手吧。”我平靜而又堅決地說。
最終,在離校園不遠的一條林蔭小道上,他答應了分手。
“那麽,請你把這個收下。這是我今年所得的壓歲錢全部。”我數了數,大概四十元。
“我不要。”我拒絕著,眼淚卻不知覺地滾下來,其實隻要在一起,他是完全沒有自己地哄著我寵著我順著我的。
“那麽,我們還是不要分手吧。”他以為我回心轉意了。
“不!好,我收下。”我擦去了眼淚。
我收下了他的壓歲錢,買了一件紅風衣,紀念,沒有穿過。
分手的當晚,我們手拉手哼唱著劉文正的“惜別”,在那條林蔭小道上徘徊又徘徊:沒有爭吵的相處,多麽美好。但美好是暫時的,我的內心充滿淒楚。直到宿舍要關門了我們才依依地走向學校,走到校門口附近,分開。
出國經年,突然有一天在電影院的黑暗裏聽到了深情的《惜別》,眼淚唰地流下,沒有來由。
如果那不是初戀-----一場不懂得愛情的初戀,今天的我會在哪裏?會過著怎樣的生活?會來到這幾乎舉目無親的國度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L7YdHH2eC0(《惜別》)
惜別歌詞
作詞:林煌坤
作曲:鄭貴昶
為何不回頭再望一眼
為何不輕輕揮你的手
你就這樣離我而遠去
留下一份淡淡的離愁
為何不回頭再看看我
我想再緊緊握你的手
向你訴說你可不要走
但願你能那樣愛我
問你到底這是誰的錯
相愛何必又要分手
無奈何輕輕一聲
但願你可不要忘了我
但曉青說的非常對,戀愛是美好的,但僅止於戀愛而已,一旦嫁了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我算比較幸運吧,有過兩次被這樣追的經曆,到第三次被追,覺得24歲年齡大了,而且對方還是個不把嫉妒表現的那麽過激的人,所以嫁了。哈,結果故事就演變成了“從奴隸到將軍”。直到將軍都當得不過癮,想再進一步嚐試當一把奴隸主的時候。。。。。。
所謂同床異夢,大概就是指一個做著美夢,而另一個做著惡夢。結果夢醒時分,一個結束了場惡夢,而另一個也不得不從美夢中醒來。嗬嗬。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戀愛、婚姻、獨身、單親等等,無不有其甘苦滋味,隻要懂得欣賞,其實都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