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929年股市大崩盤

(2011-08-08 09:35:19) 下一個

內容摘自網絡

1929年10月29日,這個被隨後的曆史所銘記的“黑色星期二”,開啟了美國乃至世界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機。從那天開始,美國股市在曆經了10年的大牛市後,幾天內從頂巔跌入深淵。股指從363最高點跌至1932年7月的40.56點,最大跌幅超過90%。此後,美國和全球也隨後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進入2008年以來,曆史似乎讓世人驚栗地看到了這一幕重演。今年5月由美國住房信貸市場引發的次貸危機,迅速地向金融市場推進,而以9月15日華爾街5大投行之一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為重要標誌,一場被稱為“金融海嘯”的危機就產生了,並逐步擴展到全球。

9月14日,格林斯潘說,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10月7日,日本首相麻生更是稱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可與1929年的金融危機相匹敵。全球媒體報道這次金融危機時,也紛紛將其與1929年美國股災和經濟“大蕭條”相比。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在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即將於15日在華盛頓召開的20國集團金融峰會,無疑再次被全球關注。為此,本報特刊出“前事不忘·前車之鑒”專欄,試圖對1929年大蕭條進行深入剖析,讓讀者更好地了解近80年前那場危機的成因、過程以及後果,希望能給全球範圍內的拯救危機行動有所啟示。

本報綜合報道 與這次次貸引發金融危機日益蔓延不同,1929年的金融危機首先通過股市大跌表現出來,隨後才延續到全球,變成為全球性經濟危機。

危機從紐約股市開始

1929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市場就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到這天結束時,已經有11個金融家自殺。

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文告說:“美國基本企業,即商品的生產與分配,是立足於健全和繁榮的基礎之上的”,胡佛力圖以此刺激新一輪投資。然而,過了一個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費了。

10月28日,史稱“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指數狂瀉38.33點,日跌幅達13%。這一天,已經沒有人再出麵救市。

10月29日,星期二,上午10時,紐約證券交易所剛一開市,猛烈的拋單就席卷而來,所有股票成了燙手山芋,隻要拋掉就好。道瓊斯指數一瀉千裏,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達22%。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以這個被稱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為發端,美國乃至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11月,股市跌勢不止,滑至198點,跌幅高達48%。翌年,股市憑借殘存的一絲牛氣,在1~3月大幅反彈,於4月重新登上297點。此後又急轉直下,從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連續出現6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至41點。在這場股災中,數以千計的人跳樓自殺。

遍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在股災3年多的日子裏麵,人們“聞股色變”,導致投資心態長期不能恢複。股市危機、銀行危機,以及隨後整個經濟體係的危機,是一個相互推動的惡性循環。

當時,由於美國在世界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其經濟危機最終引發了遍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5000萬人失業,無數人流離失所,上千億美元財富付諸東流,生產停滯,百業凋零。

1929年~1933年出現的大蕭條,其主要表現為:一是產量和物價大幅度下降。二是股市暴跌。3年間,股市暴跌85%,人們幾乎把大蕭條與股市崩潰當作一回事。三是奇高的失業率,大蕭條帶來大量失業。從1931年~1940年10年間,失業率平均為18.8%。

大蕭條是從實體經濟波及到虛擬經濟
衝擊

各國受影響程度不同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對農業和工業產品的極端依賴使其成為大蕭條期間受傷最嚴重的西方國家之一,像加拿大和德國一樣。出口需求與商品價格的大幅跳水使工資大幅下降,失業率在1932年間達到創曆史記錄的幾乎32%,民間騷亂幾乎成為家常便飯。1932年之後,羊毛和肉類價格的上漲促使澳大利亞逐漸擺脫大蕭條。

加拿大

加拿大1932年的工業產量跌至1929年的58%,是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跌幅。英國的工業產量跌至1929年的83%。加拿大的國民收入跌至1929年的55%,跌幅超過了美國之外的其他任何國家。

法國

大蕭條在1931年前後開始波及法國。法國相對較高的自給自足程度意味著,大蕭條造成的危害小於德國等國,不過,失業仍然導致大量騷亂事件以及社會主義政黨的崛起。

德國

德國的魏瑪共和國在大蕭條中遭遇重創,因為,美國幫助重建德國的貸款停止輸入,失業率飆升,尤其在大城市,政治製度陷入極端主義,1932年,德國停止戰爭賠款,當時,德國剛支付八分之一的賠款,西特拉的納粹黨在1933年1月上台。

日本

大蕭條並未強烈影響日本。日本經濟在1929~1931年間僅下降8%。到1933年,日本已經走出大蕭條。從1934年開始,日本軍方對政府的主導權開始增加,引入價格控製和分配製度,減少而非消除了通貨膨脹。

1929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是美國的大約六分之一。然而,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縮水三分之一,到1939年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近一半,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則幾乎與美國持平。

拉丁美洲

由於美國在拉丁美洲大量投資,拉丁美洲受到大蕭條的重創。智利、玻利維亞、秘魯尤其嚴重,該地區大蕭條的一個後果就是法西斯運動的興起。

前蘇聯

大蕭條對前蘇聯幾乎沒有什麽影響。對前蘇聯來說,大蕭條期間是其工業擴張的時期。前蘇聯免受大蕭條的影響似乎證明了其政治製度的合理性,並促使其鄰近地區的政治運動興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