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葉:關於悟空孫 “從“heart”和“mind”看中西文化之差”的商榷
(2011-05-27 20:11:29)
下一個
天方葉: 關於悟空孫 “從“heart”和“mind”看中西文化之差”的商榷
作者:天方葉
原文摘自2011-05-27文學城悟空孫文章。
原文“翻譯之難,我深有體會。有的時候“卡殼”,不僅僅是語言問題,更多的是文化差異。 比如,英語中“heart”和“mind”如何正確用漢語來表述就是一個問題。”
點評:同意.
原文“一般而言,“heart”和“mind”都可以譯成“心”——中國文化中二者是合而為一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它們卻有截然不同的內涵,語言上也是不能互換的。”
點評:大錯特錯。原作者把在不同“語境”下的中文“一詞多義”搞混了。舉例: 醫生說,他需要做心髒搭橋手術。這裏的心是指“BIO Heart”, 沒岐義,因為是要做手術。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在表達感情時,中英都用類似的寓義(metaphor),比如, 英語:Sweet Heart, 中文:心肝寶貝, 或港台翻成,甜心.
原文“就英語而言,“heart”與情感和道德有關,“mind”則主宰思維。 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She hugged the baby to her heart.He has his heart in his work.She has a heart of gold.……”
點評:又錯了,例句: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我翻成:我從心底裏感謝你.
你能說這的心是“主宰思維“嗎?
原文“以上這些句子都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雖然都是“心”,但是決不能用“mind”替代。”
點評:原地轉圈-自說自話,關鍵的東東丟了 – 在上例,“bottom of my heart”要你用中文翻,你不用“心“ 行嗎。你隻能說,這裏的心,不指“mind”。這位老弟犯了低級邏輯錯誤 – 偷換概念 –大前提混淆了。
原文
“He is absent minded.
Tell me your mind.A Beautiful MindThe public mind……
這些句子中“mind”的中文翻譯也都是“心”,但不具備感情色彩,隻和思維有關。電影A Beautiful Mind是讚揚Nash的思維和為科學做出的貢獻,並不是他的情感上的“心靈”,A Beautiful Heart 才是“美麗的心靈”,所以這個電影的中文翻譯並不準確。“
點評:欣賞這位老弟的勇氣,自愧不如。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我看來,毫無疑問,A Beautiful Mind 是指美麗的心靈,試問,不翻“美麗的心靈”,翻神馬?跑馬了吧?不多說了。
小結:
1.在特定場合, 英語“mind”和中文 “心靈” 都有感情的色彩。
2. 英語“BIO HEART” 和中文生物意義上的心髒(直譯),都可以用來比擬感情,如Sweet Heart, 中文:心肝寶貝, 或港台翻成,甜心。
3. 如果英語“mind”和中文 “心” 用來指思維,它們的用法沒大區別。
4. 總而言之,不論中英,一詞多義現象很普遍,同時它們又不是一一對應的。應根據上下文或語境確定含義。
5. 原文還很長,本人隻做技術上的點評,並認為餘下的與翻譯無關,故省略。
6. 本人政治上獨立並同情民主,既不是五毛,也不是美分。請不要在政治上拍磚。
=========================================================================
附悟空孫原文:
從“heart”和“mind”看中西文化之差 2011-05-27 17:39:33
翻譯之難,我深有體會。有的時候“卡殼”,不僅僅是語言問題,更多的是文化差異。 比如,英語中“heart”和“mind”如何正確用漢語來表述就是一個問題。一般而言,“heart”和“mind”都可以譯成“心”——中國文化中二者是合而為一的,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它們卻有截然不同的內涵,語言上也是不能互換的。就英語而言,“heart”與情感和道德有關,“mind”則主宰思維。 I thank you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She hugged the baby to her heart.He has his heart in his work.She has a heart of gold.……以上這些句子都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雖然都是“心”,但是決不能用“mind”替代。He is absent minded.Tell me your mind.A Beautiful Mind. The public mind…… 這些句子中“mind”的中文翻譯也都是“心”,但不具備感情色彩,隻和思維有關。電影A Beautiful Mind是讚揚Nash的思維和為科學做出的貢獻,並不是他的情感上的“心靈”,A Beautiful Heart 才是“美麗的心靈”,所以這個電影的中文翻譯並不準確。 有時,mind和heart語言上雖然可以互換,但意義不同。 You are on my mind.You are in my heart. 仔細體會就不難發現,這兩個句子的含義是不同的,一個是“我沒忘了你(或你托付的事)”,另一個是“我思念著你(愛著你)”。 由此可見,西方人的思維和情感是可以分離的,這對於重“人情”的中國人來說,有些不可思議,但我們不明白這恰恰是西方文化巨大的優點。 西方家庭成員可以有不同的信仰或政見,隸屬不同的黨派團體,但能夠和平共處,議會裏執政黨和反對黨開會時可以拍桌子瞪眼,會後可以坐下來談笑風生一起喝咖啡。 中 國人就難了。不同信仰不同黨派意味著眾叛親離,意味著你死我活。想當年一個家庭中的親兄弟因為國共之爭而天各一方,文革中更是“大義滅親”。於是就不難理 解為什麽隻有在韓國和台灣的民主裏才出現兩黨之間拉頭發,扇耳光,扒衣服這樣角鬥場上才會出現的辯論方式,很難想象如此打鬥的雙方還能坐下來一起品茶。 因 為,中國文化的“心”主宰一切,包括思維,中國人將思維、智力、意誌甚至判斷力情感化,所以即使意見的不一致也是“傷心”(傷感情)的事。比如晚輩不順從 長輩的意誌,長輩的心髒病是隨時要發作的,至於胡風也好,彭德懷也罷,不能和最高領袖“同心”,就不“同德”,必將你死我活——做不成朋友,便是敵人。所以中國人喜歡“和諧”,喜歡“一致”,喜歡“和合”,喜歡“統一思想”,“不同”就表示“不友好”,所以任何的分歧都會導致對抗的敵我矛盾。 到了今天,我們還把“持不同政見者”關進大牢,這就是說:你在意見上和我不同,就是不友好的“傷感情”的行為——於是產生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樣荒唐的邏輯。難怪連孔夫子都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小子鳴鼓而攻”也就意味著凡是我一派的,就要幫助我打擊我的“敵人”,否則你就是叛徒、“X奸”。於是中國人的社會充滿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拉幫結派,明爭暗鬥也是不朽的“特色”。 這種“特色”在華人網絡論壇裏也可略見一斑。幾乎每個論壇都會分成甲派乙派,每派裏又會有A幫B幫——“同類”的,相互讚揚,再平乏的帖子都要讚一下,“頂好文!”,其實我們有的時候並不知道此文好在哪裏,隻因為是朋友寫的,哪怕是一堆骨頭也能挑出幾塊雞蛋絲來。我們常常甚至連帖子還沒有讀一個字就可以“先頂再看”。“非我族”的,明明是一篇好文章,則一個勁兒雞蛋裏找骨頭,盡量諷刺挖苦——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其實是情感的heart淹沒了思維的mind。 這樣一來,意見的不一致很容易產生敵對,不僅僅是政治,就是談教育,談婚姻,談醫療,談文化,都會引來激烈的爭吵,最後導致人身攻擊,勢不兩立……。到最後,一旦不得誌,就象古代士大夫那樣跳江自盡(消失了)以示清高,或拉出一幫人另立山頭,躲進“桃花源”。 我常常感歎,我們上網來幹什麽? 我們為什麽不能學會在分歧中共存,我們的heart為什麽老是要被mind左右?我們為什麽不能在互動中共進?在碰撞中求得和諧?至少,做不了朋友也不一定就是敵人嘛! 我們應該明白,網絡隻是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交流自己的思想的場所,這裏隻涉及mind, heart完全可以留在現實社會,留在家裏,至於別人的流言蜚語——Never Mind! 所以,我隻在意網上的觀點和思想,對於朋友,有話還是要說,有反對意見還是要提。 因為,我反對你,不是因為我蔑視你,更不是因為我憎恨你。雖然我的mind不和你同道,但我的heart和你在一起。我反對你,僅僅因為:我在思考。 朋友,我在思考——Do you mind?
Thanks for your quick comments, amaz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