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顛覆傳統醫療體係,塑造智能診治模式》

(2015-06-23 23:21:08) 下一個



 
《顛覆傳統醫療體係,塑造智能診治模式》
 
珍妮佛上幼兒園的兒子流涕、咳嗽、發燒並且已經服用退熱藥三天仍未好轉,但是孩子能吃能玩。看著自己還有另一位繈褓中嬰兒,再望望室外的紛飛大雪,想到為了證明病兒隻是病毒感染而不得不在如此惡劣天氣下去診所,她實在發愁想尖叫。
 
傑克聽見他兒子在帳篷後樹叢中嚎啕大哭,他衝出去一看,原來是孩子不知道被什麽昆蟲蜇了,胳膊上一片紅腫。但是除了皮膚紅腫局部不適以外,他沒有呼吸困難或意識不清的症狀。傑克猶豫著是否需要提前結束籌劃已久的全家露營燒烤活動帶孩子去醫院。
 
勞倫斯是胰島素依賴二型糖尿病,她每天飯前睡覺前都需要測試血糖,她注意到她的試紙所剩無幾。可她剛剛搬到這個城市,還沒有來得及選擇家庭醫生,她難道為幾條試紙不得不去急診室?
 
海迪剛剛誕生她的第一個孩子,出院回家後這幾天她努力試圖母乳喂養,可是自己的寶貝兒不分白晝與黑夜不停地哭鬧,她不知道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也不知道孩子是否得到足夠的營養,她也想哭。
 
茱莉亞正在處於離婚和失業雙重壓力下苦苦地調整著自己的生活。她漸漸地發現自己情感低落精神不濟並失去外出交友的興趣,更不願繼續找工作。在這寂靜孤獨的夜半三更,她很想找心理醫生說說話。
 
也許有不少患者都有類似的體會:為了谘詢一個簡單的不適症狀,或者清楚知道自己疾病病但是需要醫生開處方簽取藥,或者心理問題谘詢,他們在上班時間不得不請假、不論天氣如何必須開車前去自己的醫生診所、耐住性子等待著也許數十分鍾,說不定實際上隻要5分鍾醫生就能夠解決問題。針對工作繁忙的患者,或家有小嬰兒的夫妻,或者不良於行的長者,臥床不起的慢性病或癌症患者,有時候前往診所的確是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他們也許期待另一種就診方式。那麽怎樣才能充分利用醫療資源,並像利用高科技智能手機的平台將租車服務發揮的淋漓盡致的Uber打車軟件?在這裏,高科技這個橋梁勞苦功高,它將普通公眾和專業人士聯係起來。就這樣網絡遠程視頻和醫護上門服務的就診方式應運而生。
 
珍妮佛通過HEAL這款“請醫生上門服務”軟件在一小時內就有醫生上門給孩子做檢查。她很慶幸自己不需要提心吊膽在雪地裏開車,特別是生病的孩子能穿著舒適的睡衣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下而不是陌生冰冷的治療台上等待。隻是HEAL不接收保險:99美金的統一費率,開具處方則需要額外19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倡導並不是第一例利用網絡科技產業試圖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另外還有 “Doctor on Demand”利用視頻方式為病人診治:通過視頻傑克請醫生檢查兒子被叮咬的地方;幫助需要血糖測試試紙的勞倫斯;特別是專業的哺乳顧問教導海迪正確的喂奶姿勢。而茱莉亞在臨晨兩點時分連線心理醫生,並且得到的抗抑鬱藥物的處方簽。除此以外“Medicast”與
“Pager”與之非常類似。收費大致是每15-20分鍾約40-50 美金。
 
這種方便快捷的網絡遠程服務省卻大家跑醫院的的麻煩和周折。除此以外“Medicast”和 “Pager”與之非常類似。另一款 Go2Nurse更是可以提供護士上門護理服務,比如照顧孕婦、護理新生兒、看護老年人特別是老年癡呆症和帕金森氏症專業服務。不過這些必須自費。
 
不可否認這種更加高效的模式讓患者滿意而且醫療服務質量都得到了提升,但是這類到家診療服務和遠程視頻診治都有不言而喻的缺陷:不能行使複雜的檢查步驟,不能診治病情嚴重的案例,不能給予需要精良設備的治療,不能開出麻醉類的處方止疼藥。絕大多數的上門服務和視頻診治是自費,而且費用比診所高2-3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