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一如所料,二十國集團( G20)在法國康城的高峰會並沒有就解決歐元區債務問題達成協議,而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國代表團亦沒有對援助歐盟空前的財政危機作任何承諾。大陸的主流媒體異口同聲地說,購買歐元國債的風險比美債還要高,而且作為已發展地區的歐洲沒有理由要求 GDP人均水準隻有四千多美元的中國去拯救。
但從國際戰略與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北京十分希望推進與歐洲的關係,進而減少避免美、歐在人民幣滙率與其他問題聯手對付中國的可能性;所以胡溫領導層確有充份誘因充當包括希臘、意大利、與葡萄牙等「歐豬」諸國的白武士!中國的財金與外界官員已開出援歐的一係列苛刻條件,問題是歐盟願不願意接受而已!這些條件包括:立即承認中國「全麵市場經濟」地位;為中國救援資金提供信用擔保與貶值補償;立即解除歐盟對華武器禁運;撤銷對中國的貿易限製和反傾銷訴訟;撤銷對中國收購歐洲企業與戰略資源的限製;立即停止幹涉中國內政,不要支援藏獨與疆獨分子;不插手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等等。
其實歐盟亦願意作出一定的讓步。大部份歐洲國家近年已絕少對包括人權等中國內政「說三道四」;在北京的龐大壓力下,歐洲各國的高官亦盡量避免接見達賴喇嘛等北京所謂「麻煩製造者」。但歐盟成員在可見的將來很難滿足北京的多項要求。首先,歐盟不可能同意降低自己的國際競爭力。雖然有些歐洲國家傾向給足麵子給中國這財大氣粗的準超級大國,承認它的「全麵市場地位」,但這將令歐盟更難阻止眾多中國企業在歐洲割價傾銷的行為。相對美國而言,歐盟對中國主權基金或國有企業在歐洲進行收購活動的限製較寬鬆,但德、法或意大利都不願意自己的高科技公司落入中國手裏。
歐洲自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便與美國一道停止對華銷售武器與國防科技,取消此禁令需要歐盟二十七個成員的集體同意。最新的消息是,與美國關係密切的英國、波蘭等國家主張維持現狀,而日本、印度等有影響力國家亦在遊說歐盟不要賣武器給實力已快超俄趕美的解放軍。
當然,歐盟最主要的考量是北京究竟會購買多少歐債。中國官員曾暗示北京的「消費上限」隻不過是一千億美元,而且胡溫領導層傾向注資進國際貨幣基金( IMF)的援歐資金,而非歐洲金融穩定基金( EFSF),凡此種種,都令歐洲大國如德、法等覺得北京姿態多於實際。從較長遠的角度看,歐洲的金融危機惡化的機率很大,北京這次不出手不等於下一次不會。畢竟歐盟是中國最大的交易夥伴,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扮演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對提升北京的國際影響力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