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話自說

搜集網上好文,記錄心靈點滴.
正文

象一把刀子! ZT

(2010-12-02 23:21:40) 下一個
愛中文。 現在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說英文。更以純粹的原因而愛中文。 隻因為她是母語,承載了那些我曾為之沉醉過的文化的母語。 記得那些詩句嗎? 悲涼如鍾鼎之聲--"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狂放不羈,思維沒有邊界--"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驚人的畫麵感--"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嗬,廖廖數個字,無聲地唱出來,可以繞梁三日,餘音不絕。 喜歡中文,雖然知道英文也是好的,但始終不能完全地擁抱他。 喜歡讀中文小說,從小到大,讀了很多。最喜歡的,當屬王小波和餘華。 如果語言是一種表達的工具,我樂意想象它是一把刀子,專門切進人性的深處。 語言本身,似乎隻是沒有意義的一堆符號而已。它真正的意義,是在於它背後所承載的靈魂。 有個性和靈魂的文字,很少人能拒絕,能輕易忘記。 記得有一次買了餘華和蘇童的書來讀。看了餘的,再看蘇的,忽然覺得沒有了骨頭。 看餘華的極其冷酷的小說"現實一種",不忍讀下去,但還是讀完了。竟然害怕到不敢再翻那本書。但是那些冷酷到極點的語言,卻已經深深地印在腦海裏了。難怪有人評論他"血管裏流的是冰碴子"。 餘曾是牙醫,用起尖利的工具,毫不留情。 而王小波,嗬,王小波,他那些看似不加修飾的語言,時刻展示的,是那樣自由不羈的靈魂。真不知道,他是怎麽在中國這個壓抑個性的地方成長起來的。 他的"黃金時代"如同陽光普照,暖風拂麵。隻覺得萬道金光暖暖地撒在臉上,身上。在炎熱的雲南天空之下,自由的人性,無法阻擋的愛情,如同萬物生長,生生不息。愛死了這個靈魂,這樣的稀有動物。 讀書越多,越喜歡看不出修飾的語言。好象"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在不經意之間,作者的靈魂已經完全展現在讀者的麵前。因為對語言的尊敬,更不喜濫用。於是開始偏愛簡潔的語言,不說廢話的文章。 如果語言象一把刀子,那麽用它的人,隻有庖丁那樣的才能算得高手。 一刀下去,可以準確地砍斷骨頭之間的筋脈。 如果砍了無數刀,隻是在皮肉上見血,那有有什麽意思? 更不要說,那些連皮肉都砍不破的,軟塌塌的文字了。 王小波晚期的文字,已經不象刀子,而象子彈了。一串一串打過來,我根本反應不過來了。那時候,他心裏的苦悶和沉重,已經閱然紙上。讀的人,心情也跟著沉重,和黃金時代的溫暖已經全然不同。。。 貢布裏希說過,每個時代,都有很多藝術家。他們就象一棵樹上的許多樹葉。是互相聯係的,相似的。但是,最好的藝術家,就隻有很少的幾個。就如同每棵樹上,就隻有幾片最高的樹葉一樣。 有人曾經告訴過我,看畫,就看最好的,不然會把眼睛看壞。 讀文字,和欣賞任何一種藝術一樣,都應該盡量隻欣賞最好的。 這最好的文字,我的標準就是,要象一把刀子。 鋒利,幹淨,直插心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