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分球

興之所致,隨意揮灑!
正文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2)

(2011-05-23 11:11:46) 下一個

來源: 突破分球2011-04-19 10:11:16
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451751.html


二,獨立與責任


孩子的獨立性跟父母對孩子的放手程度直接相關。有些時候,放手是家庭客觀環境造成的,比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說得就是這個;絕大多數時候,放手與否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放手的父母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早早明確:什麽是“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他們的職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性格自然而然地變得既有獨立性又有責任感。
不放手的父母把孩子的事情拿來自己做,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上就形成了強烈的依賴:做不做事情無所謂,反正我不做,父母會來做;事情做好做壞更是無所謂,反正後麵有爸媽兜著。


放手的父母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小就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從穿衣穿鞋到整理房間,從出門時自己準備行裝到做一定的家務。這裏的著眼點並不在於所做的事,而是從做這些事中孩子所建立起的自立精神;而且還可以讓孩子明白,作為家庭的成員,他們應該分擔一定的家事,從而建立起在家庭中互助互愛的責任感。這樣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越到後麵越輕鬆,當孩子離開父母進入大學走上社會,其他方麵的發展不好預言,但有一點父母心裏是踏實的:孩子生活上的自理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有能力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不放手的父母包辦孩子一切生活裏的事,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有些父母要讓孩子做“大事”,覺得讓孩子做生活裏的那些小事是浪費時間。首先,我不知道在孩子的生活中,做那些小事究竟會“浪費”多少做所謂“大事”的時間;其次,如果父母過分偏執,把自己的所謂小事大事之分強加給孩子,我不知道會對孩子將來的性格產生什麽影響;第三,當孩子要上大學時,我不知道要孩子隻做“大事”的父母對孩子今後所能做的大事有多少把握,我所看到的例子往往是:父母對孩子在大學的生活自理很是擔心,恨不得自己再到大學去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放手的父母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自己去克服自身的不足。比如說,為了讓孩子克服比較害羞的缺點,鼓勵孩子自己找營業員詢問想要買的玩具,鼓勵孩子自己打電話約好朋友來家玩或sleepover,鼓勵孩子參加樂團,積累大眾麵前表演的經驗,鼓勵孩子參加演講/辯論隊,說多了心裏自然也就有底了。


放手的父母利用機會鍛煉孩子。比如全家出門旅遊,鼓勵孩子製訂旅行計劃,上網查信息,吃,住,行,玩,要準備的東西,要走的線路等等全盤計劃,出門後,孩子基本就成了導遊,孩子開心,父母省心。


放手的父母鼓勵孩子自己處理跟學校有關的一切事情。從自己跟著去采購開學用品到跟同學老師的關係,從假期的camp到平時的課外活動,凡是孩子自己能查能處理的,讓他們自己去handle。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高中選課,複習考試,大學申請,這些學習上的事都不用父母多操心,父母隻要聽孩子說說做那些事的理由,提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就行了。


總而言之,孩子獨立不獨立,可以說是父母自己一手造成的。我的觀察是:獨立的孩子,他們做事是因為他們自己想做那事,無論事情結果如何,往往對父母心存感激;依賴父母的孩子,做事時往往覺得是在為父母做事,事情順利時還行,事情不順時常常會在心裏責怪父母。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