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好姐妹思韻如藍寫的書評,謝謝思韻,好久不見,想念,並順祝秋安。
本來想把思韻博客鏈接放在這,卻發現思韻關博了。甚是想念。
"...這是我父親日記裏的文字,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來的散文詩。多年以後我看著淚流不止,而我的父親已經老得像一個影子...這是那一輩人留下的足跡,幾場風雨後就要抹去了痕跡。這片土地曾讓我淚流不止,它埋葬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 李健的歌"父親寫的散文詩"我聽了一遍又一遍。我清楚地知道,父親一輩子受過的委屈,除了我和妹妹銘記緬懷,在我們之後就將煙消雲散了。
華夏民族是健忘的民族。才幾十年的功夫,才一兩代人的間隔,那些家破人亡的苦楚就不再被人提起。甚至,我們這一輩,大多數已經弄不清楚五十年代那場"反右"運動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倒是常見"文革"二字被大眾當作擋箭牌一般掛在嘴邊。每當網絡紛鬧,爭執雙方互給對方戴上一頂"文革"的帽子,於是自己就儼然成了被迫害的無辜之流了。這類充滿黑色幽默的場景,滑稽乎,悲哀乎?!
反右---你如果不了解那場運動,可以去讀一讀作家叢維熙的紀實文學"走向混沌"; 可以去翻一翻作家張賢亮的"靈與肉","綠化樹"; 可以去看一看謝晉的"天雲山傳奇","芙蓉鎮"; 如果你的神經足夠強健,那麽或許你願意去查一查,那個叫"夾皮溝"的地方,曾經發生過什麽...
我其實已不指望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還會有人對發生過的苦難產生共情。我們現在從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在,借叢維熙的話,"走向混沌"。但是,當我讀到杜鵑的"天鵝之歌",我驚憾而感動了!
"天鵝之歌"直接就把我帶到了爸爸曾經講述過的他的大學校園。在那個座落著未名湖的地方,多少才華橫溢的年輕學子一夜之間成了敵人,有的失學,有的勞教。如果杜鵑的小說有原型的話,我甚至高度懷疑他和我的父親是擦肩而過的校友。
據我父親說,被打為右派的同學多為學業優異,才藝皆通的天之驕子。當年的北大校園裏,聰明優秀的學生,以來自上海和廣州的居多。而運動開始後,許多平日學業困難,灰頭土臉的學生終於揚眉吐氣,一展威武,以秋風掃落葉般的殘酷無情,狠狠地把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們打翻在地。父親在那個節骨眼上收到了奶奶的家書,告知爺爺也成了右派。於是父親的學生幹部職位立刻遭到罷免。他痛苦地看著身邊人整人的悲劇醜劇不斷上演,他學會了沉默不語。在公開場合沉默不語,後來成了父親一輩子的習慣。隻有關起門來,我們才知道他多麽健談,活躍。
杜鵑筆下的男主角,因為家庭的牽連和右派的帽子,失去了詩意的初戀和陽光的前程。後來為了生存,被壓在社會底層的他接受了一樁僅僅是以活著為目的的婚姻。兩個來自完全不同世界的男女,沒有三觀的共識,沒有審美的互賞,一場家庭糾紛之後,就徹底冰封了彼此,成了同一屋簷下的陌路,一直到生命的終了。
我讀了"天鵝之歌"後曾經琢磨,胡適和他的小腳太太也是如此不同,為何磨合得還算夫唱婦隨? 轉念一想,胡適哪裏經受過政治迫害啊?!什麽叫政治迫害,那是永世不得翻身的絕望!雖然"芙蓉鎮","牧馬人"裏的右派男主均有幸在人生底穀中被蕩氣回腸的愛情所照亮,但我相信杜鵑的小說,寫出的才是絕大多數被迫害者的真實遭遇。那是一種被迫在窩心,頹喪,麻木的精神狀態下苟活的苦難人生。一場運動,毀掉了許許多多人一輩子的幸福。
通過爸爸口述他的幾個右派同學後來的人生境遇,我格外信服杜鵑的故事。杜鵑筆下的男主,後來把人生僅有的樂趣寄托在了女兒身上。女兒沒有讓他失望。女兒長大,成才,出國,並且把父母接到美國一起生活。
異國他鄉的晚年,對於早已互不相擾,彼此眼皮底下的那份陌生已經達到了默契境界的夫妻,本來可以相安無事至自然完結。可是一場新冠瘟疫,擊倒了男人。風燭殘年的他,彌留在生死之際,腦海裏又閃現出未名湖畔的青春初戀,又回蕩起摯愛一生的舒伯特小夜曲。人生,歡樂稍縱即逝。這冰冷的世界,唯有舒伯特的音樂,是精神的避難家園。這支曲,曾是他的母親的最愛,於是也成了他的最愛。愛情,虛無又殘酷,唯有媽媽的懷抱,才有永久的溫馨,噢,媽媽!
杜鵑,感謝你,為我們的父輩譜寫了一曲最後的挽歌。對於他們那一輩人,生命的帷幕正在緩緩落下。他們飽含過各樣艱難,在無望中傾其所有地把我們當作其生命裏的希望和光亮,就憑這,They deserve a good song of Remembrance, a good song of Farewell, a good song of Thanksgiving。
杜鵑說,在她最新出版的小說集"陽光屋"裏,"天鵝之歌"是她最喜愛的一篇。我聞知欣慰。表麵讀來,這隻是一個即將離世的老人的迷離,錯亂,脆弱,感傷的囈語,自白。而背後其中,卻是生命曾被踐踏,破碎難圓的那種無法承受之重。
杜鵑來自一個充滿了愛的家庭。她的父親溫和,愛家,而且不乏生存智慧。杜鵑在"追憶父親的一生"的係列裏寫過她的父親為什麽一生沒有寫過入黨申請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杜鵑每年都會著文紀念已在天堂的父親,她叩問:"父愛的溫暖,究竟可以溫暖多久?" 其實她知道答案,我也知道: 像永遠一樣久。杜鵑的媽媽更是讓我敬佩。她在25歲,眾人都渾渾噩噩,狂熱盲從的年齡,已經冷靜地看透了政治和鬥爭,從此成了逍遙派。這樣的父母,一定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杜鵑,於是她也不喜暴力革命,殘酷爭鬥。於是讀者發現,杜鵑的文字,有一種溫柔,一種恬淡。
杜鵑還是一個有著信仰追求的基督徒。她下筆時會禱告,以求寫作不偏不離上帝的道。從"天鵝之歌",我讀出她有心探尋父母前輩心靈足跡的願望,這實在是彌足珍貴的品質,在同齡人中極為難得。
"天鵝之歌"的文字,精準優雅,細膩傳神,含蓄克製。我再借機發揮一下,望杜鵑包容海涵: 男主人,一個昔時的右派,漂洋過海遠離了那片曾帶給他心酸痛苦的土地。然而在他的平靜晚年,竟然遭遇了新冠瘟疫而不幸中招。我認為這樣的結局極具象征意義。或許我們都該自問: 這世界,真的還存在淨土嗎?現今同時席卷東方,西方,高歌猛進的左風,不就像新冠一樣嗎?
就像杜鵑在紀念父親的文章裏寫過的: 父親隻是先去了天堂。是的,我和杜鵑都有幸擁有過最好的父親。而今他們都已經歇了地上的勞苦,安息在天。地上的父親,陪伴終有時。讓我們向著他們離去的背影鞠躬致謝。今後的路,我們當仰望自有永有的天父,繼續下去。親愛的杜鵑,讓我們共勉!
剛去看了一下,思韻真是關博了,好可惜啊!希望她隻是暫時地休息一下,以後還會回來。
讚杜鵑好書,思韻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