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的人

有機會在這個世上走一躺。沒有準備,沒有計劃,也沒有目標。隻有點好奇心,於是隨性走著,一路東張西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倫敦: 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

(2016-07-22 20:23:58) 下一個

英倫三島遊記 (2016年6月6日到13日)

今年六月六日到十三日,我們約了幾個朋友,六個人在倫敦遊玩了一個星期。然後坐了兩個星期的郵輪,繞英倫三島轉了一圈。走得很匆忙,看得時候也很匆忙。回到家,才有時間和精力慢慢回顧。其實這是個後記。是回家之後的學習讓我的這次旅行變得回味無窮。

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

六月六日上午到了倫敦,安頓下來,頭一站就直奔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是個應用美術博物館。英國科學博物館和大英自然博物館也都在這附近。如果把白金漢宮作為倫敦的中心,它就在中心東邊 2.5 公裏遠的地方。離它 200 米遠的地鐵站是 South Kensington Station。地鐵 Circle 線 (黃線)、 District 線 (綠線) 和 Piccadilly 線 (藍線) 都經過這裏。

博物館大門口是這樣的。這座博物館其實是個很大的“四合院”。看下麵這張圖,能有點感覺(這兩張照片是網上的)。

先不說這博物館裏有什麽,誰又是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呢?請看下麵這張英國皇室家譜。英國曆史上分為六個大的時期。在這張圖上,有六個大框架。從上麵數下來的第五個框架的最後一個名字就是維多利亞(1837-1901)。阿伯特是她的丈夫。

維多利亞的爺爺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他 22 歲繼承王位,23 歲迎娶了從未謀麵的皇後。倆人一輩子相親相愛,生了十五個孩子,不過活下來的並不多。維多利亞生下來的時候,本來離王位還隔著前麵四個人: 她父親和三個伯父。可是她一歲的時候,爺爺和父親在一周之內相繼去世。一個伯父於 1827 年去世。即位的另一位伯父,喬治四世 1830 年世。最後一個伯父威廉四世於 1837 年去世。加上這三個伯父不是沒孩子,就是孩子沒有活到成人。所以 1837 年,剛滿十八歲的維多利亞就突然成了英國的女王了。

其實在年僅十一歲的時候,由於喬治四世的故去,維多利亞就成為了英國皇室的法定繼承人。整個歐洲的皇室有適齡男孩的家族都在聯絡著,探聽著。維多利亞的舅舅是比利時的國王,他很關心維多利亞的婚事。他看中的是今天德國境內巴伐利亞一帶的大公的兒子阿伯特。經他牽線,倆人在十七歲時見麵,一見鍾情。為此,維多利亞非常感激他的舅舅。

這是兩個人十八歲左右的畫像。

這二人的婚姻是愛情的結晶。他們婚後也的確一直相親相愛。阿伯特一輩子沒有緋聞。他們的愛情給英國的文化風俗帶來了很多新意。阿伯特送給維多利亞一枚訂婚戒指,這並不是當時英國的風俗。不過從這以後,英國人就有了以訂婚戒指定情的風俗了。阿伯特還向英國引進了聖誕樹。兩口子之間互贈禮物也是他們開創的先河: 結婚紀念日,生日和聖誕節,一個日子也不能拉下。

他們倆人都很熱愛藝術。不但出錢請畫家畫畫,作為禮物送給對方,而且給很多藝術家發工資,讓他們不必靠作品定金過活。維多利亞還特別熱愛蘇格蘭。在她的影響下,蘇格蘭和英國的關係融洽。而且因為維多利亞喜歡去蘇格蘭度假,所以蘇格蘭也從此成為英國貴族階層的旅遊去處。

阿伯特初到英國的時候,挺受冷落。在家裏,他隻是個丈夫,並不是主人。家裏的管家和傭人都是維多利亞一直使用的。在家外,議會和公眾也很對他很冷淡,認為他是個德國無名小郡的郡主之子而已。事情有所轉機是在 1840 年六月。當時阿伯 特和維多利亞外出時遭到行刺,阿伯特鎮定自若,保護已有身孕的女王,贏得了英國公眾的讚賞。不久,國會就任命阿伯特為未來王子的監護人。

這時兩個人三十四歲時的照片。

日後,維多利亞生了九個孩子,而且這些孩子全部活到成年。生兒育女耗去了維多利亞很大的精力,而阿伯特在這個過程中對女王政業的輔佐也越來越深入和全麵。阿伯特是個思想先進,有自由意識的人。他主張徹底消除奴隸製度,改善工人的工作條件。他革新了英國的財政,福利係統和大學教育。他更是促成了英國軍隊的現代化的蛻變。他對於把科學藝術運用到生產加工上有特別的興趣。在他的支持,推動和組織下,1851 年五月到十月間,英國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辦了盛大的世界博覽會。

為了這個博覽會,英國修建了一座龐大的水晶宮。世界各國都可以在這裏租展廳。展覽的內容主要是機械製造,原料加工,工藝設計,也有原材料和工藝品。這個博覽會向世界展示了英國在文化藝術和工業製造上的領先地位。六百萬人參加了這個博覽會,每日平均參觀人數達四萬二千八百多人。

博覽會的氣勢和規模是令世人震驚的。它的招搖讓歐洲各國都覺得灰溜溜的。卡爾馬克思認為博覽會是資本主義物質誘惑的大招牌。不管怎麽說,這次博覽會成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象征。

博覽會盛況空前,它的租金和票房收入盈餘相當於今天的一千八百三十七萬英鎊。而這筆錢就用來建成了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英國科學博物館和大英自然博物館。這一帶也被人戲稱為阿伯特城(Albertopolis) (繞了這麽一大圈,這才回到博物館本身)。

當時出版的畫冊記錄了這次博覽會的盛況。

1861 年,年僅 42 歲的阿伯特突然病故,這給維多利亞帶來重大的打擊。她從此穿上黑色的喪服,直到她 82 歲去世。

維多利亞時代(1840-1901)是英國引以為傲的時代。當時的工業化突飛猛進。 火車鐵軌遍布歐洲,電報,電話和報紙將世界聯係在一起。這是產生了詩人紀慈,雪萊和拜倫的時代,是特納的時代,是奧斯汀,勃朗蒂,狄更斯和科南道爾的時代,是達爾文的時代。這是英國被稱作“日不落帝國”的時代。當然了,狄更斯描述的平民百姓的生活可不是那麽美好。而這一段被英國人向往的浪漫而和平的年代,正是英國在中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時代。

維多利亞推崇慈善,她本人又簡樸誠實。連她的皇冠都是自己出錢製作的。她平穩地把權力從貴族那裏轉交到平民手中。在她的統治期間,普通工人開始有投票選舉的權力。正是這些維多利亞個人的特質和應時的政治改革,使她的皇室在這個充滿革命的時代仍然受到民眾的擁戴,保留下來。

當時決定發動戰爭的首相帕爾莫思通,是一個政治上的“粗人”,雖然他出身貴族,但說話極其粗俗。他的商業嗅覺非常敏感,是一個直趨目標同時對社會輿論不屑一顧的政客。政策上是極端保守的強硬派。兩次鴉片戰爭的挑起,都是出於商業貪婪。當年英國的議會裏,也有人強烈反對過這種不道義的行徑。雖說從維多利亞世代起,英國的議會不再受王室幹預,但是發生在遠東的這兩次對中國有災難性的戰爭,女王是不可能推托責任的。但遙遠的東方和英國本土的現實相比,顯得是那麽無關痛癢。在描述女王生平的很多記載裏,根本沒有提到遠東的戰爭。

我們參觀的這天,陽光燦爛,氣溫也有二十多度。一個多世紀過去了,時間絲毫沒有減弱博物館的輝煌,反而給它增添了韻味和份量。

館內的收藏帶給我這個過客的,既有欣喜,也有惆悵。

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裏不但展出前衛的展品,也展出藝術創作的工藝和過程。比如我們去的時候,庭院裏正在展示一種超輕建築的工藝和製造過程。這種用超輕材料製作的建材,不斷地被加工,組裝起來,幾個月後才結束。

我最為欣喜的是,英國很多的博物館,都把館藏照像掃描上傳到網上。維多利亞和阿伯特博物館的館藏的網址是: http://collections.vam.ac.uk/。博物館是不可能同時展出全部收藏的。而上網,則可以看見很多藏品,同時可以仔細閱讀說明,還可以到網上查相關的資料。下次再去,我就會有特別期待親眼看見的收藏品名單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圊石' 的評論 : 喜歡你寫的仔細,有收獲。
圊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每次去歐洲/英國都是匆匆忙忙,每天一頓“wow”。隻有回來了,上網查查,才有點明白每個博物館的特點。但願有一天能有時間“毫無目地”的在那裏溜達。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喜歡V&A
圊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oduo' 的評論 : 謝謝指點。我了解得很膚淺。還要繼續學習。
xioduo 回複 悄悄話 展品大多不前衛,樓主見到的是在庭院裏臨時裝置展品。V&A的藏品中:;英國展廊按時代展示室內裝飾發展; 意大利庭院有最好的意大利雕塑拓本;四幅大型文藝複興大師拉菲爾的畫;另外分類珠寶瓷器,玻璃,器物、家倶,時裝及布料,攝影,雕塑館不盡數;還有歐洲之外中東,中國,日本,印度的藏品。
xioduo 回複 悄悄話 是裝飾藝術博物館,藏品非常非常豐富。應該是頂級了
圊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超然看眾家' 的評論 : 謝謝。我也隻能回來查資料來回答自己心裏的疑問。大英圖書館也去了。很震撼。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呢。
超然看眾家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我也去看過這個博物館,很喜歡,可惜之前計劃的時間不多,參觀的沒有那麽細。另外倫敦還有一個值得去的地方,就是大英圖書館。這二個地方,亞洲遊客都很少。
圊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落英如雪' 的評論 : 同感。
落英如雪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引人入勝。 小時候讀到八國聯軍總是義憤填膺, 但是現在看到這些文物被保存的很好供各族各國的遊人觀賞,確實既有欣喜也有惆悵了。
西風-西風 回複 悄悄話 interesting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