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人為何愛自殺 分析稱因性格缺陷

(2014-09-01 05:38:37) 下一個

日本人為何愛自殺 分析稱因性格缺陷 
10月24日,日本某交流網站上出現了關於“自殺是因為日本人性格有問題”的帖子。發帖的人指出,自98年泡沫經濟結束後日本自殺人數迅速突破三萬人,並居高不下,這都是日本人性格問題造成的。看到這裏的網民各抒己見,分析了原因。

“性格陰險、背後說人壞話,所以校園欺淩、職場欺淩事件才會這麽多。日本人的性格有問題。”

“喜歡空談的腦殘上司,能力再強也得論資排輩。讓人和壓抑啊!”

“海外連續劇中很少出現欺淩的鏡頭,日本的卻喜歡拿‘欺負’當題材,不獨有偶啊”

“那些自殺的都是沒有自豪感、歸屬感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裏,所以日本才會變成自殺大國,日本人已經被程序化了(係統裏沒有自豪感、歸屬感)。”

“羨慕美國。國家強大,起碼沒有鄰裏關係的煩惱。”

“日本是縫中生存的國家,總是要看他國臉色,想想就累呀!”

“活得太認真了!”

“不會何人溝通,有事自己扛著,所以很累。關西人善於溝通,自殺的肯定不多。”

“都是‘恥文化’造的孽。‘與其…,還不如死’。為什麽不想拚死也要活下來呢?都有死的打算了,那就沒什麽好怕得了。”

“明年開始消費稅增稅之後,自殺的肯定更多。總歸就是景氣不好造成的。”

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這麽多日本人甘願拋棄多姿多彩的人世呢?總的來看,日本人自殺的原因五花八門,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麵。統計結果顯示,疾病、經濟困窘和家庭糾紛是導致日本人走上絕路的三大原因。有人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殺,有人因經濟困難而喪失生活勇氣,還有的人因家庭糾紛而失去生活的信心。此外,老人寂寞難耐、青年失業、學生考試落第、兒童受到虐待等也是自殺的動機。

最近10年來,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衰退征兆,整個社會因此彌漫著一種失敗感、不穩定感和無望的情緒,人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從性格上來說,日本人拘謹、自製,也很容易走上極端。根深蒂固的危機意識雖然成了日本民族克己發奮圖強的動力,但曠日持久,這種憂患意識也會有副作用,沉鬱過度,容易造成心理障礙以致絕望。

導致日本人自殺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傳統文化中與眾不同的生死觀。多數國家都將自殺視為一種懦弱無能、逃避罪責的行為,人們往往不但不對自殺者表示同情,甚至會認為死者不負責任,而日本人恰恰相反。日本傳統文化觀念認為,不管多壞的人,一旦死亡就清白了,而且人死後都會變成神佛。絕大多數日本人覺得,有人盡管生前做了很多壞事,犯了很多錯誤,一旦死了,他的罪行和錯誤就一筆勾銷了。所以一些日本人在做了錯事,造成巨大損失時,往往試圖以死謝罪,以死換取別人的原諒。

日本文化中的陰影

深究下去,可以看到,日本的自殺風氣有著獨特的曆史文化因素。著名學者加藤周一指出:“自殺的主題,在日本文化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在日本文化和曆史核心中,本身就存在一種追尋自我毀滅的傳統。日本人崇尚自殺,他們認為自殺是一種有著明確目的的高尚行為。在捐獻生命之際,能體驗到一種道德升華的慷慨淒涼的滿足。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廣為人知的日語詞匯有三個:“切腹”“神風”“柔道”,耐人尋味的是三個日語詞匯中竟有兩個與日本的自殺有關。

“切腹”,即剖割腹部而自殺,是僅存於日本的獨特現象,有其深沉的曆史文化背景。切腹在日本曆史上與“武士道”有著密切關係,一直是武士和近代軍人最崇尚的自殺方式。其實切腹並非自殺的理想手段,並不能很快致死,反而異常痛苦。據日本有關記載,若無別人幫忙,最快斃命也需6小時以上,長的則達72小時才能血盡而死。因此,切腹並非是單純以實現死亡為目的的自殺,而是一種儀式行為。既表明忠誠與勇敢,昭示生者、震懾敵人,又釋放出自己的精神以求永生。切腹自殺事件至今仍是令日本人激動和津津樂道的事情。

日本政府采取反自殺行動

由於自殺人數不斷增多,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防範措施,減少這種不良現象給社會造成的損失。2001年,日本政府首次撥款成立了專門的防止自殺機構。同時,官方還要求建築設計師在設計樓房時要充分考慮防自殺因素。日本的地鐵和火車車站裏還沿站台放置鏡子,好讓那些想自殺的人再看看鏡中的自我,三思而後行。日本政府還向各公司頒發了小冊子,其中列舉了自殺前的種種跡象,要求公司管理者時刻注意員工的異常行為。

另外,保險公司已經取消了對由自殺引起的死亡進行賠償,因為有輿論指出,追求死後保險賠償也是自殺者的動力之一。而對於網上那些蠱惑人們自殺的網站,日本警察也正在加大力度進行取締。同時,不少社會服務部門也建立了一些網站,勸阻人們珍惜生命、不要輕生,全國各個地方開通了24小時電話,為人們提供心理谘詢。

不過,每個日本人都知道,減少自殺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恢複經濟景氣。隻有經濟重現生機,人們享受生活、發展自我的熱情才能燃燒起來。

世界新聞報:集體自殺“流行” 日本人為何愛自殺
藍曉芹   前不久,一則有關4名日本青年在網上結識,共赴富士山腳下集體自殺的新聞,經我國眾多媒體廣泛報道,引起了不少國人的驚詫。然而,對於在日本長駐的記者來說,有人自殺,甚至是集體自殺,這早已是見怪不怪的事了。

  當自殺現象愈演愈烈,已成為一種對日本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的不良文化時,人們對自殺的冷靜觀察和理性思考就壓倒了對自殺者的同情。

    每天有85人自殺

  翻開6月15日出版的主要日文報紙,能看到好幾則關於自殺的新聞:

  14日淩晨,大阪府八尾市關西線鐵道口附近發生一起兩男一女一起撞車自殺事件。死亡的是該市一名61歲的男子和他69歲的妻子以及妻子81歲的哥哥。據調查,妻子因借了高利貸無法還清而痛苦萬分,而同情她的丈夫和哥哥決定和她一起自殺;

  14日上午10點左右,青森縣十和田警署發現一輛汽車,有3人死在車內。經警方調查,死亡的是一對60歲的男女和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另外,還有一條小狗死在後車座上。三人是將車子密閉後燒炭,吸入一氧化炭而死的;

  15日上午9點左右,京都市伏見區某住宅區的居民在院內發現一具女性屍體,年齡在15-35歲之間,警方推定為跳樓自殺。

  上述這三起自殺事件隻是見諸報端的自殺案。據報道,日本政府2001年公布的全國自殺人數是31042人,也就是說,在日本平均每天都有85個人自殺。

    集體自殺正“流行”

  日本人的自殺行為形形色色。有父母殺死孩子後自殺的,也有想自殺卻下不了手轉而向無辜的人動手的,如5月12日福岡縣發生一名男童被不明身份男子扔汽油瓶燒成重傷事件,事後警察發現該男子在家中點火企圖自殺,結果自殺未遂遭逮捕,他將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而近幾個月來,日本還發生多起警察開槍自殺事件。

  而目前最引人注目的自殺新趨勢是:年輕人通過網絡進行集體自殺。近來發生的多起年輕人自殺事件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在網絡上認識的,采取的自殺方法多為燒炭,並且以在車內自殺者居多。2月24日,京都市伏見區桃山町一座公寓內3名年輕人集體自殺。據報道,房間的入口被人從內部用膠帶封死,室內放置有炭爐。警方認定是集體自殺,並展開了調查。由於有跡象表明該男子登錄過自殺專門網站,因此確認3人是通過互聯網認識的。

  3月5日,日本警方在三重縣津市山中發現一輛車,車上有20歲出頭的2女1男的屍體。警方經過調查發現,3人是在網上通信聯係上的。該男子留下的遺書表明,他和一名女子是經過兩個星期的網上通信後決定一起安樂死的。兩人決定一起自殺後,又在網上找到一名願意提供車子一起自殺的女性。進入5月以來,類似的集體自殺事件越來越多:

  5月 6日, 青年男女共3人在在群馬縣水上町停車場集體自殺。

  5月21日,東京3名男性大學生集體自殺。

  5月24日,京都市1男2女在屋內燒炭自殺。

  6月6日,4個年輕人將車開到靜岡縣富士市自然公園附近的山裏,然後在車內燒炭自殺。

  6月12日,3名年輕人在三重縣名張市體育館停車場內的車中自殺。

    探訪日本自殺網站

  以上都是通過網絡進行集體自殺的典型例子。近來,日本國內出現了眾多類似的以征集自殺“夥伴”為內容的網站。這些網站中,既有充斥著各種能夠致人死亡的自殺藥品郵購內容的主頁,也有認為獨自默默自殺過於孤獨而建立起來的“死黨征集”網頁。這種類似的“死友征集”的網頁大都采用開辟“殉情告示板”的方式征集“誌同道合”者。他們常常會通過匿名方式在網頁上發帖子,共同策劃自殺方案。一旦時機成熟,他們便一起赴死。

  記者查詢過一些日文自殺網站,其中有個網站竟然還為上網者提供測試,以確定用哪一種方式自殺好。提出的問題有“你的感覺敏銳嗎?”、“是否擅長遊泳?”、“是不是經常有人向你訴說煩惱?”等。象這樣完成了七、八道選擇題後,記者得到一個不寒而栗的建議:“你適合上吊自殺”。

  這個網站還有留言板。在最近的留言中,有人寫道:“為什麽要結婚?為什麽要在一起?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麽?我覺得累極了。”還有人寫道:“雖然不想活,但是也害怕死,最近總有人集體自殺,為什麽集體自殺就會不害怕了呢?”有心理學家指出,人在失意的時候,很容易想到用自殺的方式解決問題。年輕人上網的多,他們在失意時也容易在網上尋找結束自己生命的辦法。如果他們在網上找到了和他們有相同想法的人,就可能達成自殺協議,並得到如何自殺的指導。

    日本人為什麽要自殺

  究竟是什麽原因促使這麽多日本人甘願拋棄多姿多彩人世呢?總的來看,日本人自殺的原因五花八門,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麵。統計結果顯示,疾病、經濟困窘和家庭糾紛是導致日本人走上絕路的三大原因。有人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殺,有人因經濟困難而喪失生活勇氣,還有的人因家庭糾紛而失去生活的信心。此外,老人寂寞難耐、青年失業、學生考試落第、兒童受到虐待等也是自殺的動機。

  最近10年來,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衰退征兆,整個社會因此彌漫著一種失敗感、不穩定感和無望的情緒,人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從性格上來說,日本人拘謹、自製,也很容易走上極端。根深蒂固的危機意識雖然成了日本民族克己發奮圖強的動力,但曠日持久,這種憂患意識也會有副作用,沉鬱過度,容易造成心理障礙以致絕望。

  導致日本人自殺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傳統文化中與眾不同的生死觀。多數國家都將自殺視為一種懦弱無能、逃避罪責的行為,人們往往不但不對自殺者表示同情,甚至會認為死者不負責任。

  而日本人恰恰相反。日本傳統文化觀念認為,不管多壞的人,一旦死亡就清白了,而且人死都會變成神佛。絕大多數日本人覺得,有人盡管生前做了很多壞事,犯了很多錯誤,一旦死了,他的罪行和錯誤就一筆勾銷了。所以一些日本人在做了錯事,造成巨大損失時,往往試圖以死謝罪,以死換取別人的原諒。

    日本文化中的陰影

  深究下去,可以看到,日本的自殺風氣有著獨特的曆史文化因素。著名學者加藤周一指出:“自殺的主題,在日本文化中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在日本文化和曆史核心中,本身就存在一種追尋自我毀滅的傳統。日本人崇尚自殺,他們認為自殺是一種有著明確目的的高尚行為。在捐獻生命之際,能體驗到一種道德升華的慷慨淒涼的滿足。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廣為人知的日語詞匯有三個:“切腹”、“神風”、“柔道”,耐人尋味的是三個日語詞匯中竟有兩個與日本的自殺有關。

  “切腹”,即剖割腹部而自殺,是僅存於日本的獨特現象,有其深沉的曆史文化背景。切腹在日本曆史上與“武士道”有著密切關係,一直是武士和近代軍人最崇尚的自殺方式。其實切腹並非自殺的理想手段,並不能很快致死,反而異常痛苦。據日本有關記載,若無別人幫忙,最快斃命也需6小時以上,長的則達72小時才能血盡而死。因此,切腹並非是單純以實現死亡為目的的自殺,而是一種儀式行為。既表明忠誠與勇敢,昭示生者、震攝敵人,又釋放出自己的精神以求永生。切腹自殺事件至今仍是令日本人激動和津津樂道的事情。

    日本政府采取反自殺行動

  由於自殺人數不斷增多,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防範措施,減少這種不良現象給社會造成的損失。2001年,日本政府首次撥款成立了專門的防止自殺機構。同時,官方還要求建築設計師在設計樓房時要充分考慮防自殺因素。日本的地鐵和火車車站裏還沿站台放置鏡子,好讓那些想自殺的人再看看鏡中的自我,三思而後行。日本政府還向各公司頒發了小冊子,其中列舉了自殺前的種種跡象,要求公司管理者時刻注意員工的異常行為。

  另外,保險公司已經取消了對由自殺引起的死亡進行賠償,因為有輿論指出,追求死後保險賠償也是自殺者的動力之一。而對於網上那些蠱惑人們自殺的網站,日本警察也正在加大力度進行取締。同時,不少社會服務部門也建立了一些網站,勸阻人們珍惜生命、不要輕生,全國各個地方開通了24小時電話,為人們提供心理谘詢。

  不過,每個日本人都知道,減少自殺率的最佳途徑就是恢複經濟景氣。隻有經濟重現生機,人們享受生活、發展自我的熱情才能燃燒起來。


來源:《世界新聞報》 (責任編輯:孫海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