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2024 (367)
我昨晚寫了兩段文字,沒來得急表達得很清楚,今天再總結一下。
北歐國家情況更新
丹麥發布了部分開放兩周以後的情況判定。傳播係數一直保持在1以下,並沒有因為開放發生病例增加。
瑞典專業人士宣稱,他們很快會達到群體免疫。R係數現在降到0。9了。
挪威4月20日開放幼兒園。到現在為止未見感染人數增加。據推算現在的R係數是0。8。
芬蘭在這幾個國家裏比較謹慎,宣布到5月14日開始逐步恢複中小學上課。他們有研究表明,小學生染病後在學校活動並沒有造成其他人感染(我的理解是發病)。
意大利也準備開放社會。
人可以上街,探訪親友。部分工業(建築和製造業大概400萬工人)將恢複工作。
意大利這次很慘,成年人有超過一半表示需要某種心理輔導。
意大利的封閉是很有效的,新病例比例已經降到2。5/10萬人。注意這個數字,跟我下麵討論的北歐諸國已經基本相同了。它現在的R應該比1低很多,跟英國差不多。
西班牙和英國的相應數字比意大利分別高一倍和三倍(5/10萬人和7/10萬人),還得等些日子。英國現在的控製已經很見效了,估計R是0。6到0。7,但是還是在從高峰往下走的半路。
西歐大部分國家也已經接近北歐國家開放的條件。
縱觀以上國家,可以看出:
1。窮追猛打把病毒徹底消滅需要很長時間,這除了新西蘭這樣跟外界隔離的人口少的島國基本不可行也不是各國政府的目的。
2。北歐國家的模式是首先把發病率降到可以承受的程度(1/十萬每日,死亡率1/百萬每日的範圍),然後小心恢複社會活動把R控製在1或者略低的水平而不是把降低R作為第一目的。這樣可以最大化地減少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這裏麵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發病率,一個是社會控製因素,後者決定R的大小以及未來的發病率。你可以把握社會控製使R=1讓發病率維持基本不變,這個發病率可以高也可以低,但是顯然同樣的維持社會控製的代價下我們是要把它維持在低的水平上。
美國目前整體的水平,比前麵諸國都還在早期。每日十萬人發病率是10/十萬每日,R降低得也沒到明顯小於1。所以還需要等相當時間,還沒到開放社會的時機。
但是美國是個很大的國家是非均勻的。很多地方其實已經到了我上麵說的北歐的條件可以部分恢複社會功能了(你們可以各自去比照當地的數字)
美國部分地區比如紐約市現在R已經很低,但是發病率還是很高,25/十萬每日。照現在下降的趨勢需要至少50天才可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