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磐石教育心語係列】專題二 學區選擇,什麽是好學校? 什麽是好學區?

(2016-05-21 15:07:04) 下一個

【磐石教育心語係列】專題二 學區選擇,什麽是好學校? 什麽是好學區?

2016-05-22 陳巍&李素文 

?

磐石品牌公眾號的所有文章均為原創。目前推出的文章有【真人真事看美國】,【天堂般的聖地亞哥】,【磐石教育心語】,【陳博士雜談】四個係列,不定期推出。轉載請注明出處。查看其它係列文章請跟蹤公眾號(點擊上麵磐石品牌,跟蹤,查看曆史)。探討問題請聯係微信號:1274264498

             專題二:學區選擇,你準備好了嗎?

好學區?---如何定義“好學區”?

       學區是咱們中國父母永遠關心的問題。 中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好學區會讓咱們中國父母趨之若鶩。在加州,所謂的好學區,學校考分排名一定很好,亞裔(華裔)一定很多,各種學術競賽也一定很多。咱中國人在國內習慣了學習上的競爭,到了美國後仍然如此。因此,孩子們從小就上各種補習班,提前學了許多知識;父母們聚在一起,談論比較的也是類似的問題,生怕一不留神耽誤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和父母都生活在競爭和壓力中, 與在國內並無太大差別。我們以為, 為人父母者, 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先想想清楚:這是你移民到美國來後想要的嗎?你的初衷是什麽?你希望你的孩子的成長環境也類似於你過去的成長環境嗎?因為不同的想法會帶出不同的選擇。所以,好學區的定義還真是因人而異。

      我們從起初就定意讓我們的孩子避免在各種無謂的競爭中長大,因為我們不讚成國內教育的許多做法, 希望自己的孩子的成長過程是自然而快樂的,充分享受到美國教育中好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從一開始就選擇遠離亞裔(尤其是華人)聚居區,也就是所謂的“好學區“的原因。其實,我們也不是不注重學區,隻是我們眼中的“好學區”可能與大多數華人的標準有異。選擇遠離亞裔聚居的學區,不是覺得與華人在一起不好,隻是想盡量減少受華人教育傳統思維的影響,以免自己不自覺地隨大流。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夠強大,可以不受周圍的影響,就不必選擇遠離亞裔。有一次,我無意中加入到一群華人媽媽中間聊天。大家談的都是如何盡早為孩子們上藤校做準備,到什麽地方去補習,去學這個學那個,等等。我當時是聽得一頭霧水,因為我的孩子什麽也沒做,除了學校,就是忙於運動和教會的事。當時有一個媽媽很好心而且語重心長地批評我: 你怎麽可以一天到晚把孩子往教會領?這樣做多浪費孩子的時間?小心我把自己的孩子給耽誤了!。。。。。。回到家,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暗暗自問:自己正在做的事到底對不對?我是不是真的把孩子給耽誤了?我在禱告中求問神。整整花了兩天的時間我才從這種低落沮喪的情緒漩渦裏爬出來,重新回歸到我們的初衷 - 我們想讓我們的孩子在一個與我們過去成長環境不一樣的地方自由快樂的長大!既然來到了美國,就不要再套用在中國的那一套了。從此以後,我就不再與華人父母們交流有關孩子教育的信息了。我是有意識地使自己在這方麵與華人父母隔離開來,隻專注在尋求神的旨意裏。當你把自己從過去的思維中抽離開來,你會有許多新的看見。我們就定意在兩種文化(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中,找出好的部分,在加上基督教文化,來養育我們的孩子。好在這個方麵先生的看法更“超前“,他九十年代初在英國念博士時就是華人留學生中的另類,與一幫“老外”喝遍了劍橋的所有酒吧。孩子們三歲以前都是媽媽在家撫養,我們認為這個對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安全感,自信心等有莫大的好處,過了這個時段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父母尤其是媽媽需要權衡自己的事業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哪個重要。從為孩子找學校開始,爸爸就極力主張到人口比例與美國總統人口分布差不多的社區,避免亞裔集中地。如今看來,爸爸的看法是正確的。

     說到Preschool,  女兒在德州上了一年Montessori 。這類學校的教育理念我們比較喜歡。在她四歲時我們搬到加州的聖地亞哥。 當時也為她找到一個還算不錯的Preschool,學費還挺貴的。學校設備比較先進,家長可以在家裏通過網路觀看到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有一天,我從網路上看到在recess 的時候, 幾個老師在一起隻顧自己聊天,並沒有太關注孩子。並且,有一個老師在聊天的時候,把一隻腳踩在孩子們用的小桌子了。我當時就很不喜歡這類的behaviors。 因此,我們就決定把女兒領回來自己教。

      當時,兒子不到三歲。我是全職媽媽。每天的任務就是帶著兩個孩子玩。說實在的,孩子由自己帶和讓別人帶,差別大著呢!別人帶你的孩子,基本要求是人身安全,順便教點東西, 學點規矩。自己帶孩子,我會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進去,每天花很多的心思和時間在他們身上, 而且,樂此不疲。副作用就是到現在我會對小小孩都避而遠之,不想再碰。想來,這應該是當初對自己的兩個孩子用心太過,身心透支的緣故。學齡前兒童,由媽媽自己帶最好, 最有益於孩子身體的健康和性格中的自信的培養。學齡前也是為孩子設立規矩的好時候。

      我們所在的學校(區),90% 以上是白人,亞裔和西裔不多。總的說來,孩子們所碰到的老師都非常好,給人感覺是對當老師有激情(passion)的。 我們也都很滿意孩子們所在的每一個學校。他們的好朋友很多,大家相處得也很融洽。就在剛才,十分鍾前,女兒要參加學校組織的高中畢業生的Boat Dance。 門鈴聲響,家裏一下子湧進四個白人孩子,男女都有,要坐她的車一起去參加party. 孩子們滿麵笑容地請我給他們拍了幾張合影。幾分鍾後,幾個大孩子就又一下子坐車有說有笑地走了。孩子們都很有禮貌,很大方,也很陽光。真是青春無敵啊!    

       其實,如果孩子的性格好,與人相處時令人舒服,朋友就會比較多。學校帶給他們的都是各種美好的回憶。前幾天女兒還對我說:高中四年,她過得很愉快!感謝我們為她選擇了這所學校而不是有許多華人學生的學校,因此她不必花太多時間讀書,也因此她就有很多時間來做她想做的事。她有許多自己喜歡老師和同學。 當孩子很認真地對父母說這番話的時候,你的心裏會深感釋然:我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回首過往十五年,我們住在同一個地方,華人不太喜歡的學區。兒子女兒從幼兒園開始的十三年幾乎都是同一位老師。我們覺得每一位老師各有千秋,都很棒!孩子與每一位老師的關係都很好。記得女兒把英文課讀完《麥田守望者》與《罪與罰》後寫的讀後感發給爸爸看,爸爸看後很有感概。爸爸當時在中國做公司,從中國給英文老師發了一封email, 真心的把老師誇了一番。老師很受感動,約好與爸爸見麵。這樣我們與老師們的關係也不錯。總之,我們對孩子們的老師們隻有感謝沒有抱怨。也許無形中對孩子們也有些正麵的影響吧。

公校?私校?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至於公校還是私校,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們是堅定的公校擁護者。在我們看來,美國的公立學校比起我們當初在國內的學校,各方麵不知已優越了多少倍!孩子能否優秀和健康成長,真的不在乎於在哪個學校,而是在乎於孩子本身。當然,如果你的孩子需要special attention, 或者在某個方麵很拔尖(公校的教育不能滿足孩子學習的需要),或者是你的錢很多不在乎每年幾萬的學費,就選擇私校。

     我們的經驗是:在公立學校,孩子們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公校往往比較大,孩子們可以與更多的人接觸,盡早學會將來人生中所需要的一些社交技能。公校也有很好的老師,很好的環境設施。當然,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也還是要留心不要選擇周圍環境太差的學校。請記住,以上隻是我們的一管之見, 絕沒有否定私校的意思,私校當然有公校所不具備的許多好處。 我們推崇公校,  僅僅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在公校有很美好的經曆和體會而已。

小學裏做義工,好處多多

         孩子們在小學時,我參與了很多的學校的義工。 到孩子的班裏做義工,一是可以近距離觀察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以及老師的互動,二是可以進一步了解美國教育的一些理念。再說,孩子看到媽媽去學校幫忙,心裏會很有自豪感。在女兒小學一年級的一次班裏活動的時候,一位華人小孩看的眾多的父母中沒有自己的爸爸媽媽而哭泣。另外,美國家長大多很投入學校的義工,老師們也在相當的程度上依賴和感激家長的付出。
所以,老師們會對參加義工的家長有親切感,常常更願意主動與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還有,美國家長(也許包括老師)會認為,家長的付出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所以,當你的孩子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好處的時候,你也應該做出相應的付出,否則對大家就會不公平。咱們中國人大多不習慣到學校去做義工,有的可能是沒時間,有的可能是語言的障礙。 如果沒有時間,可以在金錢上有所補足,如常常買些教室裏所需要的東西捐給孩子所在的班裏。英語不夠好也沒關係,有些義工是不需要說很多話的。總之啊,如有可能,盡量參加學校的義工。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我就沒有再去學校做義工了,因為不太需要了。

歧視?Bully? 父母的反應

         說到孩子與同學之間的衝突,我以為父母的態度很關鍵。我們的孩子在小學時各有過一次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

         先說女兒Emily的事:那是她在kindergarten 的時候。 有一天放學的時候,我看見老師拉著Emily的手在學校大門口等我,旁邊還站著一位媽媽和一個小女孩。小女孩手裏拿著一張卡片和一朵玫瑰花。當老師告訴我那位媽媽是帶著她的孩子來向我和我女兒道歉的時候,我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原來,前一天在學校recess 的時候,那位女孩說了一句帶有種族歧視嫌疑的話, 她說不和Emily一起玩是因為Emily的膚色與她看起來不一樣。後來這話被別的孩子告訴了老師。老師當天就打了電話給那女孩的家長。但是Emily 並沒有回家來告訴我們,所以我們並不知情,Emily 看起來也沒有被這件事影響到。那位媽媽開始向我們母女道歉,並說她是基督徒,孩子也從小在教會長大,不知道孩子為何會說出那樣的話來。小女孩也對Emily 道歉,並送上她親自做的一張很精美的卡片,還有手上的一朵美麗的玫瑰花。老師隻是站在一旁看著並沒有再說什麽。我看看Emily,她一付很高興的樣子,和那個女孩馬上玩在了一起。我就說,我很欣賞老師的做法,也很願意接受家長的道歉。我也是基督徒,深信人人在神麵前都是平等的。我也相信女孩的父母和我想的一樣。孩子還小,並不知道她所說的話的所代表的真正意思,並且,我女兒也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傷害。所以,我決定不再追究,接受道歉。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兩個女孩後來還一度成了好朋友。種族歧視在美國是一件很嚴重的事,難怪老師和那位媽媽如此重視。但作為基督徒,我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安全感,深知自己在造物主的眼裏為珍為寶,所以就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不友善的話而大受影響,也因此不至於對這類的事太過敏感。教導孩子明白他們在神眼中的地位是何等寶貴,神愛他們就像愛眼中的瞳仁一般,這是我一直致力的最大目標。因為隻有當一個人真正明白自己在神眼中的寶貴地位,真正相信神愛他如珍如寶,他就不會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言語了。也就是說,他的內心真正強大了,他不必為了討別人的喜歡而活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自信。

 

 

          再來說兒子Michael的事:那是在他一年級的時候。也是在recess ,孩子們在玩遊戲,有一個大個子的男孩故意衝撞Michael,並且把他撞倒在地上。當時,值班的老師有批評那個男孩。Michael回家後並沒有向我們提起這事。我是在Michael 和他姐姐Emily 的談話中發現端倪的。我聽到Michael 在談到那個男孩時語氣很激動, 於是就問怎麽回事,這才知道原委。Michael 還說那男孩昨天在lunch time 的時候沒有經過應許就從他的lunch box 裏拿他的食物吃。我們一聽覺得問題比較嚴重,於是當天晚上就以父母聯名的形式給Michael 的老師寫了一封郵件,說我們聽到Michael 回家來所說的事,心裏很不安,但是我們隻是聽到孩子的一麵之詞,所以希望老師查實並作出相應的處理。第二天,老師就回了郵件, 詳細告知他的所作所為。他把Michael 和那個男孩叫到一起,問明了事情的真相,證明Michael 所言皆是事實,那男孩也承認他是做了這兩件事。老師讓那男孩當麵給Michael 道歉後,又規定從當日起,無論在哪裏,那男孩必須離Michael 一米遠,不可以太靠近Michael。 最後,老師還問我們對這樣的處理滿不滿意。說實話,老師的處理超過了我們的預期,令我們有點吃驚,他竟然要求那個男孩無論在哪裏都必須離Michael 一米遠!這在我們過去的經曆中可是沒有過的。這件事也讓我想了許多。當孩子在學校被Bully, 家長一定要盡早介入。 孩子回到家裏不一定會主動告訴家長,所以每天都要留心孩子的言行,總是可以看出蛛絲螞跡來。與老師溝通時要父母同時上陣,表示家長真的很擔心很重視, 家長言語上要平和禮貌,要求也要合理,先請老師解決問題。不要一開始就把問題弄得很大,以致不易收場。隻要家長做到有理有節,問題往往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的。

 

【版權聲明】

文章屬於作者原創,版權歸 “磐石品牌” 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公眾號: Rock_wordsfromheart  

探討問題請聯係微信號:1274264498

 

磐石心語             

漫談人生, 認識美國;分享孩子成長教育經驗教訓; 分享金融投資認知,分享對全球經濟金融大勢觀察。陳巍博士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以後進入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後就職於多家世界一流芯片公司,從工程師到副總裁曆時十七年。目前在大摩(MorganStanley)的私人財富管理部門從事金融投資工作,為個人與機構進行財富管理(全球資產配置)。

陳博士網頁:http://www.morganstanleyfa.com/wei.chen/  

 

請點擊右上角分享精彩

跟蹤公眾號閱讀其它係列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