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靜靜地陪著你》(於曉)

(2015-06-16 00:20:12) 下一個



《我靜靜地陪著你》
 
數年前我的同事茱莉亞的女兒凱蒂因為車禍將生命永遠停駐在21歲的花樣年華。在這晴天霹靂下,她肝腸寸斷幾近崩潰。
 
雖然在工作我們不時會遇到那些失去胎兒的父母,我們似乎學會了如何照顧這些痛不欲生的父母。但是像喪生愛女的茱莉亞這樣的專業護士,她也和其他失去孩子的家長一樣經曆了“否定、憤怒、哀求、憂鬱、接受現狀”這五個階段。
 
茱莉亞就像任何一個失去摯愛的媽媽嚎啕大哭不敢相信現實,她也和普通人一樣乞求禱告上帝,她同樣經曆空虛絕望度日如年的階段。她和所有人一樣需要我們的幫助。失去孩子的哀傷是永無止境的,永遠都不可能“克服”,這些傷心的人們最終雖然能夠接受現實,其中的艱難無法言喻,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旁人的幫助。
 
按照專業知識,在工作我們清楚地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對傷心的父母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這是最壞的安慰。也不能說“你的孩子也希望你能振作起來。”這也是陳詞濫調。“孩子現在沒有痛苦,在上帝那兒”。”會讓父母情緒越發失落。更不能說“你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孩子。”這不是安慰,這是往傷口上撒鹽!
 
永遠不要告訴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我了解你的感受。”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理解。我的父親離世時我也很難過”話題也不合時宜,因為孩子的夭折和長者的離世完全不相同。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來,這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哀不是言語可以表達的。即便向他們分享你的悲傷的往事也對這些父母的痛苦無濟於事。任何事情都不能取代這個獨一無二的生命。
 
要知道有些自己不經意未曾察覺的一句話反而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我以前也有類似的感受,想去幫助這些失去親人的痛苦的人們,但是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們。其實這時候一句簡單的“告訴我你的感受”會讓他們敞開心扉,哭泣也好尖叫也好。有時候我不知道說什麽,那我就保持安靜聽她說。
 
其實我說得最多的就是“I am so sorry.”我提供最多的幫助就是靜靜地坐在一旁,給他們緊緊的擁抱,陪他們一起流淚哭泣。因為他們需要的就是我們的同情和愛心。
 
我和同事們除了陪伴茱莉亞以外,我們大家組織起來為她家送餐,和茱莉亞家人商量後幫助他們收拾屋子割草整理花園,幫助接送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
 
我們科室裏絕大多數的醫護人員不約而同地參加了孩子的追思會,在那裏我們淚流滿麵聆聽大家講述的凱蒂的故事,最後為早逝的美麗生命放飛了象征思念的氣球。我們的出席證明我們是多麽懷念在乎她的孩子。
 
社會上網絡裏有很多團體和論壇由這類失去摯愛的人們組成。在那裏他們了解到世上還有像他們一樣不幸的家長,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傾訴自己的感受,有同樣經曆的人可以為他們提供經驗。
 
我的經驗告訴我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宗教幫助往往是舉足輕重的角色,是必不可少值得推薦。
 
隨後的日子裏,我們一樣沒有忘記茱莉亞的女兒凱蒂。我們聽茱莉亞談論著她的愛女的點點滴滴。那些點點滴滴以前認為不起眼的小事已經變成彌足珍貴的記憶,往往讓我們大家潸然淚下。
 
我們科室辦公室有一個特殊的抽屜,裏麵裝著這麽多年了早逝的胎兒和夭折的新生兒的父母聯絡信息。每到那個特殊的日子,我們會寄一張卡片表示我們對孩子的懷念。另外每年的聖誕節前會為這些早逝的孩子們舉辦追思會,和悲傷的家長們一起緬懷他們。
 
茱莉亞在凱蒂離開人世後休假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強迫鼓勵她重返工作崗位。在她終於上班前,她沿著女兒凱蒂兩度義務前往秘魯幫助扶貧教學的足跡,到那村落幫助貧困的孩子。我想,這也許是她生活的動力吧。
 
生活中悲傷永不停息,而愛則毫無止境。我們呢,生活雖然並不完美,但是我們應該學會感恩,珍惜每一個擁抱,每一個微笑,每一個瞬間。.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