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喜歡吃餃子,我媽是標準的南方人,除了餛飩她還吃點,對餃子一點都不感冒,每次吃餃子她最多隻吃兩個,然後就去吃點泡飯。而我和我爸就不同,特別喜歡吃餃子,餛飩。
每個禮拜五返校回家,爸爸總是包了好吃的餃子等著我了,星期天晚上,我爸又包了新鮮的餛飩,還煎了幾個給我當宵夜。
放假在家,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幫爸爸包餃子/餛飩,父女倆,爸爸力氣大,擀皮,我包。說說話,特別開心。這個時候是唯一能從繁重的學業當中解放出來的時候。直到現在我每次包餃子餛飩就回憶那個溫馨時刻。再大的煩鬧,都能平靜。
出國有次同學聚會包餃子,作為南方人的我竟然會包餃子,很多人都大吃一驚。竟然以訛傳訛,竟然說我會做飯,素不知,從小大大,除了包餃子/餛飩,在家唯一做的,就是按一下電飯煲的按鈕。
父親節要到了,想到了老爸,也自然想到了餃子,果然是吃貨的思維
因為在家從沒和過麵,擀過皮,所以可能擀出來的皮子有大有小,還有不是很園的。北方的朋友不要砸。
而且我擀皮動作慢,很多包好的皮子都有點幹了。
不過下好了,卻很好吃。兒子吃了一大碗。 我餡子是薺菜+青菜+野生大蝦仁+wholefoods買的五花肉,自己剁得。為了吃我容易嘛。加青菜是防止薺菜太幹,吃起來有汁水,薺菜是我們家的最愛,老公,兒子都喜歡他的清香。蝦仁用來吊鮮。
為了不影響南北之爭,就醬油,醋,辣醬,各來一份。
我們家吃完餃子要喝一碗餃子湯,叫原湯化原食,來了美國後,就改了,一杯濃茶,解解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