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是根據我國古代四大民間神話傳說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台》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樂曲吸取了越劇音樂素材,講述了一段瑰麗哀婉又充滿浪漫主義理想色彩的愛情故事。
樂曲為單樂章交響詩,分為三部分:愛情、抗婚、化蝶,用奏鳴曲式演奏。
樂曲的第一部分(愛情)是呈示部,包括草橋結拜、同窗讀書、歡樂遊戲、長亭送別等內容。豎琴幾聲撥弦後,長笛奏出表現江南明媚春光的引子,雙簧管敘事般地展開故事,獨奏小提琴優美婉轉地奏出愛情主題旋律,動人心弦的旋律在低音區作了反複,女扮男裝外出求學的祝英台與梁山伯結為兄弟的情景在旋律中展現出來。愛情主題在樂隊的齊奏中情緒高漲,梁、祝二人相親相愛同窗讀書,耳鬢廝磨共研學業。隨後,獨奏小提琴在樂隊的協奏下奏出跳躍歡快的旋律,梁、祝二人嬉戲玩耍兩無嫌猜。在低音提琴的引導下,獨奏小提琴先奏出愛情主題變奏,然後獨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情意綿綿難舍難分,象征梁、祝二人十八裏想送,長亭話別戀戀不舍,祝英台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兒身,並把自己的終身悄悄托付給了梁山伯。
第二部分(抗婚)是展開部,包括抗婚、樓台相會、哭靈、投墳等內容。大提琴陰沉的旋律引出樂曲激動不安的情緒。祝英台不從父命,絕不嫁給馬員外的兒子,樂隊強有力的合奏與小提琴的傾訴和誓死抗爭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對抗,表現了封建勢力對追求戀愛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的壓製與迫害。單簧管旋律引出獨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對話,小提琴和大提琴極盡委婉淒苦如泣如訴互吐衷腸的對白和海誓山盟的重奏,真切地表現了梁祝二人樓台相會的憂傷場麵。樂隊又一次加強力度,梁山伯憂病身亡,獨奏小提琴再次淒苦地哭訴,旋律時快時慢,梁山伯的靈前,祝英台呼天搶地撕肝裂肺地慟哭,是對冷酷無情的封建勢力的強烈控訴和反抗,悲劇性的情感表現達到了頂點。隨著獨奏小提琴在高音區的一聲悲愴淒厲呐喊,緊接著,鈸和鑼一連串地強力打擊,銅管樂弦樂的旋律震撼人心地轟然響起:天空電閃雷鳴狂風橫吹暴雨傾盆,梁山伯的墳墓裂開,悲憤交加的祝英台縱身投入墳中,與心上人相會……第二部分在高昂讚美的旋律情緒中結束。
第三部分(化蝶)是一個簡略的再現部,主要是對愛情主題作了再現和自由變奏。這一部分的敘事性已大大減弱,沒有了第二部分的矛盾衝突。豎琴幾聲撥弦後,長笛再次奏出第一部分開始時的江南明媚春光樂段,豎琴如同水波聲響的撥弦後,第一小提琴聲部緩慢奏出愛情主題,清新親切:雨過天晴,豔陽高照,彩虹當空,百花盛開,梁山伯與祝英台化為兩隻彩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獨奏小提琴速度稍慢地更加婉轉地反複了愛情主題並作了主題變奏,愛情主題變得更加純淨而透明,表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對純潔愛情的向往與追求,樂曲有了一種聖潔和升華的感情釋放,浪漫主義理想色彩得到最好的詮釋。
《梁祝》推薦版本: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俞麗拿小提琴獨奏,英國廣播音樂會管弦樂團協奏,李堅指揮。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薛偉小提琴獨奏,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協奏,黃胤靈指揮。
(本文發表於2004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