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來了,她走了,可你依然在這裏》(於曉)

(2015-07-05 13:51:59) 下一個
 
 
彼得兄弟在兩年尋尋覓覓中,終於在婚戀網站他找到心儀的中國女子,他充滿希望和熱情踏上神秘的中國之旅。
 
彼得是常年堅持來科市華人基督教會的美國人。之所以他來言語不通的中國人教會是因為他相信上帝保佑著所有的教徒,無論種族和國籍。
 
在這個華人教會裏,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教徒們盡心竭力為教會的發展作貢獻,毫不放鬆對下一代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姊妹們出類拔萃的廚藝,讓大家讚不絕口。
 
也許他受到到中國教會的耳濡目染,特別是中國女性聰明睿智、吃苦耐勞、賢惠勤快、美麗大方,騾夫多年的他漸漸地冒出想娶一位中國媳婦的念頭。他的擇偶標準隻有一條:必須和他一樣信奉基督教。
 
在機場他見到了他的網戀對象芳,因為虔誠的彼得想去教堂禮拜,他經芳的介紹認識她的信教的女友晨並前去教會禮拜。由於雙方語言的障礙以及宗教的虔誠,彼得和這位網戀近一年的年輕美麗的中國女子發生了誤會。可憐的彼得也不知道問題出在那兒就被芳責備離心別戀,糊裏糊塗中他們在見麵的第三天就被芳單方麵中斷戀愛關係,留下茫然的不知所措的彼得呆在陌生的廣州。
 
偶然裏彼得得知晨的家鄉有一座基督教堂時,他毫不猶豫地跟隨她坐了大半夜的火車、和七小時的汽車的長途顛簸,終於抵達一個偏僻的小鎮。
 
彼得不知道這個城市的名字、這個城市在中國的位置,他隻知道這個城市很小很落後,但是他驚訝地發現這個小鎮竟然有兩座教堂,一個一看就是剛修好的明亮高大新建築,另一個外表破舊的小教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去了那間舊教堂。晨將他介紹給教堂的工作人員後也離他而去。
 
在那裏,在見到那矗立著耶穌像和十字架時,植入他血肉中的信念立刻讓連續多日不安茫然的彼得立刻感受到心靈的慰籍。有一位能說一些英語的中國人用懷疑的態度想知道彼得不遠千山萬水來到這個沒有多少人知道的教會的目的。樸實憨厚的彼得試圖向他們解釋自己沒有任何目的,隻想敬拜上帝。甚至為了離上帝更近一些,他沒有去酒店而選擇在教會簡陋的房間住了下來。
 
他每天和其他人一樣五點早起念誦經文,和大家一起在室外跑步五英裏,早餐後服侍教堂事務,就是和大家一起去樹林裏砍伐樹木將其運回教會後再劈成柴火。午餐後繼續劈柴。這種體力活對他來講是小菜一碟,要知道他在美國的職業就是carpenter修修補補的木匠。
 
雖然他依然無法和那裏的工作人員充分溝通,雖然他被提醒不要獨自一人前去縣城,雖然宗教的政策在中國已經比以往寬鬆自由,他依舊被警告不能拍照,雖然他的出現依然被當地人圍觀,但是因為他的樸實坦蕩勤快認真,漸漸地教會的中國人對他消除了戒備。
 
他曾經獨自一人在縣城裏觀光,甚至從他並不充裕的錢包裏給一家五口住在一間擁擠暗黑的小房子的本地人一百美金。
 
他並沒有像想象中的傳道士那樣前往走鄉串戶傳頌福音,他也並沒有時時刻刻禱告學習聖經。他在那裏的七天裏就是早餐、跑步、砍樹、午餐、劈柴,然後教友們用他劈的柴做飯燒水。彼得入鄉隨俗用盆子接水洗漱擦澡,在寒冷的冬夜裏在空蕩蕩沒有暖氣的房間裏瑟瑟發抖中勉強睡去,不過他的內心深處依然充斥那旺盛的信念溫暖著他的每時每刻。
 
就這樣時間過去了,他每天依然像第一天那樣,直到他要離開中國前兩天。
 
彼得直到回到美國回到我們身邊,我們才知道他這次中國行的經曆:他,女朋友離開他相親未成,他去了一個陌生的城市和一群素不相識的教友一起敬奉那隨處不在的上帝。(我從他的零星描述和不多的照片中隻知道他去的地方在河南省。)
 
他這種“一生跟隨上帝的信念”讓我們這些無神論者自愧不如。
 
他就是我們身邊的Pete Lud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