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NewBoy

飯麵全戒先行者 快樂逍搖任我......
個人資料
正文

憑兩部電影狂掃56億:千萬別小看中國理工男(組圖) 文章來源: 視覺誌

(2019-02-17 10:24:51) 下一個

憑兩部電影狂掃56億:千萬別小看中國理工男(組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541 次)
 

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終於來了!

激烈的春節檔電影票房之爭接近尾聲,截止到2月17日的數據顯示: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的票房位居前二!

《流浪地球》更是憑借37億多票房成績,打敗《紅海行動》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

連電影之王詹姆斯·卡梅隆都為《流浪地球》瘋狂打call!

咱們中國本土的科幻電影,終於在世界上揚眉吐氣了!



(圖源:糯米電影)

很多人都說吳京又是最大贏家。

錯!

最大贏家另有其人,他就是劉慈欣。



劉慈欣是誰?

他是中國科幻作家第一人。

《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皆是改編劉慈欣的小說《流浪地球》和《鄉村教師》

很多人說,劉慈欣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拉到了世界級的高度!

 01

所有的一切,還要從一個漆黑漫長的黑夜開始。

1970年,4月24日。

那年7歲的劉慈欣站在羅山縣的一個池塘邊。和往日冷清的場麵的不同,那天的池塘邊站滿了大人和孩子,所有人都仰望天空。

那時的大氣還沒有被工業粉塵汙染,星空清徹明亮,銀河清晰可見。

終於,漆黑的天幕劃過一顆閃閃的星星。

人群瞬間歡呼和沸騰。



那不是一顆普通的星星,而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劉慈欣聽到旁邊的大人說,“人造衛星和飛機可不一樣,它是在地球之外飛。”

可是他根本不明白,隻是對那顆星星和廣袤的宇宙充滿好奇和向往,甚至擔心它穿越那密密麻麻的星群時會撞上一顆。



那天同樣令他印象深刻的還有饑餓。

他生活的地方很窮,很多孩子都光著腳,冬天留下的凍瘡依舊沒好。村中破舊的茅草屋裏,隱約透出煤油燈昏黃的光。

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個村子還沒有通電。

 02

直到幾年後,劉慈欣才知道那顆“星星”到底是什麽。

那時候,中國開始流行《十萬個為什麽》科普叢書,他也是第一次知道什麽是光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慈欣從父親的床底下,翻出一本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地心遊記》。

這本書講述的是,科學探險家帶著他的侄子和向導。進行了三個月的穿越地心探險之旅。



劉慈欣並不知道這是科幻,他問父親,書裏發生的事情是真的嗎?

父親隻說一句,這是科幻小說。

劉慈欣一臉驚訝。

在當時文化生活貧乏的年代,幾乎沒有人知道什麽是科幻。劉慈欣隻能一遍遍地讀箱子裏那幾本科幻小說和《十萬個為什麽》。

他想象著光線以每秒30萬公裏的速度穿越那寒冷寂靜的太空,用想象努力把握著那令人戰栗的廣漠和深遠,並被一種巨大的恐懼和敬畏所壓倒。



從那時起,他發現自己好像有一種特殊能力。

“那些遠超出人類感官範圍的極大和極小的尺度和存在,在別人看來就是大數字而已。

而在我的大腦中卻是形象化的,我能夠觸摸和感受到它們,就像觸摸樹木和岩石一樣。”

這種強烈的感受,讓他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科幻迷。

 03

上初中的時候,他才第一次在報紙上看見有關科幻的新聞,說的是電影《星球大戰》在美國上映。

這條新聞一時間引起轟動,畢竟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種電影就是天方夜譚。



那時候的中國科幻才剛進入黃金時代。

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童恩正《珊瑚島上的死光》等書相繼出版。

盡管那時的科幻市場還算繁榮,但書的總量仍然有限。

“全國就那麽幾家科普雜誌、幾個出版社在出長篇小說,每出一部你到書店都能看見,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我全都看過。”





科幻不僅是他的愛好,也是那時單調生活的心靈寄托。

因為從中學時,劉慈欣的文理科成績都是中等偏上水平,不好也不壞。

雖然一直在重點中學,但從小到大和老師的關係都比較疏遠,不積極參加活動,不是“受關注的學生”。

自從接觸了科幻之後他說,“就好像在一個黑屋子裏,被一下子打開了窗戶。”



然而幾年後,劉慈欣的“窗戶”就被關上了。

1983年,他讀大學的時候,科幻被視為“精神汙染”。一時間,市麵上所有的科幻作品,幾乎都消失了。

想看科幻書,隻有一個渠道,那就是到北京的外文書店去買。



那時候,劉慈欣一個月的生活費才30多塊錢,但是一本書都要幾十塊,根本買不起。

他隻能帶一本英漢詞典過去站著看。那時候的書店不讓隨便看書,看的時間長了,就會被店員趕走。

但他依舊厚著臉皮,一次次偷偷去看。

後來,劉慈欣曾在回憶中說道:

“我不可能擺脫和逃離現實,就像無法擺脫自己的影子。現實在每個人身上都打上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每個時代都給經曆過它的人帶上無形的精神枷鎖,我也隻能帶著鐐銬跳舞。”

 04

1985年,大學畢業後。

劉慈欣去了山西娘子關火力發電廠,成了廠子裏一名計算機程序員。



這裏都是滿山的黃土丘陵,來來往往都是塵土飛揚的煤車。

連呼吸都是塵土和煤渣的味道。

劉慈欣就在這裏,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日子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他偶爾抬起星空,可是已經看不見繁星。



因為工作,他接觸科幻小說的機會更少了。

那時候下班,他隻做兩件事:打撲克和打麻將。這也是那個時代,人們普遍消遣的方式。

有一晚,劉慈欣手氣很爛。

竟然輸了800,這可是他幾個月的工資。

這件事給劉慈欣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他覺得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了,應該找點事做。

可是,要做點什麽呢?

最後,他決定寫科幻小說。



同事喊他打牌,他也不去了。

白天,他是電廠的工程師,有時候還要連續加班。晚上,他就在趴在桌子上,任由思緒飄向天際。

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查資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他就訂閱《科學美國人》登雜誌了解最前沿的動態。

有時候,他還會坐著六七個小時的火車,去北京王府井的書店查資料。



在當時,寫科幻小說是一件很邊緣的事情。

他寫的第一部《超新星紀元》,就遲遲未能發表。不過,他依舊執著的在寫,又寫了《宇宙坍縮》、《微觀盡頭》。

但是,出版社依舊不買賬。

這一次,劉慈欣終於被現實打敗了。

 05

當他再次提筆,已是10年後了。

那是1997年,那一年劉慈欣34歲。

這10年,劉慈欣娶妻生子,日子不好不壞。

至於為什麽再次寫科幻小說。劉慈欣說,他想對平淡的生活,做一些補償。

與其平凡至死,不如刹那璀璨。

兩年後,劉慈欣在《科幻世界》雜誌發表了他的處女座《鯨歌》和《微觀盡頭》。

不過,這兩部作品,並未讓他受到讀者的追捧。

市場上的反應不溫不火。



直到《帶上她的眼睛》,獲得當年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才給他贏得了自信。

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連續八年,劉慈欣都把銀河獎收入囊中,《鄉村教師》、《流浪地球》、《球狀閃電》等作品使他漸漸擁有了一批粉絲。

即便這樣,身邊的同事和親戚,都不知道劉慈欣是一個拿獎到手軟的科幻作家。



一次,某個同事對他說:“劉慈欣,我在網上看到有個寫科幻小說的人很火,他的名字竟然也叫劉慈欣。

從寫科幻小說以來,他一直都是“半地下”狀態,幾乎沒和身邊的人說過。

他說,這個社會不喜歡科幻迷,隻會被說成幼稚。如果到40了還喜歡科幻,會被認為不是一個正常人,與別人格格不入。

“周圍沒人會把我和宇宙終極想象聯係起來,你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相信。”

“在這個越來越現實的世界中,喜歡幻想的人是讓人們打心眼兒裏討厭的,我們隻能把自已深深藏在一層正常的外殼中。”

所以,劉慈欣就一直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工科男”的人設。

 06

至此,劉慈欣還隻是在科幻圈小有名氣。

真正使他走進大眾視野的,是長篇小說《三體》

這部小說火到什麽程度呢?

連奧巴馬都成了《三體》的書迷。

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看完劉慈欣的《三體》第一部之後,著急催更。



美方給劉慈欣發了郵件:

“你好,美國總統奧巴馬先生看了您的《三體》之後,十分喜歡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

不過劉慈欣,以為是假的,就當垃圾郵件處理了。

《三體》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作品講述了三體人的外星人來侵略地球,地球人和三體人生死搏殺的故事。



2015年,已經拿滿國內獎項的《三體》,入圍雨果獎。

雨果獎堪稱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

8月份的雨果獎揭曉前夕,劉慈欣給組委會發了封郵件,他問,“如果不去的話,會不會影響得獎?”

對方說:“不會的,我們希望你能夠出席,但實在出席不了也沒關係。”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被劉慈欣解讀出了潛台詞。

“對方的意思不就是說我來不來都行嘛,換言之就是我沒得獎的機會啊。”

就這樣,劉慈欣決定待在老家。



8月23號《三體》被宣布獲得最佳長篇小說時,他正在一條泥濘的路上開車。

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也是五十多年來唯一沒到場的獲獎者。

不過,他倒很平靜。

他總說,“一個作家應該遠遠地躲在你的作品後麵”。



但是,沒過多久。

他內心的平靜就被打破了。

因為獲獎的消息是由美國航天局宇航員Kjell Lindgren從距離地球之外,350萬公裏的國際空間站裏用視頻連線宣布的。

事後劉慈欣說,腸子都悔青了。



 07

火了之後,他的生活看似改變了。

因為會有人追著他要簽名,和他合照。

但是,他的生活又似乎沒變。

他常掛在嘴邊的話還是,“我得去接女兒放學了”,“得去給女兒做飯了”。

他依然還是在電廠當工程師,直到電廠關閉。

身邊還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在寫小說。



即便有人采訪他為什麽喜歡待在娘子關,希望套出點故事。

他也隻是實話實說,“並不是因為我想住在那,我也想住在北京,住在上海,可我買不起房子。”

他總說,自己是一個普通人,並沒什麽故事。



2016年7月3日。

劉慈欣應邀參觀了坐落在貴州的FAST係統。這個係統也被稱為“天眼。”這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天文射電望遠鏡,其口徑達到500米。

可以說這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天文望遠鏡。

如果外星文明存在的話,FAST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到它們的信號。



“非常的宏大,讓人震撼!”

一向溫和的劉慈欣,激動的說出這句話。

不愛拍照的他,像小孩一樣興奮的和FAST合影。



他在《三體》中寫道:

越透明的東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隻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遠就看多遠,但越看越神秘。

 08

如今,劉慈欣已經56了,但看起來卻比實際年齡小很多。

他每天依舊會繞著家附近的露天操場慢跑一小時,每周遊泳兩次。

他對運動有著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是因為避免成為油膩的中年男。

在他心裏,始終有一個信念:

他要保持強健的體魄,可以在未來登上太空。



木心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生活的最佳狀態是冷冷清清地風風火火。

我想這句話就是劉慈欣的人生寫照。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平凡,拿著高不低的工資,為生活奔波。日子一天天重複,沒有驚喜,沒有意外。

盡管生活如一潭死水,但是很多人依然會抬頭尋找星空。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和希望,用行動去改變,等待著夢想照進現實的那天。



正如劉慈欣最愛說的一句話:

即使生活在陰溝,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希望你無論深陷何處,也能願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星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