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漫花

I don\'t know much, but I know whom I love. www.45040.org
正文

麵朝大海-中年版

(2016-06-19 14:52:33) 下一個

海子是與國內備受追崇的現代詩詩人,他的那首《麵朝大海,春暖花開》被收錄到中學語文教材裏。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感覺很溫暖但又怪異:他向往簡單的生活,為所有的人祝福,但最後又好像厭世,隻願麵朝心靈的大海,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隻願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後來才知道海子是1964年出生於安徽的一個農民家庭,15歲考入北京大學法律係。1983年畢業後留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書,在那個時代屬於萬人敬仰的佼佼者,本來前途光明無量。可惜在1989那多事之秋,寫了此詩後一個月, 便自殺過世,年僅25歲。逝者往矣,生者歎曰:

流星閃亮墜夜空,

含苞欲放花凋零。

若非人事何以堪,

人生完滿未可知。

本文不去談論往生者痛苦的隱私,對海子隻滿了歎息和敬意。跟詩歌界流行的哀怨纏綿不同,詩人極度絕望,卻放下自憐,為世人祝願,誠如詩聖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裏,“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像海子這樣單純和執著的人在八十年代是常見的,那個時代的知識界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可是在當今時代,作這樣的人實在是難能可貴,數目自然就不多了。看到的普遍現象是道德腐爛,人人為己,那管別人和明天,讓關心祖國未來的海外華人痛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一次我問我家那位會講流利中文的小老美,中國和美國的差別在哪裏,她說中國有飲食文化,家庭文化的優勢,但侮辱和歧視現象嚴重,人和人之間缺少關愛。

我想教育部的有識之士看到這一點,將這首詩收錄到中學語文科本中,不是因為海子做詩的技巧有多高,也不是房地產商喜歡拿它做廣告,而是詩裏展現的人文精神,一種注重內心那片海洋的情操,享受簡單生活的純真,愛人如己的熱忱,感染周邊人的喜樂。然而一首好詩的的作用在現今的教育體製下有限。若要改變一個社會,就要先從教育改革開始,從啟蒙未來精英開始。外交人員是民族文化的門麵。在現行教育體製下配養出來的外交官,常有與職業水準不配的言行,他們的素質和修養,遙不及民國教育體製下培養出來的外交名家周恩來和喬冠華。

若海子還在,我想問他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麽取海子這筆名。他並不是出生在緣海地帶,成人前肯定沒有見過海,是不是生長在偏僻山村的孩子對大海的神往?。兒時的我在四川天天麵對起伏的山崗,彎彎的小河,地圖上的海邊是多麽的遙遠,浪漫和神秘。夢想能在海邊露營,聽海濤,望明月,女跑男追,細語若沙,纏綿如浪,可PK在小河塘裏洗澡,夢幻被寂寞天仙拿走衣服。。。-:)

若海子還在,我會問他退休後住在老家山裏還是海邊木屋。他肯定會說老家山裏。在那裏有熟悉的父老鄉親,舊友同窗。而海邊什麽都沒有,太寬闊空曠了,隻剩下風,隻留下浪,腦袋裏一片空白,什麽都不寫不出來。今年二月去加勒比海座遊輪,天天看海。雖然遊輪大得就是一座水上城市,但在大海中小如一葉孤舟。大海太大了,它可吞沒天上的太陽,水上的巨輪,心中的狹小。屬世的煩惱,在壯闊洶湧的海浪前,如同茶壺裏的波浪;心裏的霧霾,在碧海晴空下消散。詩人沒有了煩惱,憂愁,鬱悶和憤怒,還能寫啥?-:)

以上隻是自嘲的玩笑,不可當真。事實是第一眼看見大海時,的確能讓人心曠神怡,一見鍾情,30分鍾後就那麽回事,開始見異思遷。大多數人羨慕富人住海景屋,卻不知道做富人的難處。據統計調查研究,世界上90%的煩惱是跟金錢有關,10%是跟金錢無關。平常人每天麵對的是金錢能解決的煩惱,隻要有敬業精神,學會享受平凡的生活,就可圓滿解決。而富人每天麵對的卻是連金錢都不能解決的煩惱, 剛過世的歌星Prince 就有典型的富人的煩惱。這種事在八卦雜誌裏天天有,不是這個離婚,就是那個嗑藥。所以為了生計,忙於劈柴,喂馬,沒有閑時間想歪,也是一種福氣。與我們同上鍛煉課的一位中年白人,她打3份零工,每天4:30起床上班,一直忙到晚上,每次見到她都很喜樂。這樣的老美實在是太多了,收入高的老中反而板著臉的多。

人生道路不可能天色常藍,鮮花常漫,人都有低潮的時候,包括笑口常開的哪位中年白人。我若能坐時光車回到1989年,會推薦海子Michael Jackson’s   這首歌和莫紮特給父親的一封書信:

As death, when we come to consider it closely, is the true goal of our existence, I have formed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such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is best and truest friend of mankind that death's image is not only no longer terrifying to me, but is indeed very soothing and consoling, and I thank my God for graciously granting me the opportunity...of learning that death is the key which unlocks the door to our true happiness. I never lie down at night without reflecting that —- young as I am — I may not live to see another day. Yet no one of all my acquaintances could say that in company I am morose or disgruntled.

莫紮特身體不好,英年早逝。雖然他一生活得很辛苦,但是很喜樂,自由,瀟灑,整天嘻嘻哈哈,就像一個大男孩。他的秘訣就是“死亡是打開喜樂之門的鑰匙”。

有一個周末我跟太太從健身房鍛煉回家,對麵開來一隊出殯車隊。按交通法,我們這邊是不用停下來的,但是正好路邊有空地,大家都主動停在空地上,等對麵的車隊經過,表示對生命的尊重。在那短短的一分鍾裏,我想到的就是莫紮特的這封信。我們一生中受的苦難算什麽?能與不可避免的死亡相比嗎?如同Michael Jackson “Will you be there" 那首歌裏描述的苦難,有造物主的來承擔,我們為何不能珍惜光陰,慶祝生命,喜樂的過每一天呢?

末了,我還帶給海子我幫他寫的《麵朝大海-中年版》,我的古體詩可能比他強 -:)

麵朝大海—中年版
 

南風入帷亂翻書,

詩文掃地進火爐。

麵朝大海翻巨浪,

九州翻騰泛浮沫。

 

年華似水無痕去,

殘紅芳菲輕煙許。

鬢發染霜夢已舊,
明月千裏故人稀。


踏遍高崗求真相,

話中活水享靈糧。

麵朝大海平波浪,

春暖花開時時賞。

 

晨曦易夕看今朝,

風和雲淡藍天好。
劈柴喂馬居陋室,

感恩今日永不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