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衛東(中)與他的患者在加拿大溫哥華天泉中醫診所。
在加拿大溫哥華,有一家廣受全球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所知的中醫診所。今年55歲的於衛東,就是這家名為天泉中醫診所的創辦人和主任醫師。從1990年開始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到如今的18年時間裏,他已幫助近700人打開了光明之門,並以流利的英語、精湛的醫術、暖心的服務和每一位患者都成了朋友。
中醫藥創造了奇跡
“治療前測視力,我站在視力表前不到一米處,連第一行最大的字母也認不出。第一天治療後,眼睛的酸澀感就有了明顯的緩解;治療第三天,站在離視力表3米處,第六行字母已經基本能認對了;治療第五天,第六行字母已全部認對,第七行也認對了一個。經過8天的針刺及中藥治療,我到醫院查視力,右眼已經由0.2提高到0.3。”
談起自己的治療過程,閻女士有些興奮,她原以為自己的後半生隻能在黑暗中度過,卻不想在於衛東醫生的治療下,症狀有了如此明顯的改善。“於醫生的醫術創造了奇跡!”閻女士感歎道。
這位閻女士口中的於衛東醫生,出生於1962年,1983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中醫係,先後在山東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從事中醫臨床、研究工作。後到比利時求學,上世紀90年代初獲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學位,相繼在美國加州、加拿大行醫,並在溫哥華創辦了天泉中醫診所。他專注研究、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已18年了。
對患者的感激和讚美,於衛東笑答:“不是我創造了奇跡,是中醫藥原本就有這樣的魅力!”
遺傳病≠“不治之症”
“視網膜色素變性”對很多人來講比較陌生,它是一種遺傳性視網膜退化性疾病,世界發病率為5/1000~1/20000,我國群體發病率約為1/3000,主要表現為夜盲、進行性視野狹窄、視力減退、色覺缺陷、對光敏感,最終完全失明。
對於此病,西醫目前普遍認為,不管是在阻斷其病程發展,還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方麵,尚無有效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個“不治之症”。
但於衛東有不同的看法,“很多病是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傳統中醫學和西方醫學屬於不同的醫學體係,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在西方醫學視角下的‘不治之症’,我們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用草根、樹皮,加幾根金屬針,就可以在短期內改善病情。這說明西醫在遺傳學的認識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於衛東第一次親身體會中醫藥對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療效,緣於一個“偶然”。
那是1999年的夏天,於衛東的診所來了一位想用中醫方法減肥的墨西哥裔加拿大人,名叫阿德瑞亞娜(Adriana)。填完病例後,於衛東發現她有眼疾。阿德瑞亞娜告訴於衛東,她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在加拿大和美國都看過了,但都被告知她的眼病“沒得治”。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就是這個“沒得治”的病,讓於衛東想起上世紀80年代,他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時,曾見到時任副院長的唐由之對視網膜色素變性有過深入研究。當時很多日本患者還專程到北京求醫,一時傳為佳話。湖南對這個疾病也有很好的研究成果。當時《健康報》還報道過。
於衛東對阿德瑞亞娜說:“眼睛都看不見了,胖瘦又有什麽關係?試試吧,我們治療3個月,如果視力改進,就繼續治療你的眼睛。如果沒效,我們再減肥也不遲啊!”阿德瑞亞娜接受了他的建議,開始了第一療程的治療。
一個半月後的一天,阿德瑞亞娜興高采烈地跑來告訴於衛東:“我能看到黑暗中的台階了!”經過檢測,阿德瑞亞娜的雙眼視野提高了4度。這給了於衛東很大的鼓舞。經過3年治療,阿德瑞亞娜恢複了正常視力,並將她患有同樣眼疾的姐姐介紹來看病。
2003年,患者的口耳相傳和當地媒體的報道,讓於衛東聲名鵲起,慕名來找他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加拿大、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希臘、墨西哥、瑞士、荷蘭、挪威、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新西蘭、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等國家的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紛紛專程到溫哥華找於衛東治療。到目前為止,他已幫助世界各地近700人打開了光明之門。
打破“眼病治眼”局限
“中醫治病治的是‘人’,中醫的精髓之一便是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於衛東說,治療時他關注的是患者身體的整體狀態,不會把思維局限在眼睛上。患者的整體狀態好了,眼睛才會好,否則即便一時有效,病情也會反複。
於衛東曾治療一位來自奧爾良的患者,體質很弱,治療3年效果不是很明顯,直到最近半年才有了跨越性的進步,因為他的體質得到了改善。3年來,這位患者不僅接受了於衛東針藥並用的治療,還在飲食、鍛煉等方麵進行了全麵的調理。剛開始,他做俯臥撐一次勉力隻能做十幾個,但現在輕輕鬆鬆能做七十幾個。
“中醫治療的優勢還在於辨證論治的個體化診療。”在於衛東看來,雖然同是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但根據每一位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案也因人而異。此外,於衛東還充分考慮到患者的體質、精神狀態對疾病治療的影響。
傳承發揚中醫精髓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提及曾走過的路,於衛東打了個“T”字型手勢。他告訴記者,一個人成功,必須具備一個“T”型的知識結構,其中“T”的上橫代表廣闊的知識麵,下豎代表知識的深度。
於衛東是這麽認為的,也是這麽做的。他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時,就曾做過中醫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對中醫經典著作、中醫醫理哲學思辨和方法論、全息理論、心理學、營養學、物理療法、流行病學等相關醫學理論都有過研究,這為他後來的臨床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在遇到問題時不會被表麵現象所牽製、迷惑。雖然後來一直主要從事臨床工作,但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選出一兩個領域進行重點研究,比如上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加州及加拿大行醫期間,他就分別專門研究過肥胖病、糖尿病和頑固性失眠等。
在給阿德瑞亞娜治療時,於衛東便開始了以中醫藥方法為主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專門研究。他查閱古代文獻,發現有關中醫藥治療這一疾病的相關文獻很少,於是就將現有治療該病的臨床報道收集匯總,從中發現規律,汲取經驗。
為了更好地幫助病人康複,於衛東不斷外出學習了多種針法,如腕踝針、方氏頭皮針、針灸脫敏技術、法國耳針等針刺技術,並對耳醫學、董氏奇穴等進行了研究。經過艱難的博采眾長、去粗取精的曆程後,最後回歸到道醫學、易醫臍針,在臨床上注重結合五運六氣、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用針用藥,逐漸形成了一套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綜合療法,並達到90%以上的臨床有效率。
“打破西醫思維的局限性,挑戰‘不治之症’的信心,是建立在對中醫理論的自信和中醫前輩研究的基礎之上的。”於衛東認為,中醫藥的傳承不僅應該體現在技術方法上,更應該體現在理論和信念上。一個醫生隻有站在理論的高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在臨床上、科研中執簡馭繁,才能推動醫學產生質的進步。
於衛東並不隻滿足於治療患者,除了把他的臨床經驗傳授給同行外,他更致力於在國際上推廣中醫和中華傳統文化。不少患者看到中醫的療效後,喜歡上了中國文化,有的學中文,有的學起了太極拳和中醫養生。
“中醫藥過去是,而且將來也一定是全人類的瑰寶。”於衛東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經曆告訴大家,中醫人要建立堅實的自信心,對傳統文化有更多的尊重,對傳統中醫學進行更多的挖掘,讓中醫的精髓得以傳承,造福人類。(白曉芸/《中國中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