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Love, Care, Hope》(於曉)

(2015-06-05 18:03:35) 下一個




《 Love, Care, Hope》(於曉)
 
這麽多年來,我參加過好幾次追思悼念會,其中有23天的早夭的嬰兒,也有在87歲安然離世的長者,有21歲因車禍其花樣年華嘎然而止的青春少女,有正值年富力強因意外離世的成功人士,有罹患不治之症而戀戀不舍離開家人的中年人,有病入膏肓拒絕介入性治療平靜接受死亡的同事,有堅持不懈努力求生的卻憾然離開自己孩子的母親。當然還有我自己敬愛的爸爸的告別儀式。
 
每次的追思會都讓我淚如雨下,今天參加的尤其是特殊。
 
因為追思的死者是一位自殺身亡的朋友本傑明。
 
我們因為居住在同一小區而相識,而且我們兩家的大孩子都在同一所學校就讀,為此我們更加相知。於是在這麽多年裏我了解到本傑明是位酗酒者,而且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也不知道他是酗酒導致抑鬱症,抑或抑鬱症是元凶,還是頻繁被裁員加劇了病情。我隻知道令人震驚的結局就是酷愛狩獵的本傑明在臥室裏用獵槍結束自己56歲的生命。
 
當我心情複雜地坐在教會的禮堂裏聆聽者寧靜和緩的頌詩歌時,我感歎,我悲傷,我自責,我甚至有一絲罪惡感:我明明知道他有抑鬱症,明明知道他因裁員而病情惡化,明明知道他因為酒駕而入獄,明明知道他求助於戒酒協會,明明知道他需要我們大家的幫助,可是為什麽悲劇竟然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不解,我難過,更是惶恐和茫然。看著濟濟一堂參加本傑明追思會的家人朋友同事教友,我思緒萬千,大家會怎麽想這位死於非命的熟知的人?
 
這時遺孀瑞貝拉、弟弟、以前的同事、高中同學、教會的朋友、兒子分別在台上分享本傑明的人生,沒想到他是如此優秀:他在讀書時就擁有學校長跑紀錄,他曾經以優異的成績如願在空軍學院就讀。在工作中他是人人稱頌的出色的工程師,在居家生活裏他是能工巧匠,自己修車換油、改建地下室、給孩子做蹦床建秋千,特別是手把手教三個青春期的親生女兒做手工,這三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可以輕鬆搞定換汽車機油換輪胎。每年他帶自己的繼子上山砍聖誕樹。
 
我們在不時的笑聲中品嚐到他美好的人生。同時瑞貝拉也毫無隱諱向大家講述本傑明這麽多年來的苦苦掙紮。終於在那一天本傑明決定去上帝那裏,唯一讓大家慰籍的是他在解脫前數小時曾輕聲安慰她說“我很平靜”。
 
當瑞貝拉結束她的演講的最後一句話“我的愛,安息吧”時我的所有感動都衝進眼窩化成眼淚潸然而下。
 
為什麽他舍得留下自己的妻子和六個子女義無反顧地選擇死亡?
 
這時候牧師對大家說:“本傑明回到上帝的懷抱,在那裏他最得到最好的醫治和關愛。”這讓我感覺好多了。特別是他最後的禱告如醍醐灌頂般給我當頭一棒,讓我頓時清明起來。
 
他說:“我們在一起緬懷過去,因為我們關心他,愛惜他,更是借著這個機會讓彼此之間知道我們的關懷與愛,還有希望。”
 
我們除了追悼逝者,也不能忘記世上的人需要關心、愛以及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