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福島核危機快把日本拖垮了 耗盡國力

(2011-06-13 22:56:57) 下一個

據共同社6月1日報道,與東電公司簽訂了福島第二核電站電力購買合同的東北電力公司,目前正在考慮向東電索賠,理由是該核電站停止運轉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索賠額可能達到數百億日元。

核泄漏事故轉入長期化,將從多個方麵耗損、削弱日本的國際競爭力

本報記者/李靜

狂風夾帶暴雨,猛烈敲打著本已破敗的建築外牆……5月30日,台風“桑達”向日本本州東北部推進,給當地帶來持續不斷的降雨。對於一直為核汙水處理問題而束手無策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來說,這場降雨無疑是雪上加霜:出現核泄漏的4個機組的水位這兩天顯著升高。唯恐機組內囤積的輻射汙水外流,負責運營福島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在每個機組的入口處都堆上了沙包。

東電高層此前透露,核泄漏危機年底之前將無法解決。這番表態,如同澆向福島的大雨一樣,熄滅了人們對於福島重生的希望。而隨著核泄漏“慢性病”轉向長期化,日本用來“治病”的資金出現了巨大缺口。專家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在核危機形勢長期不明朗的情況下,日本不僅將麵臨缺錢“治病”的苦惱,其整體競爭力將嚴重下滑,從而逐漸喪失災後崛起的機會。

核危機變成“慢性病”

5月27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調查團在福島進行了實地調查。6月1日,調查團開始對核事故的起因以及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善後處理措施進行評估。6月20日,調查團的調查報告將呈遞IAEA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核安全會議進行討論。

核專家的抵達,讓人們的腦海中閃過一絲不安。而來自東京電力公司的一份報告,更加重了這份不安。5月24日東電公司宣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2號和3號機組可能也發生了堆芯熔化,並且1號機組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外部包殼可能已經裂開了一個直徑7厘米左右的洞,而2號機組在同樣位置上可能還有數個直徑10厘米左右的洞。雖然東電方麵表示,堆芯熔化對反應堆壓力容器所造成的損傷是“有限的”,但輿論指出,由於像核汙水外泄一類的危險狀況頻頻發生,最糟的情況或許遲早會到來。

4月中旬,東電曾發布核電站事故處理時間表,計劃在6至9個月內實現反應堆“冷停堆”。直至5月17日,東電方麵仍堅稱不會改動這一時間表。但在新的報告出來後,5月29日東電一名高級官員對共同社說,核泄漏危機或許在今年年底之前都無法結束。這名東電高層還說:“除非我們弄明白事故的損害程度,否則很難知道處理這一事件需要多長時間。”

賠償與重建耗盡國力

福島核電站的險情雖然尚未完全排除,但是關於此次核事故帶來的汙染問題,賠償機製已經醞釀啟動。據《今日日本》報道,東京電力公司日前宣布,將向因核危機蒙受損失的農民、漁民以及核電站周圍被迫疏散的5萬戶家庭進行賠償,每戶家庭可以拿到75萬到100萬日元(約合6到8萬元人民幣)不等的賠償金。另據共同社6月1日報道,與東電公司簽訂了福島第二核電站電力購買合同的東北電力公司,目前正在考慮向東電索賠,理由是該核電站停止運轉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索賠額可能達到數百億日元。

在東電對國內賠償應接不暇之時,國際賠償也提上了日本政府的日程,隻不過日本想要做的不是賠錢,而是賴賬。據《朝日新聞》近日披露,日本政府正在討論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損害補充賠償公約》,來避免承擔因核汙染全球擴散而帶來的巨額國際賠償。在目前日本沒有簽署該條約的情況下,周邊國家的民眾可在本國法院提起訴訟。而一旦日本加入該《公約》,其他國家就得通過日本法院提出賠償訴訟。

賠償別國,日本政府可以想辦法“賴賬”,但災後重建和反應堆處理卻躲不過去。據世界銀行初步預測,日本重建費用將超過1800億美元,如果采取“切爾諾貝利”式的封堆,費用將高達40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每過幾十年的維修、大修和檢測費用。

在正需要用錢的時候,擁有巨額財政赤字的日本政府卻顯得捉襟見肘。世界銀行初步預測,重建費用將占日本2010年GDP的3.28%,封堆費用將占10% 。然而目前,日本政府債務已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0%。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分析認為,雖然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征收緊急稅,但這不足以支付如此龐大的重建費用,而隨著日本老齡化問題愈加突出,這場自然災害將最終導致日本陷入一場金融危機。

四處籌錢補窟窿

在籌措重建資金的問題上,首相菅直人、官房副長官仙穀由人等內閣成員傾向於“增稅開源”,即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標準。然而,這一方案遭到民主黨內部和在野黨的反對。民間反對的聲音也很大。迫於國內壓力,日本政府幹脆在消費稅上做文章。下周,日本議會將討論提高稅率的議案——到2015年前將消費稅從目前的5%上調至10%。

除增稅以外,日本政府還麵臨另外一種籌錢的選擇,就是發行額外的賑災債券、賑災基金等金融理財產品。但這也存在很多現實的阻礙。一方麵,日本現有的政府債務已經達到曆史最高點,如若再發行新債,勢必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即使不向國內發行,到海外發債同樣也麵臨阻力,原因是日元長期流動性較差,外界對於日元貶值的擔憂長期存在。

據共同社6月1日報道,與東電公司簽訂了福島第二核電站電力購買合同的東北電力公司,目前正在考慮向東電索賠,理由是該核電站停止運轉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索賠額可能達到數百億日元。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大力開展“複興外交”,以此拉抬低迷的經濟。在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幾乎停滯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官員通過“以身試吃”、海外遊說等手段,力促各國放寬對日本出口產品的限製。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中日韓首腦會議上,日本積極推動同中國和韓國加強經貿合作。

受核災重創的日本旅遊業也開始了促銷動作。從7月1日起,對於前往日本衝繩的中國觀光客,日本政府將發放一定期限內多次往返的簽證,並促使相關部門逐步降低中國遊客前往日本其他地區訪問的簽證門檻。

“國家風險”的沉重包袱

沒錢的煩惱也許還能想辦法解決,但核危機的長期化,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傷害卻可能難以彌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員劉軍紅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說,在全球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產業一兩個季度受損可能影響還不大,但半年甚至一年仍然受拖累,那麽最終的結果將是‘永遠敗北’,全球市場份額立刻被搶占。”

劉軍紅舉例說,1995年阪神地震,當年亞洲第一的神戶港迅速被韓國釜山港取代。今天,殘酷的全球競爭又一次上演:此前,日產豐田等日係車幾乎保持著北美霸主地位,然而短短幾個月,目前日係車的北美市場幾乎全部被德國、韓國汽車搶占而去。劉軍紅強調:“市場份額一旦被搶占就將很難再恢複。不管日本願不願意,‘日本國家風險’已經顯現,而且這個風險將注定使日本相關產業出現倒退。”

有分析甚至認為,如若日本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持續下滑,對資金和人才的吸引力也將持續下降,從而導致日本逐漸失去災後崛起的機會。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楊伯江也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核危機長期化給日本造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經濟層麵,“汙名效應”將給東日本的產品出口帶來沉重打擊,恐怕今後很多年都無法翻身,也很難吸引任何投資。而日本應對危機不利、逃避賠償等做法“對日本的國際形象、國際公信度也是沉重打擊,暴露了日本體製的弊端和日本政府在戰略文化上缺乏國際責任感的一麵,這對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而言,恐怕更是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