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衝繩:不能忘卻的“琉球夢”

(2013-05-18 05:15:29) 下一個

衝繩:不能忘卻的“琉球夢”

2013-05-16 08:35 來源:參考消息網
 

核心提示: 琉球社會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以及與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長達500多年的交流,這是救國運動的背景。


在日本一直存在要求琉球獨立的聲音(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東京特約記者楊智報道 1879年,日本政府以“琉球處分”的方式吞並琉球王國,設立衝繩縣。在這一過程中,琉球愛國人士進行了誓死反抗。直到今天,琉球獨立依然是很多衝繩人的夢想。

不願被日本吞並

據《琉球王國的曆史》一書記載,琉球王國建立於1372年,明朝將其命名為“琉球”。

500年後的1872年,日本政府設置琉球藩。1875年,日本政府命令琉球斷絕與清政府來往,並以此為契機推動吞並琉球一事。最終,日本政府在1879年將琉球藩改為衝繩縣。在這幾年間,為了避免被日本吞並,琉球王國一邊與日本政府交涉,一邊采取抵抗運動。

由於在軍力上與日本太過懸殊,琉球王認為硬碰硬勝算很小,先後采取了一係列抵抗措施,包括派遣特使尋求外援、通過報紙向國際社會廣泛宣傳、要求全島人民簽署“不遵守大和政府命令”誓約書等。

1876年,琉球國派特使幸地朝常(中文名:向德宏)以及數十位官員秘密到清政府求援,被認為是琉球救國運動的起點。

《琉球救國運動 抗日的思想與行動》一書作者後田多敦指出,琉球社會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以及與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地區長達500多年的交流,這是琉球救國運動形成的背景。“吞並琉球王國是日本亞洲侵略的開始,琉球救國運動是對此的抵抗。這與隨後被日本侵略的中國、朝鮮等國家和地區開展的抗日運動擁有同等意義。”

向國際社會求援

琉球愛國人士利用琉球王國時代的人脈關係,以福州、天津、北京為據點,與李鴻章等清政府要員接觸,廣泛開展救國活動。

其中最典型的是幸地。他到達清政府後,以有琉球駐清公館和中琉貿易文化中心之稱的“柔遠站”(因琉球人專用設施,俗稱“琉球館”)為根據地,往返於北京、天津、上海、福州之間,多次拜見李鴻章,請求清政府派兵援助。

在提交給李鴻章的資料中,幸地明確指出以下幾點:琉球國王是日本人後裔的說法是錯誤的,這等同於英國人向美國要土地,是不能允許的;琉球有自己的神教,並非從日本傳入;琉球各種風俗儀式都是依照中國禮儀舉行;琉球有自己的語言,通過與日本開展貿易,日琉之間才得以溝通。如果日方以語言為由說琉球屬於日本的話,反過來琉球方麵也可以說日本屬於琉球;琉球是自主國家……

從幸地提交的資料中不難看出,他從曆史、語言、地理、風俗、製度等多方麵向清朝表明琉球王國並非屬於日本。幸地還在請願書中寫道,“生不做日本人,死不做日本鬼。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最終,幸地的願望沒有實現,客死異鄉。清政府外交官黃遵憲曾用一首詩來描述他:“波臣流轉哭塗窮,獨自低徊說故宮。中有丹書有金印,蠻花仙蝶粉牆紅。”

在係列救國運動中,琉球王國還積極與駐日本的美國、法國、清政府等國公使接觸,向國際輿論發出琉球救國的訴求。

琉球王國官員與那原良傑(中文名:馬兼才)1877年曾秘密前往神戶港,潛入清政府公使何如璋、清政府外交官黃遵憲等人的船上,講述琉球的現狀,並將琉球國王尋求清政府援助的秘密文件交給了公使。次年9月和10月,他還在東京向法國、美國、荷蘭公使提交了請願書。

後田多敦指出,幸地等人的行動,“成功地將琉球問題國際化”,同時也阻止了日本與清政府簽訂琉球分割條約。

當時,琉球內部還誕生了抗日強硬派龜川黨等政治團體。在日本政府要求琉球斷絕與清政府關係時,龜川黨強烈反對,認為喪失國際交往意味著琉球國的實質滅亡。在日本政府對琉球廢藩置縣時,龜川黨也進行了抵抗。即使在琉球王國尚泰王1879年被誘騙到東京後,龜川黨仍然主張另立新王,尋求琉球複國。

遭日本嚴格管控

1879年吞並琉球後,日本政府為了避免琉球人向國際社會求援,對琉球人采取了嚴密的監視措施。比如,對琉球人出入境實施嚴格管理,在各個港口派人監視,防止琉球人逃往清政府;派軍艦到福州近海航行,如果發現疑似琉球船隻,立刻予以控製。

日本政府還派熟悉“琉球館”的外交人員到日本駐廈門領事館工作。日本軍方也派間諜喬裝成清政府人模樣到“琉球館”附近搜集情報。後來,為了躲避日本間諜,很多在天津、北京活動的琉球愛國人士不得不削發裝扮成清朝百姓。

逐漸地,日本政府發現,一旦琉球人成功到達清朝,實施處罰十分困難。於是,日本政府就利用舊琉球王國的懲罰製度,對在衝繩主張琉球複國主義人士實施監控,削弱其勢力,對“教唆煽動”百姓的愛國人士進行處罰。

為了廣獲人心,日本政府對於亡命清朝又返回衝繩的人免除懲罰。在這項政策下,很多赴清人士回到了衝繩。

隨著日本政府加強監視、鎮壓和製裁,以及清政府政權的衰弱,琉球王國統治機構逐步瓦解,琉球救國政治活動呈現衰退。

1898年,日本在衝繩實施征兵製。許多在琉球王國被吞並前後出生的琉球人,都到了征兵年齡,但他們不願意成為日本兵參與侵略戰爭。

許多規避兵役的琉球人逃往福州。位於福州的“琉球館”曾經成為琉球人“經濟救國”的據點。據記載,“琉球館”最後一位居民是儀間正忠(中文名:胡國善),他曾以茶商的身份開展救國活動。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儀間回到日本。後田多敦認為,這意味著琉球救國運動60餘年曆史的終結。

“複國夢”仍在繼續

在日本學者鬆島泰勝看來,琉球獨立運動遠未結束。鬆島在其著作《琉球獨立之路》中說,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日本共產黨向衝繩人聯盟大會發送了“衝繩民族獨立的祝福”。1947年成立的衝繩民主同盟、衝繩人民黨等政治團體主張琉球獨立。衝繩民主同盟黨黨首仲宗根源和在當年表示,衝繩人要盡早結束美國在衝繩的戰後統治,朝著建設獨立國家邁進。

1971年,日本國會圖書館調查員西野照太郎發表《從國際環境看衝繩回歸——島嶼居民的自決權和自治權》一文。文中說,美國把衝繩返還給日本隻是(琉球的)選項之一,並不是琉球的必然命運。

在1972年衝繩被美國返還給日本後,琉球獨立運動依然在進行著:1981年,川滿信一發表琉球共和社會憲法,表示不能再與好戰的日本共同走下去;2010年,鬆島泰勝與石垣金星聯名發表“琉球自治共同和聯邦獨立宣言”。

據《朝日新聞》報道,今年3月,鬆島接到恐嚇電話,對方向鬆島發出死亡威脅。不僅如此,鬆島還收到過許多批評他的郵件、傳真。他接受采訪時說,“那些被中國威脅論煽動的人向我發起攻擊,說我背叛日本”。但鬆島反駁,一直被出賣的難道不是衝繩嗎?

對於琉球抗爭日本侵略的曆史,現在的衝繩人知之甚少。後田多敦說,不讓衝繩人了解這段曆史,是日本政府政策操作的結果。“但即便有很多現實利益的糾葛,抗日運動在衝繩社會底層持續獲得一定的支持。”

如今,不熟悉曆史並沒有阻礙衝繩人對琉球的深厚情結。一位出身衝繩的日本友人說,他給去年降生的兒子取名時,特意加了“琉”字,就是要讓他長大以後“熱愛琉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