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飛神

網球羅教練, 開設網球班。www.6636.ca Yukai.luo@gmail.com 905-890-1026
個人資料
正文

《清明上河圖》

(2011-04-10 08:41:42) 下一個


        最喜歡《清明上河圖》,真實地演繹著 900年前京城汴梁的都市生活。《清明上河圖》是畫界中最傑出的作品,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屬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的代表作,描繪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猶如一首韻律和諧的樂曲。它是一幅具有重要曆史價值的風俗長卷。張擇端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畫師張擇端,山東諸城人。早年遊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台、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隻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清明上河圖》是最傑出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北宋風俗畫作品。屬一級國寶。這幅作品在技法上的成就更接近於宋代早期現實主義畫法,與宋徽宗時期繪畫風格截然不同。該作品由漂亮精美的彩絹製作而成,設色華美富麗,內容豐富逼真,生動地體現了北宋京城汴河兩岸物阜民豐的繁榮景象,真實而形象地再現了當時百姓安居樂業,商業興隆社會穩定的麵貌。

      《清明上河圖》采用傳統的中國畫長卷形式,使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眾多的景物統一納入富於變化的畫麵中,作品中塑造了五百多位衣著不同、神情各異的人物。而且人物都有自己的活動,極富獨特個性的藝術審美情趣,整幅作品構圖美觀精致,非常注重節律感與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的運用皆很巧妙。



       《清明上河圖》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與保存價值,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麵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作為繪畫藝術作品其留給後代人的是無窮的想象與豐富的繪畫經驗。《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清明上河圖》 畫麵介紹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麵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杆,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麵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麵,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隻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麵,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麵,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畫麵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後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極富情趣。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59表現。《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麵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 賞析

      《清明上河圖》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麵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清明上河圖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 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麵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河裏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 《清明上河圖》物, 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麽。船裏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裏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清明上河圖》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 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麵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紮“彩樓 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 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 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 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 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 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清明上河圖》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隻有一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畫卷從外城起: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正趕著5匹馱炭的毛驢,向城中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是大地回春的清明時節。路上的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正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

      繁華的汴河碼頭上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飯鋪進餐,有的在看相算命。汴河裏大大小小20多艘船隻,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船,或在船頭生火做飯;有的正吃力地搖櫓行駛,岸上的纖夫喊著號子,船上船邊,橋頭橋下,一片繁忙景象。虹橋宛如一道飛虹橫跨汴河兩岸,一條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杆,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像在大聲吆喝著什麽,橋上的人也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

      《清明上河圖》過橋後是一座竹木搭建的酒樓,精致華麗。城門外人煙如雲,大路旁搭起了革棚、支起了大傘,各行各業一一排列。走進鬥拱精巧的城樓善門,更見一片繁華景象:屋宇鱗次櫛比,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商店、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麵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有做生意的商賈,有叫賣的小販,有騎馬的官吏,有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畫中的人物大小僅寸許,但均各有身份、各有情節,且神態畢現,極為生動,有讓人身臨其境之感;所繪橋梁的建築結構嚴謹,一絲不苟,可謂求真盡得;城門下緩緩進城的駱駝隊,將被高聳的城樓所隔斷的畫麵巧妙地銜接起來。其勢之宏大、藝之精妙、匠心之獨具,造就了這幅傳世名作巨大的藝術魅力。

      《清明上河圖》自隋煬帝開鑿了古汴河,開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和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係,就使其成為隋、唐、宋時期的重要漕運航道和經濟大動脈,富足了其沿岸大大小小的縣邑和集鎮。然而,這幅記載著汴梁城市曆史的寫實畫卷竟成為這座繁榮富庶的古代都城留給世人的最後紀念。《清明上河圖》畫成不久,金人攻入汴京,劫掠一空。金兵焚城,大火三日不熄,二百年積蓄一夕盡掃。此後,開封就失去了其作為都城的昌盛。開封的繁榮竟成了它盛極而衰的不祥征兆。金朝的戰亂使運河漕運中斷、湮塞,開封城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水路交通,很快衰落下去。昔日宋都歌舞升平的都市繁華,流傳在文人墨客的詩句中了。金代黃河改道南下,此後水患接連不斷,古老的城池被一次又一次地掩埋在黃河泥沙之下,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殆盡。





      《清明上河圖》“沉舟側畔千帆過”,今日的開封城,在經曆了2300多年的滄桑歲月後,以“七朝古都”的嶄新麵貌,展示在世人麵前。 昔日的東京通衢大道之上是“宋都禦街”,《清明上河圖》中那條繁華古道就處在今天的禦街地下。漫步禦街,看那氣勢軒昂的牌坊、對稱而立的角樓,身臨鱗次櫛比的仿古樓閣,在曾經的東京酒樓之冠——礬樓中品一品正宗的宋菜,整個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幾百年前的宋朝,不禁感歎起曆經北宋168年的開封城繁榮興旺的往昔。

      歲月和曆史磨滅了一座城市美好的過去,結束了北宋皇帝萬世升平的好夢,但留下了流傳世代的藝術作品和今人對往昔的無限懷念。清明上河園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再現了這幅古畫中的故城風貌。站在東京碼頭岸邊,畫中舟船雲集、漕運繁忙的景象已不複存在,但河中逼真的仿宋船隻,仍能勾起人的無限遐想。站在優美的虹橋之上,滿目汴河的碧波,一瞬間仿佛又看到了畫中那艘高大的商船,聽到了船夫的叫喊,聞到了船艙內飄來的飯香。站在高聳的善門腳下,看道路兩邊綠樹成蔭,昔日畫中的革棚已換作商販的木亭,倒是大傘還撐著,不過不再是故時的竹傘;人們也一樣在為生計忙活,不過曾經是為過往的商旅,如今是為這園中的遊客了。


《清明上河圖》 軍事機要

       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堪稱北宋時代市井俚俗的活化石,現藏故宮博物院,屬一級國寶。徽欽時代的汴梁城,已經具備了國際大都市的雛形,戶口百萬,商鋪林立,到處都是勾欄等娛樂場所,甚至還出現了繁華的夜市。《清明上河圖》再現了北宋都城的水陸交通及日常生活。《清明上河圖》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動物208隻。超過了《三國演義》(1191人)、《紅樓夢》(975人)、《水滸傳》(787人)任何一部描繪的人物的作品。 每幅名畫都暗藏著不可告人的玄機,似乎包羅萬象的《清明上河圖》上,獨缺少了兩種市井常見動物——馬和羊。馬匹,往往用毛驢和黃牛代替。原來,馬和羊牽扯到北宋的“國家機密”。

      北宋是典型的民富國窮,尤其文人皇帝趙匡胤,一開國,就奠定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北方虎視耽耽的遊牧民族,對中原早就垂涎欲滴,於是,趙宋朝廷不得不加緊對戰備物資的控製。馬和羊,即名列其中。馬匹,是比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羊皮則要製作營帳、軍服。與宋互市時,馬與羊不許出境。同書也說及遼與金決戰時不失去戰馬之來源關係極為重大。這限製馬匹南下的禁令,也可以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看出:畫幅上,開封之大車都用黃牛水牛拖拉,可見馬匹短少情景迫切。馬匹原來也可以在華中繁殖,隻是受當地農業經濟的限製,其耗費極難維持,而且在精密耕作地區所育馬匹一般較為瘠劣。”


《清明上河圖》 藝術特色

       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一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 醫、卜、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馬,牛、駱駝等牲畜。 有趕集、買賣、閑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畫中大街小巷 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梁、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 《清明上河圖》中畫有八百一十五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曆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惟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衝突,令觀者看業,饒有無窮回味。

       結構嚴謹 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一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麵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麵組織和控製能力。

       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於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於詩情畫意,又具本質特征的事物、場麵及情節加以表現。十分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一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苟。車馬船隻麵麵俱到,謹毛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隻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係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歎為觀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