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
2011 (2)
2013 (42)
2015 (93)
2016 (126)
2017 (121)
2018 (90)
2019 (105)
2020 (233)
2021 (239)
2022 (249)
2023 (295)
2024 (367)
舊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和它的兵役管理製度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富國強兵軍國主義的道路。
日本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強製普遍的兵役製度,除了身體不合格,大學生,以及公務人員,所有的20歲以上男性都要去服兵役(後來降到19歲)。在服完兵役之後,還有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後備兵,每年有一定訓練時間。退伍兵仍然有所屬部隊待召,一直到40歲。
這個製度,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廣泛民眾的支持,想辦法逃兵役成了一種生意,頗有人編寫教人如何逃兵役的書。
但是隨著日本在幾次戰爭中獲得勝利,以及日積月累的軍國主義在普及教育中的洗腦,強製兵役製度逐漸被接受而且被逐步完善。特別是對鄉村窮人家的孩子,去投軍成了求功名的途徑。日本人把他們做事細致的這一特點用在軍隊的管理上,培養出素質很高的兵員。
我們下麵看日本軍隊發給每個人入伍時的手冊:
首先是填個人信息。
然後是服役記錄,有何參戰記錄,嘉獎,射擊評比,等等,一目了然。
這下麵一個是對發放服裝物資的例行檢查記錄,不同的物件有不同的檢查周期,由上官蓋章。
在此之外,日本並行地還有一套預備軍官培養的製度,從高中到大學對學生進行軍事化的訓練。成績好的入軍官培養係統,成績差些的入士官培養係統,這樣保證了不僅有低級的兵員,還有足夠的預備的初級的指揮員。
日本通過這樣的製度培養了遠遠超過常備軍人數的一大批合格兵員,養兵於民。在戰爭爆發以後征招擴軍,這樣的兵員作戰力自然是當時中國各種充滿了文盲的軍隊都無法可比的,武器裝備的差別,其實還不是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