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革命也是請客吃飯

(2011-05-15 15:59:44) 下一個

那天,中學群裏的同學聊起毛主席語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使我有些感想。在那些思想被禁錮的年代裏。我們都已固定模式去理解曆史運動。我們觀念裏的“革命”就不是請客吃飯,是暴動,是血與火的洗禮,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力行為。其實不盡然。我想起了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

        光榮革命是英國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通過階級之間的妥協,建立了君主立憲製。使英國率先走向民主化的道路,實現世界第一個政治的現代化。君主立憲製的確立使英國免除了內戰的憂患。光榮革命使英國走向曆史的輝煌。完成資本原始積累,誘發第一次工業革命,經濟迅猛發展,英國因此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而與之相比較的另一場著名的法國大革命卻以無休止的階級鬥爭為特征。這場大革命幾乎摧毀了法國的經濟。使國家元氣大傷。以致使法國在世界霸權的爭奪中力不從心,處於劣勢地位。英國的光榮革命導致的政治體製和平過渡從而使英國儲備了力量。這偉大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實力雄厚,昂首闊步地踏入征服世界的曆史大舞台。確立了日不落帝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我也由此想起我們中國的戊戌維新變革。先進的中國人康有為,梁啟超等受到光榮革命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啟發。他們也設想建立君主立憲製,讓中國也能以不流血方式完成政治體製的和平過渡。這樣能利用現成的官僚體係維持社會的穩定。使中國免於暴力革命。暴力革命必然導致內戰,導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社會災難。可惜的是,我們中國千百年來的封建文化沉澱使我們的民族背負著沉重的曆史包袱而積重難返。最後這場他們期待的不流血的革命卻以維新派被砍頭血染刑場而告結束。戊戌維新的失敗,使中國失去了一次走向現代化的良機而從此再也不能擺脫落後挨打的悲慘命運。戊戌維新後,中國經曆了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國共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半個世紀來戰火連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無情地消耗著千百萬寶貴的生命和消耗著財富的積累。使中國在這個地球上處於遠遠落後的地位。

       回顧過去,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曆史再給予我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們應如何去選擇呢?政治是妥協的藝術。光榮革命其實是各階級間妥協的結果。當曆史把我們推向麵臨變革的前沿的時候,當各種力量,利益在尖銳對立的時候,我們要冷靜思考。寬容不僅僅是一種美德,它的背後承擔著沉重的曆史責任。我們要具備廣闊的心胸。要以天下蒼生為念。我們不再輕言暴力革命。應更注重妥協,更注重調和各階級間的矛盾。使國家免於戰爭的災難而獲得雙贏。因此,曆史的教訓使我們明白,革命也應該是請客吃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