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反璞歸真】集
徐之材以《內經》宣通等義為依發明了《十劑》雲∶藥之大體也,而《本草》未言∶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就是《十劑》。是上古末有定義還是秘而不宣,或是半途失傳?史記.扁鵲、華佗有不傳之秘,想必就是《七方十劑》之法要吧?
尹尹以元之材注寫《湯液經》,細究其法要,正好是《七方十劑》。然而《湯液經》中的《七方十劑》並非徐之材所說的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十劑》,也不是唐. 王冰所說的大、小、緩、急、奇、偶、複《七方》;當你發現《湯液經》共有《七方十劑》時,你会發現當今中醫配方用藥之法令人觸目驚心!原來中醫用藥配方的根本理論及發展方向从汉.張仲景改《湯液》為《傷寒》始就錯了,錯到一塌糊塗,錯到膽戰心驚!今天我們可以拿出鐵證,證明這位湯液之祖原來他根本不懂得湯液之法,然而千百年來我們一直朝着這个錯誤的方向發展,難怪我們今天麵對各種各樣的慢性疾病無可奈何。也難怪國际醫學界不重視我們的中醫中藥.!如果中醫藥繼續以;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十劑》,大、小、緩、急、奇、偶、複《七方》,君.臣.佐.使為理,那厶中醫藥不論怎样努力發展也不過是一座空中樓閣。而當今對於史學家及中醫藥理論學家來說,最令他們感興趣和困惑的无疑就是中醫藥的「方劑學」是如何產生的?上古之人是如何選取種種自然藥材組成方劑的?古人腹建方劑所依的理論基礎是什厶?時至今日中醫究竟應該或可以使用何種理論去組製新的方劑呢?笞案仍舊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