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孩子的品格培養與學區選擇

(2016-03-19 17:17:44) 下一個
 

孩子的品格培養與學區選

波士頓高中教育群講座

【主講人】陳12/15/2015

本文是根據陳巍博士在波士頓高中教育群的講座整理而成。

文章末後有關於陳博士的介紹。

文字整理: 區文 (Owen), Flowerland, Dong Xiaotao, Hongbaobao

 

大家好。

我先做一個自我介紹, 我名字叫陳巍。八十年代進入大學學習微電子,然後讀研究生,留校任教,在大學工作學習了十二年。九二年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九六年畢業進入美國半導體工業界。從工程師到管理層共十七年,其中包括五年在中國和亞洲為美國的上市公司設立分公司和管理分公司。如今在大漠從事金融投資(資產全球配置)工作。我們一家在美麗的聖地亞哥生活,工作了十五年。

 

時間過得很快,來聖地亞哥的時候我女兒兒子才幾歲,今年女兒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兒子明年也要上大學。我的興趣比較廣泛,尤其是對經濟,金融投資,還有攝影,網球,高球,滑雪等都很有興趣,今天我與大家分享一些體會,也有很多教訓。我想做但是沒有做到或沒有做好的,還有我希望可以改進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相信教育是見仁見智的,我在這裏絕對不是來教大家如何教育小孩啊!

 

今天這個題目比較大,我們今天會談幾個方麵。一個是學區的選擇;第二個是性格的培養;第三個反麵談談技能。我如果有些地方說的不符合大家的意見的話,大家就請多多包涵。

 

談到這幾個主題的由來,我首先感謝波士頓的金博士,他介紹我認識李磐博士。金博士以前看過我和我太太寫的一些文章。我的太太一直在家帶小孩,(其實在家帶小孩很好處很多,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以後有機會再說)自從我女兒被哈佛錄取以後,很多人來問。(我首先聲明,不是說因為上哈佛就如何了,實際上我的名校情節不是特別強)我太太是中文係畢業的,我說:既然那麽多人問你,你每次講,還不如寫下來,讓大家有時間去琢磨一下,可能對大家更有幫助,所以我太太就寫了一些文章。

 

目前為止,所寫的這些文章題目包括《教養孩童走當走的路》,也就是品格培養方麵的, 《學區的選擇》, 《體育運動 - 首推team sports》, 還有就是《發覺孩子的天賦與興趣》,《與青春期孩子的碰撞》等等。我太太一直在家帶的全職媽媽,在美國也學過一些幼兒教育。這些題目都是關於我和我太太有興趣也有感想的方麵。這些文章給李博士看過後,他就讓我選擇了品格培養和學區選擇這兩個方麵。

 

學區的選擇

 

我自己有另外一個群,就是聖地亞哥的國際象棋群, 兒子以前下棋,達到過他的年齡組美國積分排名前十名。在象棋群裏最近有個例子,一個在北京的母親問到學區房,然後我就問她, 什麽叫學區房?讓她定義一下。然後她回答說:學區房就是學校好啊,房子貴啊,中國人多啊!那我就問她什麽叫好學區?什麽叫好學校?。。。其實我想這些問題大家都可以問自己一下。如果自己思考一下,我想是會有幫助的。

 

關於學區和學區房,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非常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問題。國內和美國比較,理解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也有滿多的共性。我們知道,在美國的中國人或亞裔認為的好學區和好的學區房,是亞裔的比例會比較高,那裏的房價也會比較高,學校的考試成績也會比較好,各種與學術有關的競賽肯定也很多,亞裔家長和學生們都喜好參加的活動的機會很多,所以我想還是有很多的共性。但是我個人覺得學校的成績好壞與學校的老師沒有一對一的直接關係,我想應該是與學生的組成關係更大,也更為重要。

 

其實學區和學校的好壞,我想每個人看法不一樣。不少國內的人說(包括以前我自己也這樣認為):美國的小學好像什麽都不學,每天就是玩兒。過去有幾年我因為常常回國,經常會在在飛機上碰到不同的人。有一次甚至碰到一個在美國做教授的華人,他覺得在美國學校學不到東西,所以他讓太太帶小孩回中國上學。對這個我現在的看法是不一樣,我覺得美國的小孩在學校裏不僅僅是玩,即便就算是玩兒的話,在玩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在學習。學習就是寓教於樂。比如在小學,學習曆史,老師會與學生們一同在操場上把某一段曆史上的生活場景擺演出來,服裝道具都非常到位的。

 

女兒小學四年級學習美國西部淘金曆史,老師學生在操場演練淘金場景,很到位吧。

 

 

關於學區,我想實際上與孩子的性格培養是有關係的,兩者是有關聯的。不同的學區,可能這個社區裏麵的家庭,家長們對小孩的教育的側重方向,價值取向,也真是不一樣。我是覺得呀,小孩最好讓媽媽自己帶,這是比較有利於小孩的身體的健康,和品格,性格的培養(當然這是我的看法)。如果媽媽不上班,自己帶小孩,我們都知道家庭的收入就會少一點。這也反應了家庭,個人的價值的取向,我想這個也是品格的一部分。

 

說到錢是品格的一部分,就是價值取向,我的意思是說,那是指人對錢的看法,對賺錢的看法。在我的家裏, 錢多錢少,賺多少錢這個問題,從來不在我們家裏討論,也沒有在我們的飯桌上提起。我現在做投資,不談錢好像有點不太正常,但是我們家裏的確是很少談到錢方麵的問題(不過我會推薦他們讀經濟方麵的書,經濟學是非常有意思的)。我想父母如果兩個人都工作的話,家裏麵肯定會比較忙, 父母也不會有太多時間去參與學校的事工,這樣的話實際上對小孩的成長(據我個人的觀察)也是有些負麵影響的。

 

以美國人為主的社區,我觀察了好久, 父母參與學校的程度會比較高一些。在我們這個社區裏麵,我和我太太去參加過不少孩子的班上的活動,尤其在小孩小學的時候。我曾經觀察到,他們班上就隻有兩個中國小孩,另外一個小孩的父母都在上班,有一次班上的孩子與父母們都參加的活動,那個小孩找自己父母沒有找到,就獨自在那裏哭泣。那一幕給我留下了滿深的印象。如果父母參與很多呢,我想學校的老師與父母的溝通,也會比較好一些,也會比較多一些。

 

這個也很好理解,如果我們自己是老師的話,我們也肯定希望父母有更多的參與度,這個參與不單單是華人比較喜歡的奧林匹克競賽項目,還包括其他方麵,比說體育啊,樂隊啊,甚至在教室裏麵幫助老師做一些多文化的項目啊,活動啊!這些都非常好,老師學生都很歡迎的。也許有些人會認為,如果學校或學區裏麵亞裔太少的話,孩子是不是會被歧視啊?被bully(欺負)啊?今天我沒太多時間展開講這個問題。我也有一篇相關的文章,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我可以發給你們參考。因為其中各講到一個與我兒子和我女兒有關的具體的例子。

 

我們搬到聖地亞哥時選的學區,是一個我們中國人不認為特別好的學區。我當初來的時候是有意這樣選擇的。那樣選擇不是說我有意和我們中國人,亞裔人分離,我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選擇住在一個比較 diversify 多元化)的地方 就是跟全美國的人口組成比較一致的這麽一個環境。我認為呢,這種小孩子成長的環境,就是我們住的地方呢,實際上是蠻重要的。因為我們不喜歡到處搬家,尤其是孩子們上學的時候多搬家也不太好,這十幾年對小孩是非常關鍵,他們需要比較穩定的朋友群。美國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是每年沒有固定的同班同學,年年換的。十幾年下來,他們會交到很多很多的朋友。

 

比如說我們住的這個地方呢,我今早正好查了一下這個學校,學校的人口組成,跟美國人口組成基本一致。我也是無意中才查到的。我們這個高中亞裔的比例百分之五,跟美國全國人口的亞裔的比例差不多是一致的。美國的人口亞裔占百分之五左右,其中大概中國人是三百八十萬,菲律賓人三百四十萬,印度人三百二十萬,越南人一百七十萬,韓國人一百七十萬,日本人一百三十萬。

 

我想這個diversity就是多元化, 就是美國的特色。因為美國本來就是一個大熔爐。無論在我以前工作的半導體公司裏,還是我現在工作的投行裏,公司基本上都會強調這個 diversity所以我們自己來選擇居住的地方的話,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於(尤其是在小孩成長過程中)住在一個人口分布正常的,正常的美國社會環境,我剛才提到這個很重要。我來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呢,就是我一個朋友的小孩,初中三年級從中國來,居住在我們這裏中國人集中的地區。在這邊讀了兩年書以後呢,慢慢在努力融入社會,但是呢,好像還在融入的過程中。這個小孩跟我女兒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就問我女兒:你跟你那些美國朋友都聊些什麽?跟他們有什麽好聊的啊?我想這就反映出如果居住在一個中國人比例特別特別高的地方,那可能會沒有給小孩提供一個真正的讓小孩能夠比較快融入美國社會這麽一個途徑,環境。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一個很舒服的環境下,小孩就會這麽過下去。那個區是我前麵說到的十五年前我是刻意避開的,最近幾年華人的比例更是爆增。我的一些在那邊的朋友,在美國生活工作二十多年的,孩子上大學後就說後悔住在那裏,我也跟很多新來的朋友真心建議過,不過基本沒有人會聽。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關於一些大學生,(我這些年通過不同的途徑,不同的方式也接觸到一些在美國上大學的中國學生),主要是講是從國內來的。這些年國內來的大學生很多,因為大家在一起紮堆比較多,四年下來,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與在中國沒有太多差別。假期呢,(基本上據我了解)很多寒假暑假,一放假就回中國去了,這麽三四年下來,很容易失去真正在美國實踐的機會,所以沒有找到實習的機會,還會碰到一些學習上的問題,包括以後找工作也有問題。我有一個具體的例子是這樣子的。

 

一個朋友的小孩非常優秀,至少他爸爸跟我講她在國內是非常優秀的。到美國來以後呢,我記得第一次跟她見麵,我問她有些什麽想法?她第一句話就說:我要爭取在四年之間念兩到三個學位,當時我看他爸爸也很自豪的,感覺很好。我當時想如果四年要念兩到三個學位的話,可能除了上課以外,書本以外,應該沒有太多時間去做其它事情,後來的確她沒有任何實習的經驗,畢業時也找不到實習的機會,當然工作也找不到。最後真的是比較憂鬱的就回國去了,孩子和老爸都比較受打擊。

 

這個例子實際上就牽涉到我們下麵要講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品格方麵。在講這個品格之前呢,我再就我們這邊學區的情況,講一個我兒子的例子供大家參考。就是講講他們學校對一個事情的做法,供大家了解美國學校。

 

這個例子就是我兒子在一年級的時候,他的老師是一個男老師。我們知道在美國,至少我看到的,小學的男老師不多。這個男老師教書一輩子,他最近退休了。那是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兒子小學一年級,他建議我們讓兒子跳級。他說他教書幾十年了,從來沒有建議小孩子跳級,他建議讓我兒子跳一級。我當初跟我太太是猶豫的,因為我們不希望小孩跳級呀,但學校是很認真的提出來,我們就說:好,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學校非常慎重,那個時候,他們小學的那個校長是哈佛大學畢業的,一個有經驗的校長。校長和相關的人,有兒子的班主任,還有我們女兒的老師(當時女兒比兒子高兩級)一起組織了一個團隊來評估考察,如何製定一個計劃來來考察是不是可以兒子他跳級,評估完以後再給我和我太太來講是否跳級。

 

我順便講一句,我是不主張小孩子跳級的。到現在我們有時候還有點後悔,也許當初不該跳級。最近我們問過兒子,他自己覺得沒有什麽問題。為什麽我們不主張跳呢?我是覺得如果父母推一推啊,小孩子稍微聰明一點的話,一年級的孩子上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課,我覺著很多小孩都沒有問題。他們學校組成這個團隊,考察的當然不是學習成績,他們主要是看看我們兒子有沒有這個social maturity也就是社交方麵的能力,看看他能不能跳一級?

 

後來他們說可以跳級,跟我們講了一個例子,我們最後就同意了。兒子老師講的是什麽呢?他們在我兒子一年級就把我兒子送到三年級的一個班,讓兒子跟三年級學生一起上課。他們就講到一個例子,說我兒子,進去教室以後呢,他先觀察,什麽都不做。然後看清楚情況以後才采取行動,所以他們覺得,兒子心智方麵啊,性格方麵還是比較成熟,跳上去沒問題,那我講這個例子的意思就是說,美國的這些學校,典型的美國學校的教育體係還是蠻完整,蠻科學的。我覺得非常好,不隻是僅僅看考試的成績。

 

總之,我不明白華人紮堆到一個所謂的“好學區”“好學校”有什麽好處,父母們都是怎麽想的,為的什麽? 為了“學習好”嗎?有時候學科的成績是curve的,也就是看你在班上的相對成績,這樣,所謂的好學校,亞裔孩子多,考分高的孩子多,可以在“正常”學校可以得A的也許在“好”學校隻能得B。 在這樣的“好”學校也許會出現孩子進不了學校的樂隊,辯論隊等等亞裔孩子“喜歡”的隊伍裏的問題(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因為太多的同質競爭。在我們這裏的這樣一個“正常“學區,因為他們的成績相對好,我的女兒兒子從小學到高中都是老師的最愛,老師們校長們都知道the Chen’s (“陳家的孩子”),加上他們學習壓力相對較少,可以有較多的時間做義工,玩體育,深知打工,學校需要推薦一個“全麵發展”的學生時自然就想到他們了。為了“好學校”的好老師嗎?我去過很多我們高中的開放日,我覺得那些老師都非常敬業,也有激情!學生上什麽程度的課都是按自己的能力興趣來的,不存在學校老師或課程難度不夠的問題,學生甚至可以到附近的社區大學去選課。

 

品格品德培養

 

我們現在講到這個品格方麵。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麽是品格和品德?為了準備這個講座呢,我也沒有特意去查字典和資料。因為我覺得去查了以後呢,會把我這個自己腦袋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些經驗,體會打亂了。我想根據我的常識去理解吧,也就是說common sense

 

我的思考是這樣,我說這個品格或者品得就是:除了技能以外,其他所有的東西。我想這個包括性格。一個朋友提的問題就是品格和品德是不是天生的?我想應該是有天生的成分。性格方麵兒有些是天生的啊!我想我的定義就是品格和品德是除了技能以外的,所謂的其他方麵的綜合。這個與技能相比較,品格或者品得應該是不容易或者無法量化的,而技能比較容易量化。

 

我們順便定義一下技能。技能是我們通常在書本上學習的,是可以通過考試和比賽來測量的一些東西。這個是比較容易量化一些。我想到在哈佛入學的一個party上,哈佛的一個錄取官講的一段話。(當提到這個麵試的校友義工啊,錄取的這個officer啊!我們翻譯成官,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總之,她們哈佛大學一個錄取officer講的一段話,我覺得對我有啟發。

 

他講的什麽呢?在那個party上的基本上都是父母,是學校為父母安排的一個活動,學生們在另外一個地方。他就說:It's easy to admit smart students, but it's hard to admit good students. 他的意思就是說很容易錄取到很聰明的學生,但是很難錄取到好的學生。他意思就是說要分辨學生是不是聰明很容易,如果他奧數得第一名,他的成績都是A plus這些東西都應該說明這個小孩很聰明,但是呢,挑選好學生就是不容易。

 

這個問題就來了, 什麽是好學生呢?我女兒被哈佛錄取以後,她自己有點驚喜,問媽媽說:為什麽哈佛錄取我?這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多人也問我們,所以我太太寫了這些文章。我想今天我如果把這些東西都整理出來,也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我以前也沒有想這麽多。我今天就把這些東西列出來,大家一起聽一聽。

 

第一個就是聖地亞哥今年有20多名學生上哈佛,是指聖地亞哥county縣, 二十來所高中吧。很有趣的就是,不管是大的高中還是小的高中,亞裔多的還是亞裔少的 (我們知道亞裔多的高中,普遍學生考試成績比較好一些),不管是大的高中,小的高中,公立的還是私立的,每一所高中都是一到兩名學生被哈佛錄取。

 

每一年高中學生考完SAT的預考以後,學生的預考成績達到一定的分數就可以被列為美國總統學者獎的候選人。一般亞裔比例高的高中候選人就特別多,亞裔少的學校就比較少。比如說我們的高中LaCosta Canyon 兩千多學生,亞裔集中的Torrey Pines高中有將近三千學生。我女兒那一年我們高中候選人四名,三名老中女生一名白人男生,而TorreyPines高中的候選人至少是十倍吧。今年我們高中居然隻有兩名(我兒子與另外一位老中男孩)。但是最後被哈佛錄取的人數這兩所高中都一樣。

 

關於大學錄取標準,很多人問我哈佛錄取標準是什麽?看哪些方麵?我覺得哈佛沒有一個具體的錄取標準,其他藤校也沒有。我覺得其它美國大學也沒有,我有一個觀點好,如果一個大學有一個可以明確量化的錄取標準,我認為這所大學就死了,就不是大學了。僅僅是培訓機構了。我就不繼續展開這個觀點,大家可以自己琢磨一下。也許不一定同意我的看法。

 

我如果一定要列舉一下,你問我女兒有些什麽成就?也就是問她到底為什麽被哈佛錄取?她到底哪些地方好?我說我真不知道。有人說總要有個理由吧!我為了這個講座,我就去搜了一下,因為有些東西我也不知道,我上網去搜。我希望列幾個好像可以稱為這個成就的東西。我搜完以後,我覺得她好像沒有什麽成就,她沒有任何所謂的這個奧數獎,奧化獎,什麽英特爾獎啊,啥也沒有,有的東西好像都是一些虛的。

 

第一個,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紐約的一所大學。這個大學是美國最老的,好像可能也是全球最老的一家科技大學。曆史悠久,他們每年給(我不知道是不是全國)每所高中一名Junior一個獎牌,就是三年級的一個學生一個獎牌,保證錄取你,然後如果你最後去上那學校,學校給你獎學金。那給的標準是什麽呢?也非常模糊啊!就是學校(高中)推薦,基於學習成績,leadership(領導能力),課外活動,以後麵對大學挑戰的能力等很多方麵。所以也不知道到底什麽標準。大家可以上網查。

 

第二個就是Girls State,與此對應的有Boys State,這個就是美國的一個保守政治組織出錢出力組織的一個leadershipprogram,一個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一個鼓勵年輕人參與政治社區服務的訓練營。他們從美國的每一所高中挑選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先到州裏麵有一個夏令營,男生女生分開的,來模擬政府運作。那選拔標準也是很模糊的。先是學校推薦幾個學生,然後每人寫一篇文章,然後學校在這些學生中挑選幾個就送到這個組織去麵試。都是在當地,在每個地方都有他們的誌願者,實際上就是一群老頭老太太,我看老太太比較多,來麵試他們。在每個高中選一名去參加這個camp(夏令營)。他們出錢出力,學生去模擬政府運作。實際上主要是訓練他們leadership(領導能力),實際上就是Serve community這麽一個inspiration,感召他們去服務社區


我個人覺得這個是蠻不錯的,有蠻高的榮譽,要通過學校層層選撥,不用考試,不用比賽,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我在後麵會在這方麵做些比較。

第三個是San
Diego亞太裔社區的一些團體,今年還首次設了一個市長獎。我也不知道是什麽選拔標準,這次選了四個學生到San Diego市政廳接受市長頒獎。那是我陪我女兒去的,女兒上去作了個簡短地演講,講得非常好,我也很欣慰。當然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麽標準,好像也是很虛的。

那另外一個就更虛了,好像是San
Diego Union-Tribune每年評比的ALL ACADEMIC TEA,就是各項運動(真的幾乎所有的運動都有)中學習成績好的運動員。San Diego Union-Tribune 是聖地亞哥最大的報紙,很有影響的媒體。登一下報,不發獎品獎金,女兒被選入她自己都不知道。

我女兒從小遊泳踢足球,在高中時期自己改短跑與跨欄了!還是拿我們的La Costa Canyon (LCC) 和 Torrey Pines這兩所高中來對比。這兩所高中都要是很大的高中。很有趣的比較是LCC 學生的組成白人是77%,西班牙和墨西哥13%,亞裔5%,其它1%;TorreyPines是白人59%,西班牙和墨西哥是11%,亞裔是26%,其它1%。兩個學校都有20-30運動員入選女子田徑All Academic team,有趣的是在我們這個高中裏,亞裔隻有我女兒一個人,這個很正常因為學校亞裔學生本來就不多。而TorreyPines亞裔學生占26%卻隻有二名亞裔學生運動員。高中運動隊常常會比賽。我去過幾次女兒的比賽,我有個觀察,TorreyPines的亞裔當運動員很少。也許我們會說是人種不同,我們比不過黑人白人。我認為這個觀點不可取。運動並不一定要拿冠軍,靠運動拿獎學金。參與就好,運動鍛煉人的品格。有次比賽,有個墨西哥學生在跑步中明顯落後,比別人差了一圈,體型也不是那種運動體型,然而,當他獨自跑剩下的一圈時,全場都一直在為他加油,令人動容。所以,高中運動比賽,重在參與。

報紙登出來的All academic sport team名單上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績GPA。我不知道那個GPA是怎麽計算的,也不知道那個是不是他們最終的GPA,無意中我發現一個情況:我女兒肯定不是運動成績最好的,運動成績肯定達不到斯坦福哈佛這些大學的要求,但是她卻是運動員中成績拔尖的,所以CalTech(加州理工) 的田徑
教練主動找我女兒,邀請並幫助她申請,我女兒都有些不敢相信教練會來“特招“她,需要我鼓勵她相信。後來她才發現她的高中跨欄成績可以列加州理工曆史上女子成績記錄中的前十名,這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想講的是體育對孩子的性格有幫助,我們假期都會支持她去玩體育或者全家去旅遊,不做學習補課。也建議不要為了升學去搞體育成績,我覺得在體育運動方麵,順其自然,我們家長隻要不幫倒忙就不錯了!女兒從小遊泳十來年,我問女兒為什麽高中不遊泳而去跑步跨欄了,她說如果遊泳,會更容易,她在隊裏的相對成績也會更好,她說她的朋友們都去田徑隊她就去了。我還記得去專賣店為她買短跑鞋的過程,那鞋子蠻可愛的。關於體育,我後麵還會講到。

關於技能和專業

我當然不認為技能專業不重要,在學校裏什麽都不用學習,隻是體育比賽,但在學校學習最重要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

當然我們當年80年代的大學生隻知道學好數理化,當時沒有什麽選擇,成績好的隻能去學習數理化。我也遇到不少朋友問及此事,學習什麽專業好,我認為學習什麽專業不是特別重要。

我在公司裏工作的時候,我觀察到很多HIGH
TECH公司的CEO不是學習技術出身的,很多是學習銷售、律師的。銷售對個人素質的培養很好,可以培養個人的品質、承受壓力。

我以前也經常聽到工程師如此抱怨(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這些CEO什麽也不懂,什麽破學校畢業的,怎麽就成了CEO了?但實際上是反應了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他們成為CEO是有很好的理由的。其實技能是最容易學習的。我自己從搞技術的轉型到做金融,很多人也覺得很奇怪。我自己覺得實際上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轉變。我認為青少年在學生期間,重要的是要注重品質培養,興趣廣泛,綜合素質,我是在我們大學班上是畢業後做“本專業”做得最久的之一,大多數人畢業以後很快就去做一些不同的東西,如今都很“成功”。

我現在回到品格和品德上來,也就是人生的價值觀和價值體係。

具體來講,首先是要有愛他人,服務他人的意識,明白做領導就是要做仆人。

關於這方麵
,我念一段我太太寫的文字:
前不久,全家去海邊徒步時女兒和爸爸有一次很深入的談話,談的是人生的意義, 這次談話令爸爸感慨不已。女兒說:她的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就是“Use Gods love to love other people. 這也是女兒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校內,校外,醫院和教會做義工的動力。因為做不同的義工會接觸許多不同的人,加上女兒天性開朗陽光,而且能寬容別人,所以她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和很強的people skill,和她相處下來會令人感到很舒服。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教會,她都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好朋友。她的朋友無論男女,都願意對她打開心扉,把心裏最隱秘的事對她傾訴。 她的一個好朋友,最近因為家裏遭遇了一些變故,心裏非常憂傷。 女兒邀請她來家裏sleep over. 兩個女孩邊說邊哭了幾乎一整個晚上。女兒後來告訴我:那個女孩問為什麽我女兒沒有早點找機會和她談談這些事?我女兒的關心和聆聽對她很重要!幾個星期前我甚至聽到她的一個白人男同學打電話向她征詢關於想要date 另外一個女同學的事。我在一旁聽著,心裏暗笑,女兒何嚐有過談戀愛的經驗? 可是她的朋友竟會想聽她的建議。 可見,她在朋友中的份量。女兒比我想象的更為成熟。

剛才講的是服務他人,另外一個是自信,信心。自信,信心來之哪裏?是愛給人自信。我女兒是媽媽親自帶大的,我觀察了一下,媽媽的愛帶給了她自信。

為什麽愛會帶給人自信呢?因為在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又把懼怕除去。

一個家庭的和睦,真正的愛是很重要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很注意他們的學習,他們的功課,他們上什麽大學,找什麽工作,我們為他們好啊,這就是我們愛他們啊。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們大家可以一起探討。我們是不是無條件地愛他們,還是我們希望他們達到我們希望他們達到某個目的。

另外一個品格品德是誠實。我們相信我們的小孩任何時候可以和父母溝通不說謊,做到誠實。

在我女兒小的時候,老師要求任何同學完成任務之後可以到教室前麵的籃子裏麵自己挑選一個禮物。

那次她拿了兩個,回家後,洗完澡她對著媽媽突然哭了起來,我太太就問她怎麽回事。她就把事情和我太太講了,我太太就和她分析,說是你拿了兩個禮物,你說不小心拿了兩個,這是不對的,你是故意拿的。媽媽當時鼓勵她:你本想好心為弟弟拿一個,但這樣做法是不對的。我女兒也認識到了,但她不想讓老師知道,她同老師很好,不想讓老師對她有個壞印象。我想當時我女兒是在一年級。

我太太這件事做得很聰明,她跟我女兒講:明天早上我去同老師談話,你就巧巧地把禮物放回去。老師很很配合,裝作不知道這件事的發生。我女兒就這樣把禮物放了回去。一直到現在女兒上大學了,她都不知道媽媽與老師的這個安排,她以為這件事完美的解決了。

我的體會是:孩子在幼年的時候,他們的良心是非常清潔和敏感的,他們做錯了事之後會難過和自責的。在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去指責他們,相反我們要去表揚他們這樣的坦誠,用愛幫助他們遮蓋罪,愛是可以遮蓋罪的,父母和老師要抓住時機,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不讓他們受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孩子應該很慶幸這些老師很盡職、很合格。

順便提一句,我們從十五年前搬到這裏一直住在同一個地方,一直在這裏讀普通的公立小學,中學和高中。我們對這裏公校沒有什麽意見,對老師沒有什麽抱怨,他們都挺好的,很專業的。我們每一年都要求學習把兒子安排在上一年女兒的老師班上,學校也基本滿足我們的要求,所以我兒子與女兒十幾年下來幾乎都是同樣的老師,學校都知道the Chen’s family.

我想品格品德另外一個方麵是衷心和信實的,由於時間關係今天不講例子了。

現在講講女兒參加夏令營的收獲和鍛煉。我想講一些細節,女兒回想起來覺得在Girls State到非常非常大的鍛煉,也交了很多的朋友,這些朋友都是每個高中精英中推薦出來的,都是綜合素質好的學生。記不清楚是一周還是兩周時間了,當時是住在加州理工附近的ClaremontMckenna College。第一是得到實際的操練。第一天同學們就被劃分為不同的城市,熟悉了以後就開始層層競選。第一輪當時是為了競選城市裏的一個職位,因為競選表沒有按照要求填好,未開始就被淘汰了。這件事讓她學到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特別的專注,認真和投入。第二是鍛煉她公眾演講的能力。由於她之前的落選,這次她要進行更高一層的競選,競選加州財政大臣。她要麵對兩百人來發表演說。後來她在申請大學時候就寫了這個例子。我認為這也是很不容易的事,一個高中生麵對兩百多人進行演說競選,對她而言是個難得的鍛煉。她花了很多時間寫稿,找朋友幫助她聯係,還要拉票,時間十分緊迫。夏令營結束時,孩子們義工們都留下了依依惜別的淚水。

講到夏令營的例子時,我想到了另外一個女孩的經曆。她是矽穀一位的朋友的女兒。我與她媽媽在網路上有一點點交流。她認為這種夏令營是玩政治的,沒有“用處”,暑假不如讓女兒去參加軟件編程班,學習“實用”的軟件編程技能。我認為GirlsState夏令營更好,而且不化錢。所以我是覺得這樣的夏令營的價值遠遠大於去學習編程的價值。化不化錢倒是小事,關鍵是可以有品德品格能力方麵的鍛煉,是一生受益的,技能的學習是隨時可以做的,技能也是容易過時的。這就得看父母的價值觀了,哪種更加多一些。

這些品德方麵的東西的作用她第一學期在哈佛的調試和適應過程中就展現出來了。女兒在麵臨哈佛的壓力是超出我和她媽媽的想像的,以前她的功課都是A+,現在可不是那麽容易了。現在女兒在哈佛每天都會打電話給父母,溝通交流,緩解壓力。遇到的每個情況都會同媽媽交流。女兒在第一個星期遇到的一個二年級同學,在開學不久就自殺了,給女兒和我們都造成擔憂。所以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平時父母與子女交流不多的話,聽到這樣複雜的事情都會很擔心。

培養孩子品格品德一個好的方式就是團隊運動,可以在訓練培養孩子競爭意識,團隊合作,責任心,彼此鼓勵,吃苦能力,毅力等等。我們兩個孩子從小遊泳和踢足球。
尤其是兒子從開始的輸球就抱怨隊友到後來相互鼓勵,我們可以看出有很明顯的變化。由於時間關係今天就不講具體例子了。有興趣的聯係我,我可以把相關文章發給你們 (微信號:1274264498)


最後用我太太的幾段文字,我念兩段來結束講座。


就在剛才,十分鍾前,女兒要參加學校組織的高中畢業生的Boat Dance。 門鈴聲響,家裏一下子湧進四個白人孩子,男女都有,要坐她的車一起去參加party. 孩子們滿麵笑容地請我給他們拍了幾張合影。幾分鍾後,幾個大孩子就又一下子坐車有說有笑地走了。孩子們都很有禮貌,很大方,也很陽光。真是青春無敵啊!


其實,如果孩子的性格好,與人相處時令人舒服,朋友就會比較多。學校帶給他們的都是各種美好的回憶。前幾天女兒還對我說:高中四年,她過得很愉快!感謝我們為她選擇了這所學校而不是有許多華人學生的學校,因此她不必花太多時間讀書,也因此她就有很多時間來做她想做的事。她有許多自己喜歡老師和同學。 當孩子很認真地對父母說這番話的時候,你的心裏會深感釋然:我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現在我來回答一些問題。有些問題已經在講演中講到了,所以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回答所有的問題了:

1、美國的一些學校的好壞,一般是不是都是高中的教學質量,中小學時期如何家長應該怎麽樣去幫他們打好基礎?答:我剛才已經提及學校的好壞很難說的,教學質量定義也不是容易界定的。學習成績不能代表教學質量的全部,我認為成績主要是看孩子他們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看我們去如何看待。關於如何幫助他們打好基礎,我們以前有個做法可以供大家參考。在假期,我們不會送他們上補習班,加補藥,不過我們會購買一些參考書(基本就是小學中學時的數學方麵)給他們去學習,多半是下一學期要學的內容。我太太在家也會協助督促他們去每天去完成一定數量的學習與練習,然後再去玩。

2、九年級的孩子如何幫助他們挖掘潛力?答:讓孩子接觸玩耍不同的東西。今天沒有時間講我兒子學下棋的事,可以看我的《如何發掘孩子的興趣與潛力》。父母能做的是讓他們去試很多東西,讓他們自己去嚐試許多東西,家長要做的是不幫倒忙,讓他們樂在其中去做。我女兒改去短跑與跨欄是讓我和我太太吃驚的。

3、如何幫高一的孩子人際交往。答:我是覺得能與小朋友交往就很好。我不會認為孩子會天天與其他孩子一起打遊戲,我想這是與價值觀有關。稍微多講一點,我女兒開始與她們學校的樂隊有很多交往,後來發現他們的話題有些無聊,就不再跟他們來往了,去了另外一外團隊。我兒子也有這樣一個過程,開始同一群人玩,後來又換了一批去玩。這與他之前的品格性格有關,就是我剛才講過的東西,他有他的品德和品格,他會自己去選擇。

4、小孩子做事有完美的要求,如何處理。答:從課業和作業來講,我常常跟他們講差不多就行了,孩子如果堅持我不會特別去糾正它。

5、孩子交朋友,但總是跟在別人身後的感覺,有時候,別的小朋友愛理不理的,如何解決。答:我兒子在學校總是很潮的,很多女孩跟著他。我和太太蠻好奇地問他為什麽,他回答說你對別人nice(好一點)就可以了。我想這也許對你有參考價值。

6、孩子的成績都很好,老師鼓勵他們多發言,多參與。答:我想這是與性格有關,之前有講過,性格改變可以慢慢來,我不清楚你孩子有多大。我女兒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她多大膽點,她比較靦腆,聲音較小。家長多點參與,我太太經常去學校他們的教室幫忙,對孩子克服陌生和適應環境會有幫助。

7、孩子對做事很少投入,尤其是體力勞動,他父親對其總是恨其不爭,你是怎麽引導孩子的。答:我想主要是與孩子多點溝通,多在一起有些活動,能知道孩子自己是怎麽想的,知道孩子為什麽這樣做,你們需要化點時間多點去了解。

8、關於我和太太的分工。答:我太太是學中文的,是全職在家的。寫作是太太講得多點,數理化中學開始是我講講,後來他們不聽了,我這個理工博士也沒有用武之地。體育方麵是他們自己的事。女兒自己選擇的事,到了高中她去了田徑隊,剛開始是跑步,後來是跨欄。真的是沒有管她,她愛怎麽玩就怎麽玩。媽媽還建議她不去玩跑步和跨欄,說一個女孩子把大腿肌肉練那麽強壯不好,但也是說說,由她自己決定。由於她個子不高,練習跨欄還很困難,為了克服這種恐懼,後來在申請大學時,她還寫了對待這種恐懼方麵的體驗。我看重這種體驗和內容,語法與文法什麽的,隻是形式上的事。我想大學錄取時也應該是這種思維。

9、關於父母不要幫倒忙。答:這真的是我們的教訓。我兒子學下棋的事,有機會會講細節。另外一個是他們兩個的數學,在中學的時候,我那幾年在中國,剛剛開始我為他們買了書,通過網絡督促他們去做些AMC題目,他們愛理不理 。後來我放棄了,放棄了反而好。我女兒後來進入第二輪,被邀請去MIT參加Mathfor Girls數學競賽,這也是她另外一個方麵的成績吧。我兒子連續好幾次都是差一分,
我最大的教訓是不要幫倒忙,讓孩子們他們自己決定就好了。

最後,感謝大家的耐心。祝大家晚安!有講得不對的請大家包涵。需要繼續探討的可以聯係我, 我的微信號:1274264498

 

【版權聲明】文章屬於作者原創,版權歸 “磐石心語” 所有。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公眾號ID:Rock_wordsfromheart 

探討問題請聯係微信號:127426449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