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做這篇文章的標題也許不太貼切,不過,十九世紀波蘭的肖邦和一千二百年前中國的杜牧,他們從靈魂和熱血中迸發出來的藝術感覺是相同的。世人稱肖邦為鋼琴詩人,是出於他詩人般的氣質和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的詩一樣美的情感,他的夜曲尤其具有這種品位,清麗生動而不膚淺豔俗,正如杜牧的抒情詩一樣。
一些樂迷都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次欣賞大師的作品要聚精會神很用心地聽,須臾不得放鬆。如此一來,有時不免感到受累。聽肖邦的夜曲幾乎沒有這種負擔,不必那麽受累,樂曲會像清澈的溪流,自然而然就流進心裏。因此,肖邦的夜曲能創造這樣的意境:月光清純的秋夕,夏日的燥熱已消退,夜色如水,清涼宜人,盡可以讓人從從容容清清靜靜進入沉思狀態,讓靈魂在清澈的溪流中暢遊,但又不會遊離於琴聲營造的詩一般的意境和氛圍之外。沉浸在這樣幽靜的意境和氛圍中非常愜意。愜意之餘,思維更趨活躍,或許會思考些什麽,幻想些什麽,憧憬些什麽。這種時候,對肖邦夜曲的理解就由表及裏地深化了。
顧名思義,夜曲似乎是為夜晚寫的在夜晚聽的。其實不然,隻要想聽,即便是在夏日炎炎的白晝,肖邦的夜曲也能給你帶來晚風習習輕撫肌膚的涼爽和暢飲清涼飲料的舒坦,還有暗藍色天幕上閃爍的星辰編織成的清幽旋律在心頭縈繞的感覺。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德國享有世界聲譽的拉斯特樂隊曾將肖邦的夜曲第八首(作品27號之二)改編成具有現代音樂氣息的輕音樂,並加進了人聲無詞合唱。盡管這是挺有新意的再創作,但比起鋼琴演奏的肖邦夜曲來,拉斯特樂隊的演奏還是顯得熱鬧了一點,不夠清澈,不夠幽靜,不夠“涼如水”,隻有鋼琴演奏才能真正表現肖邦夜曲的精髓。然而這並不是說每一位鋼琴演奏家都能演奏出一流的肖邦夜曲。我以為,演奏肖邦的夜曲需要不過分宣泄不矯揉造作的感情投入,需要平和且又不乏深邃的理解。以炫耀技巧和速度為能事的演奏者,不一定能演奏好肖邦的夜曲。
肖邦夜曲的版本實在太多了,也不乏上乘之作。不過,最受行家和樂迷推崇的還是上個世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美籍波蘭人阿圖爾·魯賓斯坦(1887—1982)演奏的版本。這位活了九十六歲的鋼琴大師演奏的肖邦夜曲,音色極美,音質極佳,那一顆顆一串串一簇簇飽滿清脆的“音粒”、“音珠”,晶瑩剔透,五光十色,有一聲一聲的滴瀝,也有一嘟嚕一嘟嚕的傾瀉,而且都是那麽珠圓玉潤,流光溢彩,令人傾心,令人陶醉。當然,更令人欲罷不能的,還是那一個個被“音珠”、“音粒”詩化了的音樂故事。難怪有樂迷聽了魯賓斯坦的演奏後感慨:“簡直不知道還有別的什麽彈法。”
三十九歲英年早逝的肖邦創作的鋼琴作品頗多,瑪祖卡舞曲、波羅乃茲舞曲、前奏曲、練習曲、圓舞曲、諧謔曲、協奏曲、奏鳴曲、敘事曲等等,他都有經典之作,這足以奠定他在世界音樂史上的不朽地位。樂迷們經常聽的這套夜曲(共19首),是肖邦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要入門肖邦,這套夜曲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