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人

有機會在這個世上走一躺。沒有準備,沒有計劃,也沒有目標。隻有點好奇心,於是隨性走著,一路東張西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大學生活

(2011-11-22 14:20:37) 下一個

孩子今年到外地上大學去了。上一個長周末回家,很興奮地談起大學的生活。“你們知道嗎?印度人跟咱們中國人可象了,晚輩們要叫長輩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女孩子不能穿太暴露的衣服,否則爸爸媽媽臉上很沒麵子。”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宿舍生活。我很留戀上大學的日子。那時住校,同學們來自天南海北,給我這個從未遠離家門的人展示了一個新世界。

兩年前我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口,見到了我三十年沒見麵的大學同屋進。我們各自帶了個十幾歲的女兒,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出對方。畢竟我們在一間十二平米大的屋裏一起生活了四年。

那些能從外地考到北京的同學,都是非常拔尖的人。我們宿舍的外地同學,都是她們省的狀元,是又聰明又刻苦的人。這麽些年過去了,她們的成就更證明了這一點。進已經作了多年的美國名牌大學的正教授,正在法國進行學術休假。

我在加拿大出生的女兒和她在美國出生的女兒一下子就交流得很好,象老朋友一樣。進看著兩個聊得熱火朝天孩子,說:“你還記得我一進校,就被你耍了一通。”我知道她說的是什麽,但那是我天大的冤枉。

她那天洗完頭,戴了一頭的發卷,我想帶她上校外遛躂遛躂,她說讓她先把發卷摘下來,我說沒事,就帶著吧。我的確看見過有人帶著發卷上街。“我特崇拜你們北京人,把你的話當了真。過了一段時間才明白北京人才不這樣呢。看你欺負我一個外地老土。”我的朋友至今仍然耿耿於懷。說起“土”,我才土呢,也從來不關心穿著打扮的事,我就從來沒有過發卷。想想我剛出國的時候,往往把某個本地人的行為全民化,認為這裏的人都是這樣,大概是出於同樣的心理。

“我現在不那麽想家了”,女兒說,“我這個單元裏的同學就象我的親姐妹一般。”她是獨生子,從來不知道有兄弟姐妹是什麽滋味。有時候她和某個同學因為走得太近,也有彼此無法忍受的時候。但是分開來,又覺得有所依戀。這不正是家庭成員間的感覺嗎?

我想起了我的大學同屋儀。她是北京人。人很平和。在她麵前,我不感到在那些狀元麵前感到的壓抑。我周末不想回家,老想去她家玩。她的父母是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每天晚飯之後,幾個孩子輪流洗碗,她父母親兩個則躲到陽台上說悄悄話去了。她媽媽的包子很好吃。有一次在她家,我一口氣吃了十個大包子。她媽媽對我說:“孩子,不是我舍不得讓你吃,這麽吃,不會吃壞吧?”我每次回國都去找她,給她媽媽帶些保健品。她提醒她媽:“就是在咱家吃了十個包子那位。”

我女兒告訴我她認識了一個從保留區出來的印第安人。他是那個保留區唯一出來的孩子,也是他那所高中當年唯一畢業的人。我很佩服能從這種環境中走出來的人。我大學的同學裏,有一個就是農村出來的。他從小喪父,是母親和兩個姐姐帶大的。有一次他媽媽和一個姐姐到學校來看他,我們都看見了。她們都長的又黑又瘦又小。我這位同學畢業留在北京,業務搞得很不錯。去年他發給我們全班同學他和家人帶母親去歐洲旅行的照片。我們都為他高興。

女兒有時候太投入和朋友的交往,耽誤了功課。後悔了,就惡補一陣。能抵擋過去了,就又放鬆下來。我感歎這青春的絢爛,又惟恐她不珍惜這短暫的大好時光。

我宿舍裏的林妹妹,上學的時候才十六歲。一場和高年級老鄉的戀愛,在她那純潔天真的心靈裏是多麽的驚天動地呀。她為此留了一級。現在想想,那真是青春無悔。人有這麽一個經曆,是一輩子的財富。今年我加西看見她。難得的是,她仍然是我心目中的林妹妹。不知那青春的時光是否仍然藏在她心底?

宿舍裏的孩子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體會著人生。周末的深夜,有人從酒吧回來,仍然興奮不已,共用廁所裏醉酒後的嘔吐物就是狂歡的記錄。孩子們不可能一輩子都在父母的眼皮下生活,受到挫敗後,各自的結論也大不相同。但願他們執著地熱愛生活,永不放棄。 

我的同屋潔是個非常有個性,有想法的女子。她勇敢地探索各類的體驗,在校園裏外都很有名氣。她是個有藝術天份的人,在學校裏上台演出,結識了校園內外的各色人物。她遠嫁歐洲,在自己的小鎮上開了個小絲綢店,同時還為客人設計和裁剪,最後幹脆給自己設計了商標,搞起了服裝設計。你要是以為她就此打住,不再探險,那就大錯特錯了。她十年前殺回北京,在四合院裏開了家豪華旅館。你沒準還見過她呢,因為她在一個全國性的演藝比賽中獲得了頭獎。她就象一團烈火,遠遠望去,人人向往,可是燒得她周圍的人沒法安靜的生活。

女兒和我們講得更多的是她選的課。這些課程的內容不斷地影響著她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修課的成績給她鼓勵,也給她挫折。她在其中享受著、掙紮著,一點點地去了解這個世界,更是從中理解自己。

我懷念我的大學生活,也祝願我的孩子享受她的美好時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